APP下载

“叠加法”在建筑环境设计中的可持续性运用

2017-09-25高连平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7年4期

高连平

摘 要:现阶段的建筑环境设计中并没有对自然要素给予足够的重视,阻碍了可持续发展的推进。将“叠加法”运用到建筑环境设计中,能够实现对自然要素与社会要素的最大限度的保护,不仅能够保证建筑环境的舒适程度,还能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叠加法;建筑环境设计;可持续性运用

多种多样的生物与自然相互依赖、共同生存。在这些生物中,人类具有非凡的智慧,应该主动探求能够与自然和谐共存,并且充分发挥自然作用的途径。“叠加法”中的横向叠加与纵向叠加方式能够有效实现这一目的。本文将对“叠加法”进行详细阐述,并结合具体案例,对“叠加法”在建筑环境设计中的可持续性运用进行说明。

1 “叠加法”阐述

1.1 “叠加法”的提出

“叠加法”即为“自然叠加法”。自然的再生与循环是所有生物生存的环境与基础,需要对其进行保护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自然中包含多种要素,其中任何一个微小的部分发生变化都会影响整体的运转。在对建筑环境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如果忽略设计的案例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仅仅将设计构思作为工作重点,势必影响设计效果。但是现阶段的建筑设计由于设计者自身素质、设计周期、预算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很少有设计师能够对其进行重视并加以利用。在这种现状下,“叠加法”應运而生。该种方式能够分析自然环境中的土壤、气候、水域等多种环境要素,并与设计理念进行结合,便于自然要素的保留与利用,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1.2 “叠加法”内涵

相较于其他生物,人类生存环境不仅有自然环境,还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中包括地理因素,例如地表水、沼泽、森林土地等,气候因素包括城市纬度、气候条件、洪涝区域等;社会环境即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社会制度与社会意识。其中的第一要素在指为了保证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发展存在的不可或缺的社会要素,例如法律制度、宗教、经济制度等,第二要素是指在自然与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社会评价,例如地域历史价值、森林价值、土地价值等。

明确了以上各种自然与社会要素后,再对“叠加法”进行进一步阐述。该种方式分为横向叠加与纵向叠加。横向叠加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地面上包含的各种自然要素,例如平原、山丘、天然风景区、人类居住区以及这些地面上存在的植被、动物等,将这些要素制作成透明度相同但是颜色不同的胶片。在对建筑环境进行设计时,将建筑区域中包含的各种要素按照一定顺序进行叠加,对该区域中的利用价值进行了解。若灰度加深,则表明该区域中能够利用或者需要保护的因素很多,设计人员就要注意增强对其的保护意识,利用合理的措施进行改造,适度开发。在具体工作中,通常使用Photoshop等软件作为辅助工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人为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纵向叠加是指建筑区域中地表上的各种自然要素,例如大气、光照、日照时长、地下含水层等,使用与横向叠加相同的方式,对该区域中的利用价值进行了解。最后将横向与纵向得出的结果进行叠加,得出做大的利用价值。虽然在设计的前期,需要对这些资料进行收集与整理,比较麻烦、耗时,但是能够为建筑区域中自然环境的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有利的影响。

2 “叠加法”在建筑环境设计中的可持续性运用

2.1 设计实例

该区域位于我国东北某镇,总面积达到220km2,包含三个镇区,本文中假设为A、B、C三区。

2.2 “叠加法”的具体应用

对该镇区域中的土地状况进行了解与分析,利用“叠加法”中的横向叠加方式辅助进行,实现对该区域中现有土地的科学规划,以便得出适宜进行建设的区域、在限制条件下进行建设的区域、不得进行建设的区域,并制成规划用图。

2.2.1 不得进行建设的区域

为了对自然环境、基本农田等进行保护,维持生态的平衡与可持续发展,将该区域中森林覆盖率高的地域、交通主干道、道路两旁防护林等划分为不得进行建设的区域。

2.2.2 在限制条件下进行建设的区域

主要包括具有比较好的自然条件、发展预留用地以及待迁还耕的农村用地等。

2.2.3 适宜进行建设的区域

除了不得进行建设的区域与在限制条件下进行建设的区域,其它都为适宜进行建设的区域。按照A、B、C三镇区的自然要素与社会要素等实际情况,对三镇区的功能进行科学定位。其中A区为新建镇区,作为行政办公与文化的重心,提供居住、娱乐、贸易等功能;B去为老镇区,主要功能为发展种植业与农产品的加工与贸易等;C区自然条件良好,功能为发展旅游产业、商品贸易、居民居住等。

3 结语

在建筑环境设计中,无论建筑区域大或小,为了保证设计的可持续性需要遵循的原则包括:对自然环境给予充分尊重,保证其中的自然要素被合理运用;对社会环境给予充分尊重。保证各区域社会职能的科学划分。将这两种原则进行结合能够充分体现出可持续设计的理念。“叠加法”能够将这种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有益的理念进行贯彻。

参考文献

[1]杨丽娜,孟胜欧.设计结合自然——“叠加法”在建筑环境设计中的可持续性应用[J].艺术教育,2016(04):210-211.

[2]李久太.可持续性视角下模块化策略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建筑技艺,2016(02):116-118.

[3]林晓晖.绿色生态理念在水利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浅析马杭州排涝站的建筑景观及环境设计[J].福建建筑,2016(04):36-39.

[4]肖冬梅.建筑环境设计中人体活动与心理情感因素分析[J].四川水泥,2015(03):123-1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