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资本市场是深化国企改革的主要路径

2017-09-25冯华

中国总会计师 2017年8期
关键词:国企改革资本市场

冯华

摘要:近期,中央密集部署国企改革工作,国企改革布局明显提速。本文探讨了我国国有企业在当前政策条件和背景下,利用资本市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路径。

关键词:资本市场 国企改革 路径

此轮国企改革面临一些突出难点:如何建立相应管理体制、机制,从原来以管企业为主转变为以管资本为主;如何处理好干部的权力配置和管理问题,保证合作精神和管理决策的落实;如何在改革、改制过程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等方面都需要探索和实践。上述难点的解决,需要充分了解国有企业实际状况,需要理性选择适合的国企市场化改革路径,需要深刻理解国家颁布的国有企业重组法律法规,需要紧密结合国有企业产业结构调整、清退落后产能的方向,更需要顶层设计的统筹规划和指导。如何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使之更快地融入市场化的环境,更好地发挥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改革路径的选择至关重要。

一、目前国有企业现状与发展情况

國有企业是我国公有经济的主体,目前国有企业改革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并为国企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教训,然而当前仍有许多问题困扰着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影响着国企改革的进程。

一是当前国有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对同时期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效率进行比较,发现制造型国有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远远低于民营企业;1986-1990年间乡镇企业和集体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要显著高于当时的国有企业;基于2008年经济普查数据,发现经过前期的国有企业改革后,国有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已经有明显改善,但这种改善主要得益于国有企业的资金优势、规模优势和垄断优势;竞争充分的制造行业增长速度要明显高于国有企业比重大、垄断程度高的能源和基础材料行业的增长速度。

二是对国有企业改革的研究表明,国有企业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改制后的国有企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尤其是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后盈利能力和生产效率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同时也带来了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

三是国有企业效率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还是国有企业实际上存在代理成本损失及激励相容问题。因为创新需要特殊的条件,从决策机制上和软预算约束方面,国有企业存在创新的效率损失。以前进行的国企改革并不能解决国有企业经营者创新的收益权和创新控制权的统一性,也造成了创新的效率损失。另外,由于政府特别强调国有企业的稳定就业功能,因此国企改革和经营管理方面也受到诸多约束,制约了改革效率的提升。

二、当前深化国企改革的条件和政策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始终处于经济转型的中心地位,取得了辉煌成就,承载着国家战略与社会使命。然而,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国企发展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与民营企业相比,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在经营资源、财务资源和人力资源等各方面均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但是,从行业分布、经营效率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看,国有企业资源优势转化为能力优势的效果却并不理想。渐进式改革制造出许多利益集团,在既得利益的驱使下,他们阻碍了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要想在不触动既得利益集团的情况下提高国企经营效率、搞活企业是很难实现的。

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需要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需要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的落地,仅仅依靠单独的企业或地方政府摸索前进,局部试点改革,收效甚微,要想整体推动国企的深化改革,国家顶层的制度设计、统一规划和统筹安排是不可或缺的。如何提高国有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更好地发挥企业潜能,增强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需要政府从顶层设计层面加以考量。就当前深化国企改革的条件来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改革条件逐渐成熟。无论经济条件、人才条件还是政策条件,比之前显著增强。经过前些年的改革磨砺,培养和成长了一批懂经济、善经营、有能力的干部队伍,初步形成了职业经理人的雏形。改革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通过第一阶段的国企改革,职工对改革的认识不断深入,接受能力也不断增强,国企改革的基本条件和外在环境也基本形成。

第二,新的机会不断涌现。新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世界各国都在不遗余力争抢优势地位,如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等。同时,我国也策划、实施了新“三大战略”,在“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战略举措的带动下,经济热点不断涌现,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因此,为了适应新的发展、变化,体制和科技创新将是国企改革的主要发展方向。

第三,顶层设计趋于完善。新一轮的国资国企改革,是在上一轮“三转”、“两强”的基础上,也就是职工身份转换、企业机制转换、国资产权转换;通过强化国资委对国有企业集中统一的监管,通过改制、重组促进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为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奠定了基础条件。就现阶段的条件来看,改革的层面已不仅仅局限于国资委层面,而是超越国资委的层次,以更宽的视野进行全方位的国企改革。国资的顶层设计主要从基本经济制度层面、国资监管体制层面、企业经营层面展开,目的是为了实现国资管理的“三个转变”,分别是:从原来只注重国有企业总量和规模,转变为更加注重国有企业机制创新、效率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从原来只注重国有经济发展,转变为更加注重国有企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力;从注重企业经营形态管理向注重企业资本价值形态管理转变。

三、利用资本市场是深化国企改革的主要路径

国企与资本市场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它们相互推进、相互影响。一方面,资本市场可以促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具有稳定国企发展的作用。另一方面,国有企业改革效果如果得到体现,也会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

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出台,提出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的表述。理论上讲,股份制是混合所有制的最高形式。在实际操作中,国有企业通过改制上市,发行股票,引进新的战略投资者,客观上也是进行股权多元化的过程,国有企业也从全民所有制企业转变为股权多元化的公司。显然,通过资本市场来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挥股份制企业优势,推动国企改革深入,都有重大意义。endprint

从利用资本市场角度来说,混合所有制方式并不仅仅局限于IPO,还包括利用资本市场的平台,通过并购、重组等各种方式,进行企业体制、机制的变革,推动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深入。2014年,中石化对其销售子公司进行了重组,利用30%的股权吸引民间资金入股,不但筹集了拓展市场所需的资金,同时也利用混合所有制的优势更好地与市场接轨。公司到资本市场上市,国有资产实现保值与增值,提高了资产的利用效率。从未来的发展趋势上看,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国有企业通过股改的方式不断推进深化改革,并且使之更加深入。

在企业改制以及引入战略投资者的过程,也是企业混改的过程,相对应的,这个过程也是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管理,摒弃制度缺陷,不断创新体制、机制的发展过程。例如,我国银行的改制上市,转变为混合所有制企业,规范了公司治理,增强了公司实力,提升了国际化能力,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从当前条件来看,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的资源整合。我国国有企业数量仍然偏多,许多竞争性行业国有企业垄断资源,运营效率偏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内耗严重、效益低下。要改变这种局面,实行资源整合就十分必要。而通过资本市场推进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利用合法、规范程序完成兼并重组,不失为现实法律条件下的较好方式。2015年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的合并,目前正在进行的航运、军工企业整合,以及结合供给侧改革所推进的上游基础产业整合,都优先考虑利用资本市场来逐步施行。因此,在不断推进国企改革的背景下,通过资本市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大有可为的。

四、构建科学完备的国有资产监管法律体系

我国现行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政企不分、政资不分尚未得到真正解决。为了适应國有企业在资本市场条件下监管方式的转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对我国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将以此构建出三层次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明确各自的职责边界,正确处理好各监管层级之间的关系。国资监管机构对该管的要科学的管好,不该管的绝不越位;要做好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组建,通过授权经营体制开展资本运作,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减少人为干预;对国有企业实施分类监管,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从而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从组织机制上满足国有企业市场化运作方式的转变。

国企改革不可急于求成,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大工程。改革要渗透到方方面面,要从理论落实到实践。国企改革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探索,也需要顶层参与设计、引导。国企深化改革必须重视企业自身的特点、背景、能力,关注股权分配结构、收入分配和市场准入机制等问题。国企要学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平台深化改革,提高资源高效配置能力。国企的改革发展也同时会影响资本市场的发展,国企发展与资本市场发展能够建立良性的互动循环,国企改革取得实质性效果,也有稳定资本市场的作用,并且将会在更高的层面上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熊娜.探讨国有企业改革与资本市场发展之间的关系[J].现代国企研究,2015(8).

[2]王偕勇.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及制度设计[J].上海国资,2016(7).

[3]桂浩明.资本市场在混改中的作用[J].中国金融,2016(7).

(作者单位:河北乐凯化工工程设计有限公司)endprint

猜你喜欢

国企改革资本市场
发展证券投资基金对资本市场稳定性的影响与政策建议
浅谈国企改革中如何做好人才开发管理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公司治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