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家”文化为办学理念引领学校实现内涵发展

2017-09-25周乃和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办学理念内涵发展文化

周乃和

摘 要:“家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它所起到的作用异常广泛深远:培养亲情、稳定社会、处理矛盾、教育后代……家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世代祥和、延绵传承做出了独一无二的卓越贡献。让校园成为师生的“家园”,在这个“家园”中老师爱校如家、爱生如子,学生尊师如尊敬父母,家和万事兴,是我校的办学理念。通过“家”文化的建设,能让师生们在校园内亲如一家人,诚信做人、尊重同伴、增强责任心,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家”文化;办学理念;内涵发展

仪征市第二中学是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有50多年的办学历史。学校在“塑有思想的教师、育有道德的学生、办有灵魂的学校”办学理念引领下,坚持立德树人,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的普通高中。

我校校址历史上曾是育婴堂,重视慈善、救助等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育英文化。多年来学校在育英文化的基础上,突出“我是二中人,二中是我家”的教育要求,现已初步形成以“家”教育为主题的德育特色。在实践中,学校涌现出一批德育先进典型,其中冬明月同学被评为扬州市首届“十佳美德少年标兵”,束余飞同学被评为扬州市第二届“美德少年”,周雨同学被评为2015年度“仪征好人”;张炎同学被评为“仪征首届美德少年”等;学校也先后荣获“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园林式单位”、“扬州市优秀家长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1 家文化的办学理念是学校实现内涵发展的主线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提出了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其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是18个要点之一。结合我校德育实践,我们提出了“家文化”的德育理念,在这一理念中,“家”包含了“小家”、“大家”和“国家”三个概念。“小家”即学生家庭;“大家”即学校;“国家”即民族和社会的总称。“小家”、“大家”、“国家”是三位一体,互相促进的关系。学生等个体的“小家”幸福了,必能成就学校“大家”的发展;学校“大家”发展了,才有教育质量的提升,才有德育的实效,才能回报社会,为“国家”做贡献。立足家庭,让学生修身养性,做传承家风、孝敬父母、景德向善的青年;以学校为家,让学生立德践行,做品德高尚、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青年;以报国为志,让学生树家国情怀,做尚义求真、乐于奉献、振兴中华的青年。为此,我校围绕“家有家规”,通过规范行为、励志成才教育,培养树立学生遵规守纪、团队协作观念;围绕“家有家风”,通过习惯养成、生命健康教育,培养学生树立孝老爱心,珍爱生命观念;围绕“家有家教”,通过环境育人、活动体验教育,培养学生树立崇尚文明、快乐成长观念;围绕“家国情怀”,通过场馆展示、生涯规划教育,培养学生树立爱国情怀。

2 以家文化为办学理念,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与建设。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客座教授徐建平在他的讲座中说道:“我认为学校文化应该是家文化,家文化的特点就是对下负责,父母亲对我们负责,我们对儿女负责。迁移过来,校长对老师负责,老师才会对学生负责。当教师被漠视时,必然会漠视自己的工作;被忽略时,必然会忽略自己的责任。”从徐教授的言语中让我体悟到:稳定教师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之根,创建和谐校园是学校长足发展之本,忘掉了“根”,忘掉了“本”,我们根本不对。

家文化的核心意义是“爱”“港湾”。“爱”是指学校对老师的爱、老师对学生的爱。它一方面强调老师要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学生,另一方面也指出学生要像爱父母一样感恩、尊敬老师。这份爱也是教师的责任——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像父母一样爱他们;

不是为他们考虑一时,而是着眼一生。同时,“家”也是每一个家庭成员的港湾。对教师而言,这个“港湾”不仅为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后顾之忧,更要注重精神文化等方面的建设,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把学校建设成为学生的港湾,让他们在這里不仅学到知识,还像父母一样给他们关爱,为他们树立远大的志向,教会他们承担责任、学会感恩、重视亲情、团结友爱。

作为一名学校管理者应着力建设校园“家文化”,为教师创建一个温暖的家,从而稳定教师队伍,强化学校发展之根本。

校长是兄长而不是家长。在一个家庭里,兄长是榜样,他吃苦在先,享受在后,任劳任怨。他负有呵护弟弟、妹妹的责任,也有教育、引导他们的职责。

“家有千口,主事一人”,谁是这个家庭的家长呢?制度,是的,在学校这个大家庭里,最终是制度说了算,包括校长在内的每一个人,都要自觉地遵守它、维护它。

(1)完善“家规”式制度建设。把原有的管理制度赋予家的内涵,集思广益,征集好“家规”,创建新“家规”,大至报效国家、小至言行举止,使“家规”事事深入人心,处处细致着手、时时严格执行,保障学校工作有序开展。

(2)重视“家教”式培养与传承。开发构建“家文化”新概念课程体系。以“克己奉献、和谐温馨”为基础,以“立志、修身、博学、报国为思想,以责任、亲情、互助、感恩为纽带,重视校园文化精髓像家学一样代代相传、传承发展,把校园文化、管理、技术等各个方面的积累和传承放在突出位置来抓。使全体师生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

(3)提升“家风”式进取心态与干事能力。“家文化”无论是在外延还是内涵上,都应该是“LOVE文化”,也就是“爱的文化”。外延上,爱自己的学校、爱自己的团队、爱自己的学生、爱自己的老师是“家文化”的外在表现;内涵上,Learning(学习)、Operate(执行能力)、Valued(价值创造)、Effective(效能评估)是“家文化”的内核所在。

(4)开展“家趣”式文化活动。开展好“12345”文化建构活动。 塑造一个灵魂(学校是我家); 铸造两个实力(软实力、硬实力); 打造三个环境(工作、学习、生活); 营造四个气氛(责任、亲情、互助、感恩);满足五个需要(生活、公平、自身价值、人格、梦想)。

3 以家文化为办学理念,规范学生行为与培养良好习惯。

学校相继制定并完善了《市二中学生一日常规量化评比细则》、《文明班级及优秀班主任评选办法》等系列规章制度,编印了《学生自管自育手册》。构成了一个正反兼顾、奖罚分明,覆盖全面,突出重点的有机系统;充分体现了“以规治校,以规治教,以规治学”的管理原则,使学校管理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民主化轨道。

家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传承与创新。在强化思想教育方面,我们不墨守成规,注重德育工作系列化。首先,全程教育系列化。针对不同年级的特点,把“养成教育”“学风”建设和“责任 励志”教育分别确定为高一、高二和高三年级的德育教育系列内容。通过“军训”“入学教育”“告别陋习与文明同行”“成人仪式”“自管自育”“快乐高考”“毕业典礼”等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锤炼意志和陶冶情操,让学生成为一个自主发展的人。其次,时事教育系列化。我们注重结合国家重大事件将主题活动系列化,开展以“学雷锋活动”“祭扫烈士墓”“毅行远足”“ 感恩·励志”“节水型学校创建”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文明素质。最后,立体渗透系列化。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利用主题班会、校园广播台、电视讲座、宣传栏等多途径活全方位渗透思想教育,陶冶学生情操。立足课堂,将德育工作融入学科教学中。学校建有四个校外德育和社会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每学期举办中学生业余党校、团校,帮助先进青年提高思想理论水平。针对不同阶段的重点,精心设计每一次“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黑板报、宣传橱窗的内容,收到显著效果。

让每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让师生有一个幸福的家园,是二中不懈的追求。建设学校家文化,丰富学校内涵,形成“家文化”办学特色,创建学校品牌,二中永远在路上。endprint

猜你喜欢

办学理念内涵发展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弘扬正能量的第一课堂
树立办学新理念 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
中职学校突出特色改革教学模式初探
试论凸显农村初中特色,圆内涵发展之梦
走绿色教育之路?促学校内涵发展
潜能德育视角下中职内涵发展与招生规模问题的对策研究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