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透过货币起源和发展探讨货币的本质

2017-09-25莹,徐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9期
关键词:纸币货币信用

杨 莹,徐 强

(1.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陕西西安 710100;2.西京学院, 陕西西安 710123)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透过货币起源和发展探讨货币的本质

杨 莹1,徐 强2

(1.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陕西西安 710100;2.西京学院, 陕西西安 710123)

本文通过分析货币的起源,认为货币有两条主要的发展路线,其一是由物物交换发展为利用一般等价物交换,一般等价物后固定为金银,然后发展出铸币;另一条路线是由生殖崇拜物贝壳发展到仿制贝壳,再到铸币。从这两种发展路线说明价值的两种来源:实用价值和精神价值;两种价值都产生了铸币。本文认为在历史上货币价值的产生早于信用的产生。由货币的发展过程说明本质上货币是价值和信用的复合体,起初人们看重的是价值,后来价值的成分逐渐减少而信用成分逐渐增加,最终发展成为纯信用货币。

货币;价值;信用

一、现有的货币起源学说

现有的货币起源学说,都将货币与交换联系起来,认为先有交换后有货币,即交换起源说。从历史文献研究角度出发,中国古代主要有两种货币起源的学说[1]1:一种是先王制币说,即认为货币是圣王为解决民间交换困难而创造出来的。如《管子·轻重乙第八十一》中对春秋时期有关货币的论述:“故五谷粟米者,民之司命也;黄金刀布者,民之通货也,先王善制其通货以御其司命。”周武王曾向癸度讨教富国的方法,癸度曾建议到“故先王度用于其重,因以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刀布为下币。故先王善高下中币,制下上之用,而天下足矣。”

另一种是自然产生说,即认为货币是为了适应商品交换的需要而自然产生的。如《史记·平准书》中记载:“农工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所来久远:自高辛氏之前尚矣。靡得而记云。”西方主要的货币起源学说都持自然产生论。如亚里士多德说:“一地的居民有所依赖于别处的居民的货物,人们于是从别处输入本地所缺的货物,而抵偿这些收入,他们也得输出自己多余的产品:于是(作为中间媒介的)‘钱币’就应运而生了。”[2]26亚当·斯密说:“当劳动分工完全确立后……为了完成每一个交易,除自己的劳动产品外,聪明人还要随时携带一定数量的某种物品,这种物品在和任何人进行产品交换时都不会被拒绝”[3]18,这种物品当然就是货币。

二、历史上的货币起源

(一)价值先于信用

在生产力低下的石器时代,人们过着共同生产共同消费的生活,这种社会被称作原始的共产社会,人们赖以生存的生产方式是游牧和狩猎,获得劳动产品后,人们会把它们汇集起来,然后再由酋长或者部落长老进行再分配,这被通称为“辐辏-再分配”[4]50-52。

由于生活资料匮乏,人们的生存非常艰难,为了让部落能够生存下去,部落之间的冲突和战争不断,正如所说柳宗元在《封建论》中所说:

“彼其初与万物皆生,草木臻臻,鹿豕豾豾,人不能搏噬,而且无毛羽,莫克自奉自卫;荀卿有言:必将假物以为用也。夫假物必争……”[5]3

那时候自然资源的归属并不确定,有实力的部落可以占有更多的资源,因此扩大部落规模、壮大部落实力是生存的需要,实力强大了可以在资源不够的情况下去抢夺其他部落的资源,而实力弱小则要面临强大部落的抢夺。“繁殖非常重要,大量的生活资料也同样重要,于是,掠夺妇女,把战俘变成奴隶,就都是头等大事”[6]20,正是靠着抢劫,那时候还没有交换,但已经有了财富。这财物可能是食物、日常用具(如餐具、容器)等,这些东西都是有价值的,其价值的来源正是从它们的实用性上抽象出来的;此外,还有一些是饰品和祭祀用品,这些东西没有什么实用性,但却有着精神崇拜上的意义,而这就是这些饰品和祭祀用品的价值。

实力强大的部落之间不会随便开战,又因为抢劫都积蓄了财富,于是就形成了一些互通有无的情况,其方式当然是物物交换,这是等价交换。而当一方想要另一方某物,而己方没有合适的东西去换时,就可能以自己随身佩戴的珍贵饰物去抵押,约好自己凑够对方想要的东西后再将其赎回,类似典当的行为,正是从这样的行为中逐渐产生了原始的信用。在多次交易后,双方已经建立了对彼此的信用,基于已经建立起来的信用,有些交易就可以不用抵押,也可以采用赊欠的方式来完成。

(二)货币的两条演变路线

相比狩猎部落和农耕部落,游牧部落要逐水草而居,部落流动性更强。由于有马骑乘,游牧部落的机动性和攻击性也更强,因此相比农耕民族他们更容易通过抢劫获得财富,游牧部落的机动性也使得他们更容易和其他部落交换,从而发展了货币。正如马克思所说:“商品的交换是在共同体的尽头,在他们与别的共同体或其成员接触的地方开始的”,“游牧民族最先发展了货币形式,因为他们的一切财产都具有可以移动的,因而是可以直接让渡的形式,又因为他们的生活方式使他们经常和别的共同体接触,因而引起交换”[7]108。

最初的交换是物物交换,同时这种交换也是偶然发生的。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交换发生的频繁起来,而且交换种类也逐渐增多,直接的物物交换就不方便了,于是出现了固定充当交换中介的一般等价物。

三、货币形态的变化

(一)金属货币

西方最早的钱币,是公元前七、八世纪时小亚细亚的里底亚所发行的。并由小亚细亚向东西两边传播[8]1,这些货币都是金属铸币。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各国以交换目的使用的金属各不相同……,这样使用金属有两种极大的不便,第一是称量困难,第二是化验困难。贵金属一旦在分量上有少许差异,在价值上便会发生很大的差异……为方便交易,避免此种弊端,促进各种工业发展,发达国家都认为有必要在购买货物的特定金属上加盖印章。于是,就有了铸币制度……”[3]10-11

中国古代使用过多种货币,《史记·平准书》中记载:“农工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虞、夏之币,金为三品:或黄,或白,或赤。或钱、或布、或刀、或龟贝”。

到周代以国家名义的货币制度就建立起来了,《汉书·食货志》上说:“太公为周立‘九府圜法’。黄金分寸而重一斤;钱圜函方,轻重以铢。”这种外圆内方的钱就是中国最重要的铸造货币了。中国古代的铸币的材料约有金、银、铜三种,在明代之前货币主要是铜币,而金、银都只是用作窖藏保值之用。而银在中国作为货币的使用是从五代开始的:“南朝梁代,在岭南广州、交州一带,交易只用金银”,而当时中国的除了岭南一带,大部分地方的货币主要还是铜币。

(二)从金属货币到纸币的演变

金属货币在起始时,其购买力与其本身价值相当,我们称其为商品货币。在商品货币(金属货币例如铜、黄金等)的发展过程中,商品货币本身的价值并不是一直不变的,随着社会经济和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商品交换的需求在不断增加,但是社会开采金属的数量往往达不到社会流通量的需求,于是社会上会有人私自将货币锉小,或者货币发行方在发行过程中减轻货币重量或参杂其它价值较小的金属,以解决社会不断增大的货币流通量问题,但是如此一来商品货币自身的商品价值就变得不足值了。在未被大众意识到的不足值货币流通的初期,大众认为货币的购买能力并没有变化,这是建立在对商品货币的价值信用的基础上,但是当商品货币的商品价值不足值问题逐渐被所有大众认识到时,劣币就产生了,随后劣币驱逐良币。银行券作为银行对硬币的债务凭证,承诺银行券持有人可随时向发行人兑换相应数量的硬币,这也是最早的纸币形式。因为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不断发生,因此这种以银行券作为纸币来代替硬币的货币职能最终产生,纸币也是目前我们能找到的材料来源最丰富,造价最低廉,流通最有效率,保存携带最方便的一种物质,纸币本身没有商品价值,只是象征性的人们观念中的货币,是“以其发行者的信用为担保的价值符号”[9]19。纸币发行量超过或低于社会需要的流通货币量,就会出现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的问题。

我们认为纸币可以代替黄金等贵重金属交换商品,原因在于对货币信用的产生,即货币的流通不再建立在货币自身的商品价值上,而是货币表面人们赋予的象征性的抽象价值(例如纸币),这也是最早的信用货币。

纸币本身是信用货币,但信用货币并不仅仅局限于纸币,如果有其他比纸币这种物质再廉价、方便、有效的,信用货币的形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电子货币是目前最新形式的信用货币;而且从目前的货币发展趋势来看也印证了这一点:人们也正逐渐用电子货币取代实物纸币。

(三)信用货币

最有信用的发行机构无疑是国家,由国家发行的金属货币常采用本位制,这点在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发展初期(16世纪-18世纪)较为突出,当时正处于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欧洲很多国家采用金银复本位制,即金银同时被法律承认为货币金属,可以自由铸造,有无限的法定支付能力。

目前国家发行的纸币不再兑换金属货币,而基本采取信用制,即所谓的“法币”,也就是国家发行的信用,它以国家税收为基础,以国家法律为保障。这种货币不再承诺与金、银等贵金属的兑换比例,也不以贵金属为基准发行,而是以国家的信用来发行。这种货币本身的商品价值远远低于其流通价值,完全靠国家信用来保证其购买力。

周寂沫《论货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中谈到:“商品经济不会停止发展,交易的数量会进一步扩大。这样,金属货币和纸币也很快便不能满足不断膨胀的交易数量对交换媒介的需求。于是,在它们的基础上又自发产生了银行的创造货币。以创造货币为交换媒介,更大规模的交换才得以顺利完成。”[10]59我们认为,银行可以创造货币,创造出来新的货币是为了满足社会对商品数量的需求。当需求越大,需求量越多,则对货币的需求量就越多,因此银行可以创造更多的货币,用以满足更大规模的交换。因此,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是依靠于贸易往来的,当社会对这个国家生产的商品需求量越大,则该国可以创造更多的货币,所以经济实力越强,相应的国家信用也越好。货币的国家信用是建立在该国生产的商品被社会需求的数量上,如果国际社会对该国的商品需求量越大,则对该国的货币需求量增加,因此该国需要创造更多的货币满足社会需求,因此该国的国际信用也逐渐增强。所以,一国的货币如果想在世界上成为良币,首要的就是商品要销往全球,并且能够在世界范围内自由的流通该国的货币,进而货币的信用愈发强大。

四、货币的本质

从货币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可以看出,货币是价值和信用的复合体。

充当原始货币的物品一般是当地居民的日常用品。由于各地的生活习惯不同,不同地区使用不同的物品充当原始货币[10]4。这些物品之所以被人们所接受是因为人们认为它们是有价值的,而这价值是从其实用性上抽象出来的。如前所述,其实用性有两个来源,一个是对物质生活有帮助的实用性,如当甲、乙双方互有对方日常生活需要的物品,双方就可以用自己多余的物品和对方交换,譬如用斧子和刀,衣服和陶器等生产、生活用具之间的交换;另一个是对精神生活有帮助的实用性,如护身符、祭祀用品等。这就形成了从原始货币到金属货币的两条演化路径,一条是由有物质生活实用性的原始货币发展为将可以用来制造工具的金属作为货币,这时的货币(交换工具)是以重量来衡量其金属价值的,但是因为此时的货币(用来制造工具的金属)不是统一的单位货币,为了实现等价交换无法对金属做到随时随地方便的切割和称重,因此人们逐渐就将金属铸造成一定规格的金属锭,直至铸币,这是只要计算数量就可以衡量价值了。另一条是由精神生活的实用性发展而来的,中国在这方面很典型,历史上的货贝就是起源于货贝的外形酷似女性生殖器,原始的生殖崇拜使得货贝被广泛认可,人们采用可以充当护身饰品的货贝作为货币。“这点由中国文字的结构上可以看出来:凡是同价值有关的字汇,绝大部分从贝:如贫贱等。后来由于真贝的数量不够,人们就用仿制品:用蚌壳仿制,用软石仿制,用兽骨仿制,最后用铜来铸造,这铜贝就可以说是一种金属货币了。”[8]2价值是能给人们生活带来改善的东西,如前所述,价值可以分为实用价值和精神价值,这两种价值可以分别在物质生活上和精神生活上给人带来好处。随着生产的发展、物资的丰富,人们生活所需扩大化了,物质上对生产、生活资料的需求和精神上对消灾祈福的需求都有了除刀、布、皮、铜、铁和贝壳等等之外的替代品,而货币的价值更多地来自于观念的积淀和“物以稀为贵”的象征意义了。

信用是发行方能力和品质的体现。一种货币之所以能让人信任,首要条件和坚实的基础毫无疑问应该是生产力和文化影响力,若一国的生产力较高、文化影响力较大,则其生产的商品和提供的服务则在市场上有较大的竞争力,货币因此也就有较大的影响力。货币信用的第二个来源则在于其保值性,也就是说货币即使要贬值也不应太快。第三个来源则是货币发行国的稳定性,战乱频发的国家发行的货币,信用无疑是较低的。

总之,现代货币的信用是建立在综合国力和国家诚信基础之上,其本质是国家的人格化象征。人们愿意在交易中接受货币,归根到底是相信自己可以用它去换到想要的东西,而不至于吃亏。在货币发展过程中,起初是货币的价值(贵重金属的自身价值)在支撑人们的信任,慢慢才建立起来发行方的信用和货币的信用,后来货币中价值的成分逐渐减少而信用的成分逐渐增多,最终货币发展成为了纯信用货币,也就是今天的纸币和电子货币。

[1] 王晓光,张兴东.货币银行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2]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3] 亚当·斯密.国富论 [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1.

[4] 卡尔·波兰尼.大转型[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5] 柳宗元,等.封建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2.

[6] 赵汀阳.坏世界研究[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7]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 彭信威.中国货币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

[9] 周寂沫.论货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7.

[10] 张红伟,邓奇志.货币金融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李兆平]

AStudyoftheEssenceofCurrencyfromItsOriginandSocialDevelopment

YANGYing1,XUQiang2

(1.ShaanxiXueqianNormalUniversity,Xi’an710100,China; 2.XijingUniversity,Xi’an710123,Chin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origin of currency, this article argues the two paths of currency development. In many cultures, transaction is done through barter originally, and then universal equivalent came into being as the media of exchange. Later gold and silver was widely accepted to be universal equivalent, and then the coinage establishment; while in other cultures, coinage is developed from the procreation worship shells to generic shells. After studying the original paths of the coin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double sides of currency value: the practical value the spiritual value, both of which cause the coinage. The paper holds that the value of currency emerged earlier than the birth of credit, and illustrates that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urrency shows that the essence of currency is a compound of value and credit. At the beginning people exchange with the value of currency itself; an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people exchanged with the credit that currency represents, and pure credit currency came into being.

currency; value; credit

2016-12-11

杨莹,女,陕西西安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政治经济系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贸易经济、国际金融、货币学。

F820

: A

: 2095-770X(2017)09-0042-04

http://sxxqsfxy.ijournal.cn/ch/index.aspxdoi: 10.11995/j.issn.2095-770X.2017.09.009

猜你喜欢

纸币货币信用
一国货币上的面孔能告诉我们什么?
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锁”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古代的货币
消失的纸币
古代的货币
信用中国网
信用消费有多爽?
猜纸币
猜纸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