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启示

2017-09-22闫虹

丝绸之路 2017年18期
关键词:教育职能博物馆

闫虹

[摘要]本文以平凉市博物馆成功举办的“百年印象·记忆平凉”老照片展为例,从活动策划、活动要素、活动组织、形式推广等方面,深入探讨在新形势下怎样更好地开展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

[关键词]博物馆;宣教工作;教育职能

[中图分类号]G26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7)18-0069-02

近年来,中宣部、文化部等国家部委多次提出,要不断加强博物馆的宣传展示和教育工作,要把博物馆的教育工作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这充分说明了博物馆独特的文化资源在开展社会教育、提高全民素质、提升国家軟实力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2015年3月20日,我国博物馆行业第一个行政法规《博物馆条例》的正式出台,对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纳入法治轨道具有重要意义。《博物馆条例》第一章第二条指出:博物馆是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并向公众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经登记管理机关依法登记的非营利性组织。此次调整,将教育放在博物馆业务范围的首位,突破了以往以研究为重点的位置,阐明了博物馆各项业务活动都应该以教育为目的。可见,在新形势下博物馆发展中社会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教育是博物馆的灵魂,是启人心智的活动,博物馆教育活动是由博物馆教育部门主要负责的,为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针对特定的观众群体,整合馆内外教育资源所设计、组织实施的各项活动。

“百年印象·记忆平凉”大型老照片展是平凉市博物馆为庆祝第40个国际博物馆日策划举办的系列主题活动,也是平凉近百年来的老照片第一次向社会公开展出,真实再现了近百年来平凉的历史风貌和沧桑巨变,用生动形象的艺术语言描绘了平凉近百年的发展变迁,勾勒了平凉与时代同行的发展轨迹,引领参观者追溯历史,解读过去,认知现在,展望未来。本文以平凉市博物馆“百年印象·记忆平凉”老照片展为例,从活动策划、活动要素、活动组织、形式推广等方面,探讨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开展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

一、着眼于“老”,立足于“新”,打造文化精品工程

2017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与文化景观”,平凉市博物馆审时度势,切实抓住这一良好契机,与活动主题相贴切,想方设法,出谋划策,着眼一个“老”字,立足一个“新”字,以历史文化资源为背景,策划推出“百年印象·记忆平凉”大型老照片展。这项活动的推出,也是首次把平凉近百年来的老照片大规模地公诸于众。由于老照片是凝固的历史瞬间,具有客观性,因此也是历史的忠实见证,它们清晰、直观、真实地记载着过往的历史,经历岁月的沉积,所蕴藏着的历史文化信息越发弥足珍贵,其包含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内容的丰富性是任何语言文字都难以替代的。它们不仅可以弥补历史文献的不足,还可以结合历史文献进行研究,达到还原历史本来面貌的目的,再现真实场景,让广大市民可以近距离的了解历史,触摸历史。

二、重点于“细”,贴近于“民”,彰显文博行业特色

(一)广泛动员,加大宣传,做好老照片前期征集工作

在“百年印象·记忆平凉”大型老照片展活动前期策划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老照片的来源问题。为了能把展览办好,征集照片是重头戏。因此,平凉市博物馆通过前期走访协商,联系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档案局等有关单位收集老照片;同时,通过在各大媒体及网站发布老照片征集活动公告、制作征集公告广告牌,以此扩大征集范围,不断加强舆论引导作用,充分发挥舆论媒体先行先知、辐射带动的助推作用,切实为老照片的前期征集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二)推陈出新,改进方式,做好老照片的核心内容把关

通过近一个月的努力,共向社会各界征集到珍贵的老照片近千张,涉及内容十分丰富,大量人物、器物、建筑、遗址、风景、场景,反映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外交、风土、民情……可谓家国兼备,其中不乏反映上层社会风貌的侧重;后经精心遴选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229幅编缀成展,由“名城古迹”、“历史风云”、“民风民俗”、“生活百态”、“名人足迹”、“文化交流”六个板块组成,为我们多角度了解平凉发展变化提供了一个侧影。这些老照片时间横跨近百年,真实记录了平凉一个世纪以来的发展历程、百姓生活变化、人事风云激荡及山川城乡风貌,为研究100多年前后平凉古城的建筑风格、生活习俗和城市风貌提供了直观的依据。博物馆图片展大部分都是采用喷绘的方法,制作简单又省时省力,但最大的缺点就是呆板,还原不了老照片应有的沧桑感。平凉市博物馆打破以往展览制作模式,采用相片装裱相框,以错纵排序的方式进行悬挂,虽然费时费力,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但别出心裁的制作方法、新颖的陈列方式,将珍贵的老照片应有的厚重感、沧桑感体现得淋漓尽致,还原了老照片的旧貌,使每一个版面最终呈现出不一样的效果,不仅使老照片更有立体感和层次感,也使得此次展览更有特色、更有新意。

(三)推广宣传,贴近生活,真正做到服务群众

2017年5月18日上午,在崆峒古镇定北广场隆重举行了“百年印象·记忆平凉”大型老照片展暨“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市上四大机关分管领导及市委宣传部、市文广局、市文物局、崆峒山生态旅游文化示范区、崆峒区博物馆等相关单位领导和下属单位职工共计约800人参加了此次活动。参观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背景下,“百年印象·记忆平凉”大型老照片展举办得非常及时、到位,突出反映了上个世纪以来,平凉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家乡这片热土进行艰苦奋斗与顽强生活的真实场景,实现了人民解放和改革开放,取得了经济社会建设的突出成绩,使平凉旧貌换新颜,也进一步唤醒了沉睡在广大民众脑海深处的记忆。能将文物展览办到家门口,切实为市民真正提供了一场精神上的文化大餐,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受到在场领导与观众的高度肯定与好评。之后,分别在崆峒古镇、人民广场、博物馆馆前广场、绿地广场、部队驻训点等地巡回展出,受众面广,覆盖面大,涉及学校、社区、企业、部队等多个宣教场所,受众人群有学生、职工、官兵、居民等多个阶层,受众人数达数十万人次,社会反响强烈。endprint

三、服从于“需”,成功于“实”,塑造博物馆品牌形象

近年来,平凉市博物馆馆在主题活动策划中,坚持“三贴近”原则,以社会和观众需求为出发点,秉承“观众需要什么,我们奉献什么”的办展理念和服务宗旨,以独具特色的基本陈列、推陈出新的临时展览、形式多样的外出宣传,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鉴于“百年印象·記忆平凉”大型老照片展的成功经验与做法,平凉市博物馆继续将这一历史性的精品工程做得更深入扎实,可以让更多的偏远山区民众欣赏百年平凉老照片,平凉市博物馆集思广益,把老照片制作成有利于方便携带的小版面,深入基层扎实开展博物馆的“五进”活动。在建军节、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等节庆期间,把流动文物展览送进部队、学校、企业及社区,为基层民众普及历史文物知识,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另外,平凉市博物馆不断开拓思路,加快创新步伐,将与平凉六县一区博物馆联合办展,开展“百年印象·记忆平凉”老照片展和“文华物宝”平凉市精品文物图片展巡展活动,达到相互借鉴学习、馆际之间交流、实现互惠双赢的目的,以此扩大博物馆知名度,提升文化软实力。

活动举办的成功与否,宣传报道是关键。“百年印象·记忆平凉”大型老照片展活动不仅受到了市内各大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还有来自省上相关知名媒体的记者也闻讯赶来进行全程跟踪报道。此新闻一经播出,媒体关注度极高,先后在搜狐、腾讯新闻、头条新闻、《甘肃日报》《平凉日报》、平凉新闻、平凉市政府门户网、平凉新闻网、平凉广电网,平凉市博物馆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等各大媒体相继刊登报道并转载,切实增强了博物馆知名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全社会形成了人人关心文物、人人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总之,“百年印象·记忆平凉”大型老照片展的成功举办,受到了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赞扬及媒体界的广泛关注,应各界人士的强烈要求,特进行老照片的二次征集工作。目前,二次征集工作已结束,后续将经过筛选与整理,制作成图册,让更多的人们了解平凉,热爱家乡。

四、启示与思考

(一)做好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必须创新宣传形式

社会教育工作一直以来是博物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平凉市博物馆上下联动,多措并举,不断创新宣传方式方法,通过举办各种形式丰富多样的宣教活动,办特色展览,积极运用多媒体手段等多种方式,形象生动地诠释文博工作的价值理念,充分发挥传播历史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促进文博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独特作用,从而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新需求,打造文博精品工程新亮点,有力促进社会教育等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协调推进。

(二)做好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必须深入基层、贴近群众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文物工作要始终坚持“三贴近”原则,要针对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立足本职工作、彰显行业特色,多举办富有时代气息、接地气的活动。深入开展博物馆“五进”活动,即进校园、进部队、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一步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切实发挥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激发群众了解历史、热爱家乡、参与地方经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做好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必须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在平凉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市委宣传部、市文广局、市文物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平凉市博物馆创新工作机制,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社会教育外宣活动的成功开展。因此,必须不断加强博物馆文化阵地建设工作,重视发展和培养扎根基层的宣教人员和文博行业教育活动积极分子,打造政治坚定、素质优良、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社教工作队伍,使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始终保持较强的吸引力和较大活力,达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目的。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育职能博物馆
博物馆里的“虎”
博物馆
基于现代教育观的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创新
论如何拓展党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如何在初中历史课程中履行教育职能
基于人才培养的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研究
在新时期下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的演变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