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梯山石窟佛教养生旅游开发探讨

2017-09-22王晓燕

丝绸之路 2017年18期
关键词:佛教文化

王晓燕

[摘要]作为最早见于史册的皇家石窟,天梯山石窟是我国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它对我国早期石窟的开凿具有示范和启蒙作用,是云冈和龙门石窟的源头,在当今史学界享有“石窟鼻祖”“石窟源头”的美誉。天梯山石窟目前的旅游产品只是单纯的观光游览型,旅游链条尚不健全,旅游产品缺乏新意。本文通过对天梯山石窟的旅游资源进行SWOT分析,深入挖掘佛教养生文化的内涵,分析了天梯山石窟的发展瓶颈,对天梯山石窟发展佛教养生旅游提出新的建议。

[关键词]天梯山石窟;佛教文化;养生旅游

[中图分类号] 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7)18-0044-02

养生文化源自于宗教文化。养生旅游已成为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具有发展潜力、最具环保生态的旅游形式,它是生态旅游和休闲旅游的创新发展,已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业态。?譹?訛作为最早见于史册的皇家石窟,天梯山石窟是我国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它对我国早期石窟的开凿具有示范和启蒙作用,是云冈和龙门石窟的源头,在当今史学界享有“石窟鼻祖”“石窟源头”的美誉。天梯山石窟毗邻黄羊河水库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拥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佛教文化内涵,得天独厚的自然和地理环境,具备发展佛教养生旅游的资质。

一、天梯山石窟发展现状

天梯山石窟又称凉州石窟,因窟前有寺庙,俗名大佛寺,明代改为广善寺。据《重修凉州广善寺碑铭》记载,天梯山石窟原有洞窟26个。1927年,武威发生8级地震,震塌了7窟,现存19窟。目前石窟对外开放的景点有两处:13号大佛窟和天梯山石窟陳列馆,其他10多个小窟,正在保护性修复,暂时不对外开放。天梯山石窟在文物保护领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组合度较好。但由于资本投入等原因,主要以零散的石窟参观及滨湖休闲为主。总体上,整个石窟的旅游产品仅处在观光旅游阶段,旅游链条尚不健全。

二、天梯山石窟佛教养生旅游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s)

其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佛教文化。天梯山石窟始建于北凉王沮渠蒙逊时,距今已经有1600多年的悠久历史。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公元412年,沮渠蒙逊由张掖迁都姑臧(今武威),自称河西王。沮渠蒙逊实行政教合一的统治策略,并在天梯山大造佛像。据《魏书·释老志》记载,“沮渠蒙逊在凉州亦好佛法,既盛世佛道,乃穷海陆之财,弗吝金碧,殚民生之力”,甚至连自己的儿子都起名“菩提”。同时,北凉佛教有“重禅定,多禅僧”的特点。再者,北凉译经活动频繁。蒙逊定都姑臧时期,由高僧昙无谶主持,于北凉玄始十年至北凉义和三年(421~433)译出《大般涅槃经》36卷、《方等大集经》29卷、《方等大云经》4卷、《悲华经》10卷、《金光明经》4卷。?譺?訛十六国时期的北凉崇佛之风日盛,北凉佛教极为兴盛。这为北魏、隋唐等朝代对天梯山石窟的修建、佛教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天梯山石窟所在张义镇近年来大力发展人参果、中草药等特色种植和设施农业,产业基础良好。地地理位置独特,整个石窟处在一座乌龟山上,毗邻黄羊河水库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夏天湖面碧波荡漾、波光粼粼,可以看到野鸭戏水、鱼跃龙门、白鹤起舞的和谐景象,远处的凉州古八景之一“天梯古雪”与庄严肃穆的28米之高的释迦牟尼佛像相得益彰,绝对是养生修行的绝佳之地。《凉州石窟》载,天梯山石窟从建寺以来,寺前街道纵横,旅店、饭馆、作坊、店铺林立,非常繁华,周围林木葱郁,溪水潺潺,自古以来就有“凉州的塞上小江南”之美誉。

其三,相对广泛和稳定的客源市场。宗教旅游市场被公认为是市场规模大、需求稳定的优质旅游客源市场。由于宗教旅游资源的独特性,使它的生命周期较长,没有特殊事件发生,一般不易进入衰落期。?譻?訛天梯山石窟集五凉文化、石窟文化、佛教文化、寺庙文化、民俗风情于一身,常年吸引国内外石窟爱好者和佛教朝拜者前来观光考察、祈愿祭拜。

(二)劣势(weaknesses)

其一,石窟旅游淡旺季明显,自发性休闲游为主。因景区主要为夏季滨湖休闲、垂钓等;冬季黄羊河水库结冰,水上游轮项目停运,失去水的依托,使景区失去应有的灵气,以致石窟冬季客源单一,大部分是当地的香客,这也是客流量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

其二,石窟的佛教文化处于原生态状态,未经深度开发。石窟窟前原来有佛寺,据《重修凉州广善寺碑铭》记载,广善寺有房舍113间,僧人230多,香火鼎盛。如今,佛寺已不复存在,景区的旅游仅限于观光和游览,体现佛教真谛的文化旅游产品几乎没有。

其三,石窟旅游产品线路规划不完善,缺乏系统性。虽然天梯山石窟距离武威市区50公里,但是距离哈溪原始森林只有25公里,距离天梯山石窟的姊妹窟——观音山石窟仅有8公里。这三个景点可以规划为“宗教朝圣游”。

(三)机遇(opportunities)

第一,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全球旅游业将持续稳定发展,增速将继续高于世界经济增速。亚太地区旅游业保持强劲增长,全球旅游重心将加速东移,我国旅游业发展处于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之中;国务院也把旅游业确立为幸福产业;佛教教义的生态观有利于佛教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佛教思想的“四谛说”“八正道”“十二因缘”等学说,是一种中庸、没有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强调众生皆平等,因果报应,生死轮回,顺应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这使得佛教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走上了可持续发展道路。

第三,天梯山石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年来得到国家、省、市、区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目前武威市政府制订了以支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总体思路和发展任务,提出了大力发展历史文化游、生态观光游和民俗风情游等方面的特色旅游,使天梯山石窟的保护和开发拥有了良好的政策环境。endprint

(四)威胁(threats)

一方面,石窟虽然始建早,而规模小,在中国悠久历史长河中,影响甚微,不具备很强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石窟景区现存景观单一,可参观景点仅有13号大佛窟和石窟陈列馆,加之石窟作为全国重点文物单位,其开发与保护的关系须进一步建立体制机制,这使得石窟发展相对滞后。

三、天梯山石窟佛教养生旅游开发建议

(一)观光游览旅游产品

观光游览是旅游最基本的活动内容,是旅游产品体系开发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天梯山石窟独特的山水风光、地形地貌、佛教石窟遗迹等资源,具有较高的观光游览价值,游客到此可以欣赏巍峨壮观的释迦牟尼造像,形象逼真的弟子和菩萨,千姿百態的十八罗汉,层峦叠嶂的祁连山峰、天梯山巅的皑皑白雪、碧波荡漾的黄羊河水库。同时,在景区内通往佛窟的长约800米的道路上,可以把佛教四大胜迹——释迦牟尼的诞生地蓝毗尼花园、释迦牟尼的成道地菩提伽耶、释迦牟尼的初转法论地鹿野苑、释迦牟尼涅槃地拘尸那迦制作成微型雕塑,让游客在视觉上感受释迦牟尼初期修行的艰难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引导旅游者观光游览,满足大众旅游者怡身的需求。

(二)休闲人居旅游产品

国民休闲需求发展趋势与独特的区位条件,决定了天梯山石窟休闲旅游产品的巨大发展潜力。依托天梯山石窟的天朗气清和湖光山色,以黄羊河水库鱼为重点,打造特色美食长廊,以尝水库鱼,吃人参果、农家菜,品三泡台,赏天梯景为载体,让旅游者享受天梯山美景,以此愉悦身心,亲近自然,回归自然,从而达到休闲的目的。

(三)禅宗体验旅游产品

禅宗强调身心的和谐统一,追求灵魂洗涤,以求达到无我的境界,从而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禅宗文化与现代养生的高度契合,及其极强的参与性、知识性和神秘性,奠定了禅宗体验旅游产品巨大的市场潜力。依托天梯山石窟丰富的佛教文化遗存,灿烂的禅宗文化积淀,得天独厚的禅修宜居环境等资源,通过重建大佛寺、修建静修窟、禅茶馆等禅宗旅游载体,开发参禅、禅修、禅茶等参与式活动项目,构建天梯山石窟禅宗体验旅游产品,引导高层次的旅游者通过参禅、习禅实现思想上的修身养性,以此来舒缓身心、解脱烦恼,达到养生修心的目的,改善亚健康的状态。

(四)民俗体验旅游产品

天梯山石窟应充分利用佛诞日放生法会、每年正月初一和正月十五的庙会等大型宗教活动,开展礼佛、唱宝卷、唱民歌、抄宝卷等体验活动,引导旅游者参与其中,放松身心,参悟佛教真谛,感悟民俗文化,将学习融入体验旅游的过程,引导旅游者获得情感、思想体验,开展教育体验,同时也为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西宝卷,寻找更多的、适合的、真正热爱宝卷文化的传承人。endprint

猜你喜欢

佛教文化
从佛教文化遗存看天水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性
慈云禅寺国师塔与大运河佛教文化
从“禅韵壶”看佛教文化与紫砂壶艺术的融合
浅析《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中的佛教文化
首届中国佛教文化书画艺术作品展在河北承德隆重举行
首届中国(承德)佛教文化書畫藝術作品展——书画艺术作品征集通知
从佛教文化中汲取精进的智慧
康萨仁波切与能海法师的师徒往事——兼论民国时期汉藏佛教文化交流
佛教文化研究专辑
佛教文化的新媒体传播——以杭州灵隐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