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音乐剧《钢的琴》谈谈音乐剧中人物的角色与音乐形象

2017-09-20马轶

艺术评鉴 2017年16期
关键词:音乐剧

马轶

摘要:音乐剧其根本是以音乐剧的形式,通过音乐和歌唱来抒发情感,表现特定的内心世界。对此,本文以《钢的琴》为案例,重点对于音乐剧中人物角色、音乐形象展开分析。

关键词:音乐剧 人物角色 音乐形象

中图分类号:J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6-0062-02

在欧美,音乐剧剧本创作的第一要义是要有一个好故事,这已经成为音乐剧产业界的共识,而好故事的三个必备条件是:第一,引人入胜;第二,扣人心弦;第三,发人深省。音乐剧音乐正是在情感运动层面上发挥自身的表情优势,追求扣人心弦、撩人情思、感人肺腑的审美境界①。

音乐剧中的音乐首要任务就是用音乐、用歌唱来抒发人物的情感,表现人物在特殊戏剧情境中特殊的内心世界。因此音乐剧作曲家最重要的创作使命,便是要为剧中各色人等写出一系列与他们的情感、性格、内心活动相匹配的歌曲,并使这些看似相互独立的歌曲同其他音乐段落一起,跟随戏剧情节的运动和人物性格的发展,有机结合成为一个完整的音乐体系②。而《钢的琴》正是一部将音乐运用于人物形象塑造、场景刻画得具有代表性的国产原创音乐剧。

《钢的琴》讲述了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一个东北工业城市,原钢厂工人陈桂林下岗后为了维持生计,组建了一支婚丧乐队,终日奔波在婚丧嫁娶、店铺开业的营生之中。前妻小菊不堪生活重负,跟随有钱的商人而去,在争夺女儿抚养权的问题上,女儿提出谁能给练琴的她买一架钢琴她就跟谁走。于是,一穷二白的陈桂林和工友们在早已破败的厂房中踏上了手工制造钢琴的征途。在退役小偷、全职混混、江湖大哥、猪肉王子一群落魄兄弟的帮助下,他们最终造出了一部“钢”的琴。该剧为了表现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不同场景的刻画、时空的变换和交错,在音乐创作中运用、借鉴了很多手法,使得故事和音乐完美结合。音乐推动故事的发展,撩拨观众的情绪,渲染场景和氛围。下面笔者就该剧的音乐在塑造人物、刻画场景的方面所起的作用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有一个贯穿全剧的音乐主题

一般音乐剧包括歌剧音乐的创作都会采用主题设计的创作模式。音乐主题是指戏剧进行中那些有鲜明(象征)特点与概括作用且经常重复、变化、展开的旋律,这种旋律可以是一个动机、也可以是一个乐句,可以是一个乐段、还可以是一首单曲③。《钢的琴》也是如此,陈桂林是本剧的男主人公,是淹没在改革洪流中的一个小人物,是剧作家与作曲家在剧中主要歌颂的平民“英雄”。该人物的命运除了受自身家庭环境的影响外,还受制于社会大环境,需要表现出该人物的自身性格特征和在历史洪流中浮沉的曲折命运。男主人公陈桂林“我已经下定了决心,要造一架钢的琴”这一角色音乐主题,在音乐剧的开头,中段及结尾都有多次出现。这一音乐片段旋律简单,结构短小精悍,甚至只能称之为“短句”,但是却能通过多次演唱在观众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利于流传,且十分准确地刻画了男主人公陈桂林坚毅果敢的性格,并以此为动机,在此基础上重复、变化、展开出了多种旋律,表现出了陈桂林丰富的音乐形象。这种主题贯穿的模式,在作曲家三宝后面的两部音乐剧《王二的长征》和《聂小倩与宁采臣》也有运用,将一个音调素材作为核心音调,在此基础上展开,在重复与变化中生成贯穿全剧的音乐主题。

二、不同的音乐手法与形象展现不同的人物性格

在这部音乐剧中運用了合唱、重唱、独唱多种演唱模式,作曲上也运用了复调等多种手法。

因为音乐剧可以直接用对话来完成人物的交流,所以在重唱中并不需要运用类似宣叙调这种旋律性不强的模式,重唱的旋律可以更加地优美抒情。正如在《钢的琴》中陈桂林和小雪母亲的对唱,旋律优美,表达了父母对女儿同样的骨肉亲情和关爱,展现了做为一个家庭曾经的共同记忆。但复调的演唱方式又表现了父母在争夺抚养权上的矛盾与分歧,而男女主人公陈桂林和淑娴在夜晚相聚的场景中既有打情骂俏也有互诉衷肠,音乐也因此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展现了不同的旋律特征,此时两人的深情对唱是一首完整的单曲,旋律优美而动听。在对唱过程中即完成了布景的更换,有助于剧情的延展性和连贯性。后面陈桂林在被告知女友淑娴可能有外遇时,又通过一段富有旋律性独唱音乐,来表现陈桂林孤独、绝望的心情,但是淑娴又来找他,两人误会消除,场景转为诙谐,两人又开始了一段由手风琴伴奏的独唱,悲中有喜、喜中有悲的情绪巧妙地进行着转化。

合唱在这部剧中和重唱、对唱有着相同重要的地位。合唱更能表现登场群众的集体意志和情感,属于群众性歌唱。在众工友鼓励陈桂林造琴的场景中,人物唱段的切换通过转调来表现,配器上也有不同,以此来表现不同的人物性格。陈桂林的朋友们依次演唱,告诉观众,陈桂林对每个人都有帮助和恩情,最后所有人一起合唱,表达了兄弟一心、排除万难的决心。而每次在劳动前进行的合唱歌曲都比较简单重复,配器借鉴了摇滚元素(贝司、电吉他、爵士鼓)。在钢琴的制作过程中也进行了合唱,并且使用了不协和音,引用以“我们”开头的数首儿歌、民歌,表达了团结一心的精神。背景全是具象化的工厂、钢铁,在音乐剧的最后,工厂烟囱被炸掉,国企彻底垮台,又运用了合唱“我们走进新时代”来反讽当时的社会现实。三、不同的音乐手法与形象展现不同的场景

《钢的琴》还运用了包括贴片、打散、引用等多种音乐写作手法来表现不同的场境,渲染气氛。

比如在一个人翻书介绍钢琴的制作过程时(独唱),用表现主义手法后面安排了14名舞者伴着“四小天鹅”的音乐做出模仿钢琴弹奏的动作。而且整部剧中时常有贴片音乐,即借用了很多既有的音乐,比如“三套车”“喀秋莎”“共青团之歌”“走进新时代”等。

在陈桂林与前妻的对话中,背后用足球解说的声音做背景,将对话“打散”,用“球该踢给谁”来喻意孩子该谁养。在剧中的二重唱中也有插入一段叙事的写作手法,同样是把音乐打散,但是却又产生了更多的戏剧联想,进行了补叙和交代,使观众更全面地了解故事背景,旋律简单、手段高明。在陈桂林知道小雪并非自己亲生的事实真相时,现场一片寂静,陈桂林重复着音乐剧开场的旋律,在场女声、男声依次演唱“那是他的命啊”“天大的事”将陈桂林的演唱“打断”但同时又被陈桂林自己的内心表述打断,这种“打散”十分贴切的表现了陈桂林挣扎、矛盾的情绪,加重了戏剧的冲突性。endprint

这部剧还多次运用了“二人转”的音乐元素。在造琴过程中,男女主人公有一段二人转的对唱,并且穿插在电声伴奏中间,形成一个对比,营造了一个紧张又轻松的风格。在造琴遇到麻烦时,为了设置悬念的需要,音乐不断重复一段下行旋律,加重了紧张的气氛。剧中还有一个场景,就是在陈桂林回家,门口三个女人告诉他淑娴在家有别的男人。此时,这三个女人也是采用了二人转的唱段,表达诙谐意味的同时,在情绪上慢慢把陈桂林推向了绝望的边缘。

这部剧中还有在同一个舞台同时出现两个场景、两个唱段的情况,同样也是对剧情的戏剧化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以上都是这部剧鲜明的音乐特点,但是笔者认为在某些地方还是有不足之处,或者说是不尽之处。

其一:旋律的优美和传唱性方面。音乐剧因为允许人物使用对话来展开情节,因此音乐在旋律性上有更多的施展空间,音乐剧因为是属于大众、流行文化,新颖、独特固然是好,但切忌创意与流畅优美过不去,音乐艰涩难懂。在这部剧中固然有旋律性强、可唱度高的唱段,但仍有很多唱段旋律性并不强,甚至有些宣叙调的感觉。

虽然《钢的琴》有贯穿全剧的音乐主题,但这一音乐主题过于短小,以至于像短句形式,并且没有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一首主题歌,整部音乐剧都很难说有哪一个唱段能做为主题歌。其实,主题歌对提升一部音乐剧作品的艺术档次,增强一部音乐剧的艺术与商业竞争力能起极大的作用,一部优秀的音乐剧主题曲不但可以使观众达到良好的现场观剧体验,更可以在观众走出剧场后在大众和社会中广为流传。《钢的琴》如果能有一首旋律优美,易于传唱的主题曲,更能提高其艺术性和在大众中的吸引力、影响力。比如国产音乐剧《芳草心》中的主题曲《小草》,不但是一首动听的音乐剧歌曲,更代表了新时期人们人性的觉醒,一种“平民意识”,其内涵的外延使其成为一首社会歌曲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唱。

在此要特别指出的:要让音乐剧的主题曲走出剧场成为流传社会的社会歌曲,必须采用社会歌曲易唱易记的写作方式,必须雅俗共赏、喜闻乐听。音乐形式的简单与个性的独特是必不可少的艺术要求外,歌曲内容的社会性也是音乐戏剧主题歌成功的重要因素④。

其二:有的旋律之于人物,美则美矣,但缺乏特色,特别是基于人物性格的特色,独属于人物特有的音乐形象,甚至可以给一些主要角色设定角色主题歌曲。但是一定要注意让众多的精彩歌曲不能淹没和削弱音乐主题的力量,要让音乐达到丰富而统一,音乐首首漂亮,又不让人觉得歌曲材料太杂乱。因此设定角色音乐以展现不同剧中人物形象的前提仍然是主题音乐的贯穿于整部音乐剧的首要任务。由“一”生“多”,千万不能盲目堆砌过多的素材;另行架构,使整个剧的音乐臃肿杂乱又琐碎。

在这部剧中工程师一角倒是有点自己的音乐特色,比如他的唱法运用了一定的美声风格,恰好符合知识分子相对严肃的身份。由此,各个角色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音乐形象及音乐标签,甚至可以根据角色选择不同声音特点的演员,因为旋律本身就包含了音乐所有的元素,没有一段旋律可以脱离音色而独立存在。

注释:

①居其宏:《如歌抒咏 直指人心——音樂剧音乐创作散论》,《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版第4期,第54页.

②居其宏:《如歌抒咏 直指人心——音乐剧音乐创作散论》,《武汉音乐学院学报》,第48页.

③④傅显舟:《音乐剧主题设计与贯穿》,《中国音乐》,2009年版第3期,第67页.endprint

猜你喜欢

音乐剧
《来自远方》电影版9月上线Apple TV+
中国音乐剧产业运营发展策略探析
East Side Story
以偏概全要不得!
聚焦华语原创音乐剧(上)
音乐剧《保镖》 英国伦敦阿德尔菲剧院
看音乐剧
2015上半年中国音乐剧演出情况
音乐剧:文化消费的又一片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