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发性流产的病因分析

2017-09-20张宏展余姝毅陈现李玉叶连若纯许健谢楠玉林升来

生殖医学杂志 2017年9期
关键词:生殖病因外周血

张宏展,余姝毅,陈现,李玉叶,连若纯,许健,谢楠玉,林升来

(深圳市中山泌尿外科医院生殖中心,深圳市围着床期生殖免疫重点实验室,深圳中山生殖与遗传研究所,深圳 518045)

·临床实践·

复发性流产的病因分析

张宏展,余姝毅*,陈现,李玉叶,连若纯,许健,谢楠玉,林升来

(深圳市中山泌尿外科医院生殖中心,深圳市围着床期生殖免疫重点实验室,深圳中山生殖与遗传研究所,深圳 518045)

目的探讨复发性流产(RM)的病因和原因不明的复发性流产(uRM)患者的免疫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中山泌尿外科医院生殖中心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接诊的233例RM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患者的传统病因分布进行总结分析,对其中uRM患者的免疫检查结果进行免疫病因分析。结果233例RM患者中发病原因及发生率分别为:内分泌因素(8.2%)、解剖因素(7.7%)、自身免疫病(4.7%)、遗传因素(1.3%)、感染因素(1.3%),剩余的为不明原因者(76.8%)。统计179例uRM患者的免疫病因为:子宫内膜免疫细胞异常(56.4%)、外周血免疫功能失调(72.1%)、自身抗体阳性(40.8%)。结论RM的病因复杂多样,对诊断为uRM的患者应行免疫检查,以进一步明确病因,及时给予合理治疗。

复发性流产; 原因不明; 病因; 回顾性分析

复发性流产(RM)是指连续发生2次或2次以上孕20周前的自然流产,在育龄女性中发病率约为1%~5%[1]。目前已知的病因有遗传因素(父母双方染色体异常、流产物绒毛染色体检查异常等)、解剖因素(子宫畸形、宫腔粘连、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瘤等)、感染因素(衣原体感染、病毒感染等)、内分泌因素(甲状腺功能异常、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分泌异常、高泌乳素血症等)和自身免疫病(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未分化结缔组织病、红斑狼疮等)[2],除此之外仍有50%~60%的患者无法找到明确的病因,定义为原因不明的复发性流产(uRM)[3]。多年来,由于检测方法缺乏、治疗手段有限,uRM保胎成功率非常低。近年来,随着对RM病因的深入探究,人们逐渐意识到80%左右的uRM可能与免疫功能异常相关[4]。但由于检测平台和妇产科领域对免疫因素认知的局限性,uRM患者在临床上难以得到合理、有效地诊治。我们中心为了全面评估uRM患者的免疫状态,分别从子宫内膜免疫细胞的数量、外周血免疫细胞和功能以及自身抗体的滴度情况三方面对uRM进行合理分类和精准诊治。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于深圳市中山泌尿外科医院生殖中心诊治的233例RM患者的病例资料,并对其中uRM患者的免疫病因进行系统性分析,以期为uRM患者的咨询和诊治提供依据。

一、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深圳市中山泌尿外科医院生殖中心诊治、病史资料齐全的RM患者(共233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RM定义,即连续发生2次或2次以上孕20周前的自然流产。排除标准:初诊检查不全。所有纳入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2.方法:传统病因诊断方法:除详细询问病史外,对RM患者本人进行全身的系统检查,检查手段包括:(1)常规妇科检查、子宫输卵管造影、超声以及宫腔镜检查,观察患者生殖器有无畸形或器质性病理改变,如子宫内膜息肉、子宫畸形、盆腔粘连、输卵管积水等;(2)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查;(3)月经第3天抽血检查性激素6项,空腹血糖检测、胰岛素水平检测、甲状腺功能三项[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等,检查患者是否有内分泌方面疾病;(4)感染三项,HIV抗体筛查,梅毒两项,丙肝抗体,乙肝两对半检查,检查患者是否有感染风险;(5)由风湿科进行自身免疫病方面的检查和诊断。所有患者伴侣均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查和精液检查。通过以上检查未检测出异常,或异常并未达到诊断标准的RM患者,诊断为uRM患者。

免疫检查方法:对于已确诊的uRM患者,进行全套免疫检查。抽取患者外周血进行自身抗体检查,包括抗核抗体九项,抗甲状腺抗体两项,抗磷脂抗体七项。在患者初诊后的第1个黄体中期进行检查:(1)检测外周血中Th细胞因子水平;(2)检测外周血中NK毒性;(3)行子宫内膜活检,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内膜免疫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T细胞、CD57细胞等)占内膜细胞百分比。

二、结果

1.患者一般情况:233位RM患者年龄22~40岁,平均(32.0±3.8)岁。其中流产2次的患者157例,流产3次的患者57例,流产3次以上的19例,流产次数最高的达12次。其中,54例(23.2%)存在遗传、解剖、内分泌、感染和自身免疫病等明确的病因,剩余179例(76.8%)患者属于uRM(表1)。

2.RM患者病因分析:在233位RM患者中,3例(1.3%)为遗传因素导致的自然流产,均属于女方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经子宫输卵管造影、子宫B超及宫腔镜检查发现,18例(7.7%)为解剖因素导致的自然流产,其中,6例子宫畸形(4例子宫纵膈,1例鞍状子宫,1例双角子宫),5例宫腔粘连,4例子宫内膜息肉,2例子宫肌瘤,1例子宫腺肌症。由内分泌因素导致的自然流产共19例(8.2%),其中,9例甲状腺功能异常,6例多囊卵巢综合征,3例胰岛素异常,1例高泌乳素血症。此外,还有3例(1.3%)因感染因素造成的自然流产。通过病史查询和风湿科医生的检查和诊断,确定11例(4.7%)为自身免疫病导致的自然流产,其中,6例抗磷脂抗体综合征,3例未分化结缔组织病,2例红斑狼疮。

表1 RM患者病因分析

3.uRM患者病因分析:通过本中心的免疫检查,对179例uRM患者进行近一步的病因分类。除10例(5.6%)未检测出免疫因素异常之外,在169例免疫异常的uRM患者中,73例(40.8%)自身抗体阳性(不符合自身免疫病诊断),101例(56.4%)检测出子宫内膜免疫细胞异常,129例(72.1%)为外周血免疫功能失调(NK毒性过高或Th细胞因子异常);其中,除了单一病因外,还有多例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因,见图1。

图1 179例uRM患者免疫病因分析

三、讨论

1.RM的一般病因:妊娠是一个精妙而复杂的生理过程,承载着人类繁衍的重任。生殖免疫学观点认为,妊娠是一种同种半异体移植的现象,正常妊娠取决于母胎免疫系统间精确的动态平衡。但如果母胎双方免疫平衡被打破,则会引起母体对胎儿的排斥而发生流产。RM是困扰人类生殖的一个重大难题,虽然结局相似,但造成RM的病因却不尽相同。通过常规及免疫检测诊断RM病因,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不同的诊疗措施,是未来精准化治疗的方向。通过行传统病因学检查,我们首先将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解剖因素、感染因素和自身免疫病等5大病因筛选出来。在确诊的病因中,内分泌因素占比最多,高达8.2%,以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和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生最多,此外还有3例胰岛素分泌异常和1例高泌乳素血症,与之前文献[3]报道基本一致。临床治疗一般通过服用激素类药物调整内分泌紊乱,当检测结果和临床表现恢复正常后,可以进行试孕或移植。但在妊娠阶段应坚持复查,根据复查结果调整用药,以避免再次发生流产。解剖因素同样是造成RM的一大病因,在本中心初诊病人中异常率为7.7%,在临床报道范围之内(1.8%~37.6%)[5]。其中子宫畸形、宫腔粘连和内膜息肉出现的例数最多,可以通过宫腔内手术进行治疗,子宫环境恢复正常后便可进行试孕或者移植。

遗传因素在本中心的初诊人群中发病率不高,为1.3%,均为女方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还有研究指出即使双方染色体正常也有产生染色体异常胚胎的风险[6]。遗传问题虽然无法治疗,但可以通过IVF过程中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筛选优质胚胎,从而避免因遗传因素造成的自然流产[7]。

2.uRM的免疫病因:来我院就诊的RM患者,仍然有多数在行传统病因学检测之后无法确诊病因,统称为uRM患者。因为无法明确病因,治疗方向不明确,使这类患者的治疗面临很大困难。目前的研究认为,免疫因素可能是导致uRM发生的重要原因[8]。在正常妊娠过程中,母体免疫系统和胎儿抗原之间存在相互协作的接触过程,而母体免疫系统的异常就会导致对胎儿抗原的同种免疫排斥,引发流产。本中心于2010年成立生殖免疫中心,致力于从免疫的角度研究RM病因。

在本中心初诊患者中,uRM患者占比高达76.8%,高于之前文献[3]报道的比例。通过免疫检查将uRM患者的免疫病因分为3大类:自身抗体异常、子宫内膜免疫细胞异常和外周血免疫功能失调。

自身抗体的检测包括抗磷脂抗体(aPL)、抗甲状腺抗体(ATA)和抗核抗体(ANA),其中aPL的阳性率最高,在本中心uRM患者中发病率为24.6%。磷脂抗体能与进入滋养层的磷脂相结合,激活血凝系统,诱发蜕膜中小血管血栓的形成。在妊娠失败的患者胎盘建立的过程中,胎盘血栓和梗死是最显著的临床表现[9]。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与正常可孕妇女相比,RM患者外周血中aPL、ATA和ANA的阳性率显著增加[10-11]。针对这一部分患者,临床上多用低剂量的肝素和阿司匹林联用进行治疗,有报道证实这种治疗方法可明显降低自身抗体阳性RM患者的流产率[12]。

子宫内膜是胚胎着床的位置,它不仅为胚胎的宫内生长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更要保护胚胎免受外界伤害。子宫内母胎界面处的免疫细胞与植入的胚胎直接接触,在妊娠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妊娠的建立和维持过程中,胚胎作为一种半同种抗原植入到子宫内膜中,母体免疫系统表现出免疫耐受,免疫平衡趋向于抑炎[13]。如果这一平衡打破,平衡向促炎一边倾斜,就会影响免疫耐受,可能引起自然流产。我们将内膜免疫细胞大致分为促炎和抑炎两大类,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CD57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属于促炎细胞,此类细胞在uRM患者初诊异常检出率为44.7%。而调节性T(Treg)细胞和M2型巨噬细胞属于抑炎细胞,其异常率为30.2%。Treg细胞在妊娠免疫耐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的缺失与不良妊娠结局密切相关[14]。上海复旦大学的杜美蓉教授等研究表明环孢霉素A(CsA)能够训导母胎界面的免疫耐受,并首次提出CsA可用于治疗不孕病人的异常免疫应答[15]。因此针对子宫内膜免疫细胞的异常,可以使用CsA进行治疗。

外周血的NK细胞约占所有淋巴细胞的10.0%,在女性生殖过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NK细胞毒性是评估NK细胞杀伤能力的指标,临床研究结果显示RM患者的NK细胞毒性显著高于正常可孕女性[16]。有报道指出孕前NK细胞毒性高低可以预测RM患者的下次妊娠成功率[17]。本中心初诊uRM患者中,NK细胞毒性检查的异常率为44.7%。糖皮质激素具有有效的抗炎和免疫抑制功能,可以抑制体内免疫应答,常用于治疗炎性疾病。糖皮质激素对于NK细胞毒性有抑制作用,可以用于临床治疗[18]。

上文已提及,母胎界面的免疫耐受对于妊娠尤为重要。这一免疫环境的构建需要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协调。细胞因子能够协调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有利于免疫平衡偏向于母胎耐受和胎盘供给充足。目前研究提出,在正常的妊娠过程中,母胎界面和外周血中均存在Th2型的偏向。而在流产患者体内,这种平衡却趋于Th1型[19-20]。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是典型的Th1型细胞因子,具有介导免疫应答的功能。Th1/Th2的比值因为不稳定无法作为可靠的临床检测指标,而本中心前期研究结果显示在正常人和RM患者的外周血中检测IFN-γ和TNF-α细胞因子有显著差别,检测结果稳定[21]。研究显示CsA能够抑制内膜免疫细胞释放IFN-γ和TNF-α等Th1型细胞因子[22],因此CsA可以用于治疗Th细胞因子异常的患者。

综上所述,造成RM的病因是多样的,应行染色体、内分泌、解剖学、感染等传统病因学方面的检查。经此检查后无明确病因的uRM患者,考虑行免疫病因检查。深入探讨病因有助于我们对患者采取个性化的诊疗方案,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1] Practice Committee of American Society for Reproductive Medicine.Definitions of infertility and recurrent pregnancy loss:a committee opinion[J].Fertil Steril,2013,99:63.

[2] Alijotas-Reig J,Garrido-GimenezC.Current concepts and new trends i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recurrent miscarriage[J].Obstet Gynecol Surv,2013,68:445-466.

[3] Practice Committee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Reproductive Medicine.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recurrent pregnancy loss:a committee opinion[J].Fertil Steril,2012,98:1103-1111.

[4] Carbone J,Sarmiento E,Gallego A,et al.Peripheral blood T-and B-cell immunophenotypic abnormalities in selected women with unexplained recurrent miscarriage[J].J Reprod Immunol,2016,113:50-53.

[5] Grimbizis GF,Camus M,Tarlatzis BC,et al.Clinical implications of uterine malformations and hysteroscopic treatment results[J].Hum Reprod Update,2001,7:161-174.

[6] Mathur N,Triplett L,Stephenson MD.Miscarriage chromosome testing:utility of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 with reflex microsatellite analysis in preserved miscarriage tissue[J].Fertil Steril,2014,101:1349-1352.

[7] Lee E,Illingworth P,Wilton L,et al.The clinical effectiveness of 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 for aneuploidy in all 24 chromosomes (PGD-A):systematic review[J].Hum Reprod,2015,30:473-483.

[8] King K,Smith S,Chapman M,et al.Detailed analysis of peripheral blood natural killer (NK) cells in women with recurrent miscarriage[J].Hum Reprod,2009,25:52-58.

[9] Pantham P,Abrahams VM,Chamley LW.The role of anti-phospholipid antibodies in autoimmune reproductive failure[J].Reproduction,2016,151:R79-R90.

[10] Ticconi C,Giuliani E,Veglia M,et al.Thyroid autoimmunity and recurrent miscarriage[J].Am J Reprod Immunol,2011,66:452-459.

[11] Motak-Pochrzęst H,MalinowskiA.The occurrence of immunological disturbances in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miscarriage (RM) of unknown etiology[J].Neuro Endocrinol Lett,2013,34:701-707.

[12] Ziakas PD,Pavlou M,Voulgarelis M.Heparin treatment in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with recurrent pregnancy los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Obstet Gynecol,2010,115:1256-1262.

[13] Alecsandru D,García-Velasco JA.Immunology and human reproduction[J].Curr Opin Obstet Gynecol,2015,27:231-234.

[14] Leber A,TelesA,ZenclussenAC.Regulatory T cells and their role in pregnancy[J].Am J Reprod Immunol,2010,63:445-459.

[15] Du MR,Dong L,Zhou WH,et al.Cyclosporin a improves pregnancy outcome by promoting functions of trophoblasts and inducing maternal tolerance to the allogeneic fetus in abortion-prone matings in the mouse[J].Biol Reprod,2007,76:906-914.

[16] Hadinedoushan H,MirahmadianM,Aflatounian A.Increased natural killer cell cytotoxicity and IL-2 production in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J].Am J Reprod Immunol,2007,58:409-414.

[17] Katano K,Suzuki S,Ozaki Y,et al.Peripheral natural killer cell activity as a predictor of recurrent pregnancy loss:a large cohort study[J].Fertil Steril,2013,100:1629-1634.

[18] Hsu AK,Quach H,Tai T,et al.The immunostimulatory effect of lenalidomide on NK-cell function is profoundly inhibited by concurrent dexamethasone therapy[J].Blood,2011,117:1605-1613.

[19] Giannubilo SR,Landi B,Pozzi V,et al.The involvement of 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recurrent miscarriage[J].Cytokine,2012,58:50-56.

[20] Calleja-Agius J,Schembri-Wismayer P,Calleja N,et al.Obstetric outcome and cytokine levels in threatened miscarriage[J].Gynecol Endocrinol,2011,27:121-127.

[21] Liang P,Mo M,Li GG,et al.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 in 76 women with recurrent miscarriage before and after lymphocyte immunotherapy[J].Am J Reprod Immunol,2012,68:164-174.

[22] 张涛,连若纯,林嘉音,等.环孢素A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外周血IFN-γ、TNF-α的调控[J].生殖医学杂志,2017,26:244-248.

[编辑:侯丽]

10.3969/j.issn.1004-3845.2017.09.015

2017-05-20;

2017-06-26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8160060585);中华医学会临床医学科研专项资金-生殖医学青年医师研究与发展项目(16020200636);深圳市科技计划基础研究项目(JCYJ20160427113303899)

张宏展,女,河北人,硕士,主治医师,妇产科学专业.(*

)

猜你喜欢

生殖病因外周血
愿人人享有生殖健康
生殖健康的春天来到了
捋捋新冠肺炎的中医病因
视疲劳病因及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让生殖健康咨询师走近你我身边
生殖健康的春天来到了
电视的病因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结肠炎小鼠外周血和结肠上皮组织中Gal-9的表达
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