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上好农村小学品德课的实效性

2017-09-18苏丽操

魅力中国 2017年11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农村小学应对策略

苏丽操

摘要:《品德与社会》课是我国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它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国家公民良好的道德品质的重任。

关键词: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存在问题;应对策略

怎样上好小学品德课,增强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品德课堂活动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行为与习惯的养成,因此,导行是品德课堂不可或缺的环节。我在活动之前,必须从生活的深度、从未来的高度去挖掘教学资源、整合教材、精心设计活动预案;在活动之中,能够机智地调控课堂、敏锐地捕捉学生心灵的火花、细致地点化即时生成的鲜活话题。

一、立足生活,引发直觉感受

儿童的生活是品德课程的的基础。教学过程应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从生活中来,让生活以活动的形式在课堂中再现,让生活经验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丰富;到生活中去,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最终实现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让品德课程真正成为沟通学习与生活的桥梁。如爱护公共环境卫生,大部分低年级孩子也许根本不懂什么叫公共环境卫生,根本不会去注意这些身外之事,可当我带领孩子们走出课堂,走进社会,提醒孩子们睁开思索的眼睛去大街上、车站上、商店里走一走、看一看,那么一切难题都迎刃而解了!孩子们一定会发现:原本在他们眼里是那么正常、自然的现象,现在却仿佛一下子变了颜色:街角的垃圾堆散发出恶臭,乱丢烟蒂、随地吐痰的人时常可见……目睹此情此景,孩子们一定会情不自禁地产生一股气忿之情,此时此刻趁热打铁,又何愁德育没有实效呢7再如上完四年级上册《逛商场》一课,布置学生去购买同样品牌的三件商品,回来后再比一比,看誰买得最便宜,交流与商家砍价的过程与经验,这一活动,不仅为学生的学习注入了极大的乐趣,而且在潜移默化的真切体验中培养了学生一些最基本的消费技能,有效实现了教学目标。

二、开展活动,触发内心体验

首先,要根据教学目标设定活动内容。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品德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应该根据具体的目标、内容、条件和资源,恰当地选择儿童喜欢的多种形式的活动,科学地设定一堂课的教学内容。一般来讲,品德教学内容是根据儿童的成长规律及认知水平的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安排的,因此,教师所组织的一切活动以及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紧扣目标进行,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一年级下册《营养每一天》,为了加强学生对食物给儿童带来什么营养的认识,我举办了一次“设置午餐大赛”,通过这一次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鱼、肉、蛋,还有许多蛋白质,蔬菜水果中的维生素很丰富,不同的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成分,每一种营养对我们都很重要,培养了学生懂得不要只吃自己喜欢吃的东西,营养更重要,增强了学生认识了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其次,品德课的效果如何最终是看能否有效指导学生的行为。在品德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对道德认识加深理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规范,使学生道德认识和情感得到巩固和发展,使学生的道德认识不断内化成道德行为。让学生在玩一玩、做一做、演一演等的过程中,将道德认知内化为良好的道德情感和行为。如三年级下册《有多少人为了我》,在感知了有那么多人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后,我创设了一个情境:没有了这些人,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怎样?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有的说:“没有了警察,我看到有很多车都撞在了一起。”也有的学生说:“没有了清洁工,我们就要生活在垃圾堆里了。”还有的学生说:“没有了食堂的工作人员,我们每天就不能吃到这么好的午餐了。”让学生通过假设,体会到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是多么重要。

三、突破教材.打造有效课堂

新的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教学活动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从内容,可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由此可见,“课堂生成”是新课程理念的精髓,它需要教师在活动之前,必须从生活的深度、从未来的高度去挖掘教学资源、整合教材、精心设计活动预案;在活动之中,能够机智地调控课堂、敏锐地捕捉学生心灵的火花、细致地点化即时生成的鲜活话题。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既要确保教材的指导作用,又要敢于摆脱教材、教案的束缚,把书教活;既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欲望,开启学生的智慧。如一年级下册《我来学学你》,教学目标是通过指导学生多学习朋友的长处,发现自己的短处,学会了救助及相互帮助,培养儿童爱同学爱集体的思想感情,要求学生学会欣赏别人是一件开心的事,培养与同学团结友爱的精神,养成乐于助人的良好习惯。

另外,课堂生成是让课堂产生亮点、充满灵气的重要体现。教师要根据少年儿童好奇求新的心理特征,因课而异,因人而异,千方百计地为学生设计学习的兴趣点,巧妙地“导”于幕后,积极地把学生已有的经验“诱”出来,为学生的情感发展铺桥筑路。上三年级上册《家庭的记忆》时,我先请同学们拿着全家福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家庭,并把全家福粘贴到精心设计成“家”的展示板中,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已人情入境。我趁热打铁,随即播放曾在春节联欢晚会上播出的MTV《我爱我家》。当音乐响起,温馨的一刻再次重温,课堂内洋溢着浓浓的亲情。此时,同学们的情感体验已被充分调动,他们感动了,并说出了自己纯真而又亲切的话语:“我太感动了。”“这是多么温暖的家啊!”“我想到了我的家。”……情感上的体验引发了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即家的温馨幸福,这是教师多少语言也换不来的。

总之,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品德教学必须始终体现与时俱进的精神。事实上,只要我们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钻研新教材,运用新理念,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年龄特征以及认知规律,注意做好以上几方面的工作,就一定能够实现提高品德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目的,从而达到品德教育教学双丰收的目标。

(作者单位:广西百色市右江区泮水乡中心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农村小学应对策略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