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当代赏石行为艺术

2017-09-18雷敬敷

中华奇石 2017年7期
关键词:赏石当代艺术跨界

雷敬敷

行为艺术,是形形色色当代艺术中的一种,而像行为艺术那样对过程的审美体验,却一直在中国传统赏石文化中隐现。如果能在当代艺术的语境中,让体验赏石的过程之美由“隐”而“显”,成为一种时尚,从而创建出比美于茶道、花道的当代石道,应该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

一、当代艺术语境中的行为艺术

行为艺术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于欧洲的当代艺术形态之一,它是由艺术家策划并参与其中向观众展示的行为过程。这个过程可以由个体的或群体的行为所构成。

通常认为,行为艺术必须有4项基本要素:时间、地点、行为艺术者本身,以及与观众的交流。

行为艺术比较于传统的绘画、雕塑注重艺术行为的结果而言,它更关注于艺术行为的过程,行为艺术与观众交流的特征,增强了观众对艺术创造行为的认同感。当观众也成为整个艺术行为的参与者时,这种认同感就更为强烈。

当代艺术是经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发展到当代的艺术形态。何为当代艺术?通常认为:第一,在时间上,当代艺术是指今天的艺术。今天的今天,是昨天的明天,它本身是一个变动的与时俱进的概念;第二,它守望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全人类命运共同体认知的普世价值;第三,它具有空前的多元性和包容性。一方面是随着信息革命、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扁平化的地球成了一个村落,人类共济的普世价值显得日益重要。另一方面,每个国家、地区、民族各种传统的、流派的艺术都有了更加广阔的国际舞台。在多元中,跨界、交融、创新,弥散了高雅与通俗的界限,弥散了生活与艺术的界限,呈现出一种全新的艺术景象!

在当代艺术的语境下,行为艺术的发展自不待言。而以多元、跨界、交融、创新为特色的当代赏石文化,正可以发掘传统赏石文化中的行为艺术基因,在当代的艺术氛围中,创构出传统融入当代的赏石行为艺术新风采。

二、我国传统赏石文化中的行为艺术表现

總体而言,中国人的人文特色是敬祖乐生,这乐生包含了对文化事件或行为过程的审美体验。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公元353年农历三月初三日发生在会稽山阴县境内兰亭的一次文人聚会了。

为了纪念这次著名的聚会,王羲之撰写了流芳千古的《兰亭集序》,从序中我们知道,聚会时的一个节目叫做“流觞曲水”:在人工挖掘成的弯曲的水道中放上盛酒的酒杯,任其漂流,当洒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取杯饮酒,还得“一觞一咏”的作诗,这些诗便是“录其所述”的《兰亭集诗》了。

在这种文化理念的熏陶下,关于赏石中审美过程体验的记述也常现于笔端。

由《云林石谱》的记述可以知道,在赏石文化高度发达的宋代,士人赏石有一种欣赏那种上有奇峰耸秀,下有孔洞相通的山形石“出香”的行为艺术。这在《云林石谱》关于林虑石、常山石和镇江石的记述中都有提及,而具体作法则在《素园石谱》记述苏东坡的小有洞天石时说得最为明白:“东坡小有洞天石,石下作一座子,座中藏香炉,引数窍正对岩岫间,每焚香则云烟满岫。”此时傍石静观,正是对出香所表达的云动山静审美过程的体验。这种过程的审美体验,连苏东坡也亲历其中,可见当时已十分流行了。

米芾堪称传统赏石文化中的行为艺术大师。除了众多赏石文献记载的让人们至今津津乐道的拜石的几个版本外,《素园石谱》在苍雪堂研山中生动地记载了米芾在与灵璧县不远的涟水做官时,因痴爱灵璧石而常误政事,以至察使杨杰特地前来规劝他。这时米芾对杨杰展示了一套行为艺术的过程:他递次地将三枚灵璧石取出,在杨杰面前显摆,一个比一个奇特,一个比一个灵动,最后按捺不住奇石诱惑的杨杰抢下那最好的一枚,夺路而去。至于督察之事,自然也就不了了之。

到了距米芾那时约500年后的明万历年间,据孙国枚在《灵岩图说》中记载,当时出灵岩石(雨花石)的六合县来了一位叫米仲诏的县令,大约得米芾真传,嗜石如命,高价收购了不少灵岩石的精品。他在宴请宾客时,擦净几案,焚上香柱,将这些灵岩石依次让客人观赏,然后给予纸笔请作诗赋。除了这一套对灵岩的赏析程序外,米仲诏还常常在人们出其不意时,从袖中取出那种勿须浸水就“光彩蓓灿,肤脸透漏,入手腻目”的特优品,让众人惊喜不已。

民国时期的赏石大家王猩酋特别注重对雨花石审美过程的体验,据他在《雨花石子记》中所载,大约有这几种行为艺术的表现:一是将雨花石之石景与世上之实景相对应,他称之为“应时即景者”。如五月五日带上名为“绿虾蟆”的雨花石,将其置于村北的树穴中,以为游乐;谷雨时带上名为“洛阳花园”的雨花石,与朋友经山野到范瓮口赏梨花,重阳节时将似茱萸的雨花石盛入锦囊,系衣襟上,与朋友放歌西堤,南登僧王台。

二是与石友同赏,以求彼此神游之趣。在民国八年的除夕之夜,王猩酋邀来石友轮远、半亩,三人各将得意之石置于同一雪白瓷盘中,分为三部份,众人列坐凝视,神游其间,以至于“觉后庭花歌舞人,都入琼楼玉宇中矣。”

三是与石友显微赏石,求得精微之乐。王猩酋说已卯上之前二日,一友来,于窗前展玩达摩面壁石,又以显微镜细窥,见达摩头部的眉眼鼻口,宛然有道气,而舌之微红,面纹之皱折,睫毛之平伸,又增加许多情态,体验着探索的玄妙。

传统赏石文化中对赏石过程之美的体验,为我们创建当代赏石行为艺术提供诸多的有益启示,有些,甚而是可以直接传承发扬的。

三、创建当代赏石行为艺术的构想

创建当代赏石行为艺术有三个层面,一是思想上的层面,以“天人合一”为本;二是思维上的层面,以“跨界”、“创新”为要,三是应用上的层面,以“静乐和雅”为求。

(一)思想意识上以“天人合一”为本

前面我们谈到,当代艺术是全球化背景下今天的艺术,它以普世的价值为价值取向。作为当代艺术形态之一的当代赏石行为艺术,它所传承和发扬的正是统摄我国传统文化宇宙构成论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而这,也正是今天全人类反思天人对立,重建环境友好型地球村的共同利益之所在。endprint

季羡林先生在他与池田大作、蒋忠新合著的《畅谈东方智慧》一书中,对“天”作了就是“大自然”的定义,然后说,儒家经典《周易·乾卦·文言》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汉代董仲舒则明确地提出了“天人之际,合而为一”。道家老子说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佛家如中国僧肇大师所说的“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都是“天人合一”的意思,因而对张岱年主编的《中华思想大辞典》所说的:“主张‘天人合一,强调天与人的和谐一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基调”表示认同,认为“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这里,我们要特别重视季羡林先生由“天人合一”的东方智慧,进而谈到东西方思维模式的根本区别:“东方思想的基础或出发点是综合的、包容的、合二而一的思维模式,而西方思想的基础或出发点则是分析的、排他的、一分为二的思维模式。”

季羡林先生预言今天世界的光明来自东方,他满怀激情地说“东西文化现在已经融合了,将来会更加融合的。”“但是,我认为,在融合中,必有主次。东方文化必为主,西方文化只能为次”,“到了21世纪,应该是东方文化重现辉煌的时候了。”

当代艺术的话语权,目前还在西方。作为传承了几千年以“天人合一”为本的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的中国石友,要有如季羡林先生那样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在当代艺术的领域中,创建我国当代的赏石行为艺术,并使之成为具有普世意义的一个全球化的景象。

(二)思维方式上以跨界、创新为要

在构建当代赏石行为艺术时,要充分发挥东方智慧综合、包容、合二而一的优势,在多元、跨界、交融中传承创新。试想一下,当年苏东坡在瘦透漏皱的山形石下藏一香炉,以体验案头山水的云烟缭绕之乐时,不就是香道与石道的跨界交融吗?

1.多元模式

赏石艺术本身具有的多元化特质,使我们可以在某一个方面去追求过程中的审美体验,而使其成为一种行為艺术的表现形式。

观赏石在审美递进中有观、赏、悟三个层次,在“观”中,有如台湾南田石因喷水,而形成石体的图纹画面由干而湿,再由湿而渐干的一种过程的审美感受。

在“赏”中,设想一峰峦起伏、有大山气势的造型塑像或平面图像,在由山脚逶迤攀登中,一路目移景换。待至山腰,只见一泉奔流,遂倚崖壁而听泉声。再往上,直抵主峰,一览众山皆小,于临风长啸间,极尽神游的过程之逸趣。

“悟”是在人石合一,情景交融时的最高境界的审美享受,若将此个人的体验,以多人的赋文以美来表达时,就成了犹如兰亭雅集时那样的一觞一咏的唱和了。我们可以将此称之为是一种石韵合鸣的行为艺术,它可以因感悟而命题,也可以是因感悟而文、而诗、而词、而赋。

“悟”的表达,其实质是审美艺术的创造,除以精神创造为主的石韵合鸣之外,还可以通过沙盘演示的配座置势,组合演示的组合创意,陈设演示的环艺置景等等,而演绎为一个以物质创造为主的审美过程体验。

2.跨界模式

跨界模式的行为艺术创新,一是与现有的具有行为艺术内涵的艺术形式相结合,如将赏石艺术与茶道艺术相结合。

汪倩是高级茶艺师,中国十大巾帼茶人之一,又是中国观赏石一级鉴评师,她很自然地将赏石与茶道相结合,在2016年5月10日的爱石家在线首届上海站的活动中,汪倩用石头布置一道“茶席”,上书“茶生石上,水出石中,……”。在2017年元月2日由《茶道》杂志举办茶寻十年,从心出发活动中,她又将品茗与赏石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

同样的,还可以将赏石与香道、花道相结合;将禅石供奉与佛教的开光仪式相结合,将赏石修心与坐禅悟道相结合,等等。

二是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并设计为一种程式化的过程演绎。

刘昌沛将对石上之图纹的意境感悟以绘画、诗歌、书法来加以提升和表达,笔者将此石、画、诗、书的跨界结合命名为“咏石画”。若将此过程演绎为赏石感悟、笔墨勾勒、色彩晕染、提款盖章的一个程式化的递进,那便成为了赏石与绘画相结合的行为艺术了。

盛爱萍作为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风雨雕石画艺术国家发明专利拥有者,她将形形色色、普普通通的戈壁石粘贴成了一幅幅活色生香的或人物、或山水、或花卉的石画,若将其即将完成的《红楼梦》大型石画集作述事的表达,当是一种行为艺术的表现形式。

中国奇石微书的开创者关柏村,深谙行为艺术之道,他在展示其精妙绝伦的奇石微书时,不但以显微放大后的笔意、结字和章法,以及与奇石的巧妙结合让人叹为观止外,他那现场微书的过程演示,毫无例外地成为奇石微书展示的期间的一个个高潮。

3.交融模式

交融模式也缘于跨界,但在结合上因合二而一地成为了水乳交融般的浑然一体,或可称之为最高程度的一种跨界。

著名藏石赏石家张建升的洛阳河洛石博物馆别具一格。如果说,该博物馆里奇石与石雕等古物共襄、赏石与品茶、餐饮相结合是跨界的话,那餐饮中的一道名为“牡丹石炒鸡蛋”的菜品的餐食过程则是将赏石艺术与餐饮艺术融为一体的当代赏石行为艺术了。

当侍者端着一盘滚烫的油黑发亮的石子上桌时,在众人惊诧的目光中,后面的侍者将已打散的鸡蛋汁浇上,当煎鸡蛋的香味伴随着滋滋的声响弥漫于空中,勾人食欲时,宴席的主人不失时机地告诉大家,幸运者可在吃鸡蛋时从石子中寻得有牡丹图纹的牡丹石,以留作纪念。于是在这炒鸡蛋的品尝和牡丹石的搜寻中,这种具有新意的当代赏石行为艺术让人们乐此不倦。以笔者亲历为例,那次晚餐共上了四次牡丹石炒鸡蛋,参与者无不兴趣盎然。

交融的创新模式,可以利用一些新的技术手段来实现。如利用光影的造型作用,以光线的角度、强弱、色彩的程序变幻对造型石作过程的审美演示。笔者曾见一造型石有意置于黑暗之中,当幕布拉开、灯光亮起,其在正面墙上的投影恰为一观音立像。光线可以表现造型石本身的光移景换,还可以其投影的变化来增添过程的视觉趣味。endprint

利用三维成像技术,可以将正在观赏的奇石实体,瞬间幻化为能将观者置于其巨大的三维奇石影像之中,让王朝闻先生曾比喻过的“人在石中”成为现实的版本。

利用显微成像技术,可以畅游昆石微观中哪些洞穴幽深、石柱琳珑、天幕挂冰、瑶池淌玉的奇特景象。也可以进入晶洞,感受那晶簇变化莫测,荧光明灭闪烁,色彩变幻陆离的梦幻奇景。湖南段瑞华的大型紫莹石晶洞近获大世界吉尼斯世界纪录。她接受笔者建议,用考古探微的技术来展示晶洞内的奇观,让受众获得身临其境的过程体验。

在多元、跨界、交融模式下的赏石行为艺术的传承创构中,借用一句当代创新追求的说法,那就是——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三)应用体验上以静乐和雅为求

当代赏石行为艺术要发扬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凝练而形成的东方智慧,中国精神,在应用体验上可以归纳为静、乐、和、雅四个方面。

1.静——审美态度

在对赏石行为艺术的构建时,当以“静”的审美态度为切入点。这里的“静”是指“虚静”,是老庄哲学所提倡的一种无我无物、无欲无知的心理状态。“虚静”就是“道”,亦即“无为”,这是赏石行为艺术过程之美时的创造者和体验者所应具备的状态。正因为“无为”,而可以“无不为”,适应于芸芸众生。

怎样才能进入到“无为”的“虚静”状态呢?老子提出了“涤除玄鉴”的命题,“涤除”就是要清除主观欲念、成见、迷信,使头脑像镜子一样纯净澄明。“鉴”是观照,“玄”是“道”,“玄鉴”就是对于道的观照。就是说要有赏石悟道的心态。那“道”是什么呢?老子说,“道法自然”,道就是本体和生命,就是自然而然的初始状态,也就是童真之心境。

2.乐——审美目的

乐是审美愉悦,是一切审美活动的最终目的,也是构建和体验当代赏石行为艺术最终的目的。

对于乐,儒家思想把乐与伦理道德的礼、仁结合起来。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之所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是因为自然山水的天道与人伦道德的人道是相通的,是人的道德情操的表达和象征。儒家还认为,乐还应符合“乐而不以淫”的中庸的原则,否则就过犹不及。

道家以无欲无为的“道”为人生的最高追求,最高的审美愉悦是“任其生命之情”,顺应自然,超越功利和道德的约束,以获得与天地同流的自然。禅宗作为中国化的佛教,直接承续于庄子的思想,斩断尘缘,拔除情根,以达到不为物累的一种解脱。

构建当代赏石行为艺术,在汲取儒道释的思想精华时,当在以善为美,满足道德情感需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人的自性,以获得最大的自然情感的满足。

3.和——审美方法

和是一个广泛的美学范筹,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关于天人合一的宇宙构成论之中。关于天人合一的和,作为构建当代赏石行为艺术的指导思想,前已述及,其要点是追求天人合一,情景相融的审美意境。这里的和是作为审美创造的艺术辩证法的方法论而言的。

在我国传统艺术中,从阴阳相生相合的和的观念出发,自觉地将各种相互矛盾、相互对立的审美因素,如:虚与实、情与景、文与质、风与骨、奇与正等等有机地协调统一起来,形成一种既有跌宕起伏,富于变化,又浑然一体,错落有致的审美效果。在构建当代赏石行为艺术时,在过程的安排上,以变化中的统一,统一中的变化来作形式美的铺陈是非常必要的。

4.雅——审美趣味

在体验赏石行为艺术的过程之美时,须有雅的审美趣味的追求。这并不排斥雅俗共赏,而是拒斥低俗,反对媚俗。因此,在过程的体验安排和环境布置的营造上,力求既不同凡俗,富于创造,又颇具高雅清远、余味幽长之气韵。

创构当代赏石行为艺术,是对传统赏石文化中行为艺术表现的传承、发扬和创新,唯有创新,才是当今的时代特征。我们寄望于全国广大的石友,在赏石审美的实践中,从审美过程的体验中走出一条条新的路径,不仅比美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茶道、香道、花道,而且别开生面,富于时代精神,在“一带一路”助推实现全人类利益共同体的大格局中,让积淀着东方智慧和中国精神的当代赏石文化,以此走向全国,走向世界。endprint

猜你喜欢

赏石当代艺术跨界
当代艺术看得懂
跨界
跨界
赏石·人
赏石·图
赏石·景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赏石拍卖新观察
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
关于当代艺术市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