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赏石,我想谈谈这些

2017-09-18徐文强

中华奇石 2017年7期
关键词:石界赏石奇石

编者按:

本文由上海观赏石协会会长徐文强在石家庄高峰论坛上的发言提纲整理而来,作者在清晰缜密的逻辑框架内,将赏石发展与审美意趣两个方面的一些理念一一道来,为读者打开了新的思路。

一、当前经济、资源状态下,赏石界如何适应新常态,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

第一,如何使赏石艺术在资本市场和主流社会中确立地位。第二,在资本介入时,如何充分发挥政府、社群、大咖、群众的作用。

目前的奇石界同质化竞争激烈,资源掠夺破坏了大环境,说是产业没有税收,这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很不相称。而作为中国的企业家必须懂得与政策对接,做一个智者。只有“差异化共存”,才能增强核心竞争力。

要解决第一个问题,首先得抓住契机,使不缺艺术细胞的投资人进入石界。当前国家最关心的:通货膨胀压力,失业率上升,以及经济发展找不到北,未来的投资方向在哪?这是全社会都在关心的话题。而当前在中国也只有文化产业,既能解决货币去处,化解通货膨胀,解决下岗失业,还能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在这个大转变的当口,寻找风口是关键。赏石事业如何转,确实有很多值得思考的空间。

而关于第二个问题,在我看来对产地或非产地会有不同的做法。产地的出路在于:做精,做深,做极致,花大力气做好鉴评分类指导,建立不同档次的奇石馆和家庭收藏馆;政府则带领石农石商参与发展资源性的旅游事业和文化体验式消费以及延伸产品的开发。非产地的出路在于:形成鲜明特式会展经济产业;做好影像产品及延伸产品的开发并与其他文化产业、旅游事业、餐饮等相结合形成特色小区。不产石头的城市选择文化产业的面相对广一点,但也容易造成同质化竞争严重,关键要考虑如何形成护城河,如何让人愉悦,如何成为部分人群的共同愿望。

二、说说如何赏玩奇石

用发现艺术的眼光通过形、质、色、纹来判断奇石好坏和稀缺性,这将成为一个行家里手的基本功。

对形、质、色、纹要素的认识看似容易,其实是非常有张力和内涵的,这是一种方法论而不是简单的应用;形、质、色、纹在发现的过程中哪个要素占主导地位,是可以互相转换的,而所有的转换取决于你对每一个石种的认知和了解。

我对形、质、色、纹要素的认识:

每一个要素都可以无穷细化,细化的越多,理解的水平越高;如瘦、皱、漏、透、奇、秀、丑、趣等包容的石形,石质、品相、包浆、皮壳等显示的纹,艳、深沉、明亮等反映的色,以及各种石纹、石路、石筋、石肌所形成的纹;

对要素的认识需要借鉴其他艺术门类的修养来提高;

由于是天然奇石,当某一要素特别好时,才可能不去顾及其他要素,但这“一眼好”一定是极具稀缺而得到赏石人认同的,如水石外形完整、石形饱满、细腻、干净、熟润、没色斑、无瑕疵、正反两面全皮一致,不脏乱、没有断裂纹或不规整二次成型。这才是行内人与行外人的区别。

石界的理论界要担当起引领作用,千万别再拿“唯一”说事。石界人士在做专业的鉴赏点评方面,希望能从石头成形、着色、纹理、质地等方面用“稀缺”来认证石头的好坏并以此来拓展与艺术相关的价值。

历史给了我这代人机会,使世界上的各种奇石能汇集到中国,而这种看一眼就能判断稀缺的眼光,使你可以花极少的钱,收藏到世界上最顶级的天然艺术品。所以这种看一眼就能判断稀缺的眼光,才是奇石收藏发现、创作、鉴赏的最高境界。

赏玩赏石其实也是一种艺术享受过程。创作最活跃的城市一定是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而最终的赏玩者往往是经济发达地区的人。

当前赏石作品创作已经历了几个阶段:

崇尚传统,模仿阶段;

认知原石,多元发展;

古典元素植入创作阶段;

无所不包的文化创意阶段。

但是需要建立一个理念:奇石的美最终可以用形、质、色、纹来归纳;追求稀缺的收藏人群,会更清晰地建立赏玩原石的要素等级,充分享受奇石的天然艺术美。

而组合则会更多的融入其他文化元素,展现出创作者本身的文化素养与石品品质相匹配的文化价值。

值得提醒的是:赏石活动无论发展到什么阶段,无论是组合还是单品,作品的好坏还是奇石本身质量的比拼,奇石稀缺性指标的好,才是真的好。如果我们现在就能提前意识到这个问题,也就更有希望赢得今后发展的空间。

所以收藏者在理解作品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经典的原创作品那是对石界的贡献,收藏它就是收藏那个阶段。

2、赏石作品应以奇石来体现难度,场景布置,雕刻工艺都可以再创作。

3、凡是采用加头、加身、加尾来呈现的作品,都是奇石本身不够完美的表现,其收藏价值值得商榷。

活动涉及圈子,投资讲回报,收藏讲品味,玩赏讲愉悦,买卖讲盈利,在自己的圈内一定要讲真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诉求,每个圈子都有需要解决的问题,不能把什么问题都放在一个平台上来讲,混在一起讲,只能越讲越糊涂;

另外还必须知道,有些时候书本知识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知识很重要,但常识更重要。譬如:我是一个买水石的行家,为了买一个没瑕疵的大湾圈圈,且需要花一万元,藏家还不愿意卖;而有一个刚入石界的人,现阶段他在地摊上买了一块没瑕疵的大湾石圈圈,只花了一百元,那真假还用问吗?这叫有知识没常识。凡时时梦想捡漏的往往都会失败。

尊重普品收藏和个性化的品鉴,这是石文化的特点。玩普品的乐趣,作为事件记忆,感受过程,丰富生活,愉悦人生,推动旅游值得提倡,但最好以消费为主,不要作为投资;而个性化的玩法也确实会形成某一亮点,比如石宴、红楼梦壁画等等,其中也有好坏差别。永远记住:任何收藏品都少之又少,收藏和投资一定是少数人的事情。

最后再谈下感悟:赏石不是因为观赏性、精美程度上的差距不能走向艺术的高远境界,而是现阶段赏石人如何用奇石本身的稀缺来表达赏石艺术品味的程度不够,所以还缺少融入主流社会的价值认同机会;故建立奇石同石种相比较的稀缺即代表价值取向以及建立赏石与其他传统藝术共性相通的定位思想尤显重要。

奇石能成为赏石,是由人发现、创作的心造历程;在赋予奇石艺术生命的过程中,心境无对错,作品有高低。离开了稀缺的“唯一”一文不值。endprint

猜你喜欢

石界赏石奇石
这场战“疫”,赏石人在行动
——石界抗疫系列报道
纪念石友马鸿斌
赏石·人
赏石·图
赏石·景
赏石拍卖新观察
群贤毕至,共创石界盛事——中国(武汉)首届观赏石·珠宝·科普国际文化节在武汉客厅举办
组团给石界老前辈拜年去!
奇石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