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设计类实践教学改革

2017-09-18潘阳刘婷婷

文教资料 2017年15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学改革

潘阳+刘婷婷

摘 要: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创新设计、创业实践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通过探讨设计类实践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问题,结合设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建设经验,阐述了实践课程和培养体系改革、校企协同创新、实践平台开放共享、师资队伍优化、开拓校外创业实践基地等一系列实践教学改革举措,提出了“创新教学+跨界整合+创客实践”的改革模式,具有良好的示范性。

关键词: 创新创业 教学改革 实践平台建设

一、背景

继李克强总理2014年9月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首次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势态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设第二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7〕54号)表明“针对创新创业重点领域、主要环节、关键群体,继续探索创新、先行先试,再推出一批有效的改革举措,逐步建立完善多元化、特色化、专业化的创新创业制度体系”。在经济新常态下国家实施创新发展战略,《中国制造2025》强调“提高创新设计能力。發展各类创新设计教育,设立国家工业设计奖,激发全社会创新设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面对新时期的挑战和机遇,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校企协同创新、提高办学效率、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有效途径[1][2],也是高等教育,尤其是设计类教育自身改革发展和成果产业化的迫切要求。

二、改革目标

(一)通过“创新教学+跨界整合+创客实践”等一系列过程,培养设计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优化实践教学环境,完善实践平台管理制度,加强实验师资队伍建设,建设成具备一流环境、一流师资、一流成果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示范基地。

(二)通过主持、参加各种国际会议、国际工作坊,紧跟设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潮流,积极探索实践教学创新模式,在已有实践平台的基础上,通过吸收国内外创新创业成果,不断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并充分发挥平台的辐射示范作用,实现资源的流通和共享。

(三)以现有的创新型企业合作单位为基础,不断拓展合作领域,优化资源配置,与相关产业建立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努力实现学校教育和企业生产的效益转化,将合作成果转化为优质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资源,实现产学研的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

三、实践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

(一)改善硬件条件。

首先需要具备实践教学改革相应的场地、设备等硬件条件,更重要的是,这个平台应具备保证创新、创业实践环节顺利开展的技术支撑力量[3]。如何充分利用现有场地,在少拆墙动土的基础上,打破传统教室相对孤立的空间格局,科学划分重新布局,使之有效串联起来,提高利用率,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一流的环境?如何在校内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开拓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另外,仪器设备更新淘汰速度较快,如何做好充分的调研,科学采购真正符合师生实践需求的设备,避免闲置?

(二)实践教学内容改革。

设计学科有自身的特点,本身就对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很高的要求,几乎没有验证性的实验环节,实践环节一般占有课程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的学时,这就对实践内容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改进评价标准,鼓励学生将创新、创业思想运用到课程实践中?如何更好地将科研、企业合作、创业项目等融入实践内容中?如何利用好现有的实践场地和先进的仪器设备组织开放性的实践教学?

(三)实验人员的优化和管理。

实验人员的队伍建设往往与硬件不匹配。如何激励专业教授、企业核心技术人员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指导中,形成一支学历、年龄、职称结构合理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如何在制度上创造具有竞争力的环境,确保现有实验室工作队伍在保持稳定前提下的优胜劣汰?

四、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

依托中国轻工业工业设计重点实验室和江苏省产品设计艺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南大学设计学院于2016年已完成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第一期的建设,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先后投入了120余万元用于装修改造和家具购置,建成了研讨教室、工作坊教室、创业工坊、设计原型仿真与先进制造实验室、交通工具实验室等多个空间,形成了集研讨交流、创新实践、创业辅导、产业孵化于一体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如图)。

另投入150余万元用于先进设备的购置,包括进口工业级3D打印机、激光雕刻机、3D扫描仪、桌面式微型五轴联动数控铣床、桌面式3D打印机(太尔时代UP BOX)等,构筑从扫描输入到打印输出的完整技术加工链,为师生创新创业提供完善一流的硬件支撑。后续还将根据创新创业实践要求制订修购计划,持续更新相关实验室环境和设备。

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自建成以来,组织召开国际创新工作坊多次,比如和英国普利茅斯大学公共单车设计联合工作坊等。工作坊围绕产业实际问题,结合设计方法讲座、设计案例分享、设计调研、草模制作与原型输出等形式,师生共同参与互动合作。另外会定期联合业界一流企业召开“设计创业分享大会”并聘任创业校友和企业导师作为学院创业导师,为设计学子带来行业前沿领域的创新成果解读和创业思考,指导学生孵化产品并提供创业支撑。2017年5月26日,阿里巴巴集团UED第一所全球战略合作院校落户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双方将在战略合作框架下携手共创,以创新创业驱动高校设计人才的成长,这标志着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示范性与辐射范围跨上了一个新台阶。

五、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改革举措

(一)多途径对课程进行评价。

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精神贯穿实践教学中,不仅可以使创新创业教育有客观、有效的载体,增强针对性,减少盲目性,而且有利于体现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专业性,提升竞争力[4]。结合设计学科的特点,除了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之外,每门实践课程还要求办课程展,这是课程考核的一种方式,除此之外,还有采风展和毕设展。通过展览能够督促学生保证原创性,发挥创造性,尽可能寻求多样的方式方法以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有助于将创新的思维、方法和手段充分应用于各个专业的实践中,真正体现设计学科的前沿性和开放性,并且能够有机会接收到多方:不同院校不同专业的师生、社会和企业相关人士的意见与建议。endprint

(二)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

单独一门或几门课程的实验教学改革还不够,必须探索如何将创新、创业精神贯穿大学四年,形成与之相匹配的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此,学院从2012年创建了整合创新设计实验班作为本科教学改革试点专业,通过选拔将工业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等专业的优秀学生跨界整合,课程体系新颖,教学资源共享,在五年时间的不断探索与实践积累下,逐步形成了以“大设计”理念为引领,以问题意识、跨学科性和创新创业为特征的复合型设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具有探索性和示范性[5]。

(三)实验室多层次的开放共享。

实验室只有做好多层次开放才能充分提高实验空间和设备的利用率,为师生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平台[6]。结合设计学科特点,多层次开放包括:定时开放、预约开放。定时开放是指为确保本科实践教学环节的有序开展安排必要的开放时间;预约开放是针对竞赛、国际工作坊、大創项目等创新创业活动,面向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预约实现特定设备或者特定实验室的开放。以开放促建设,以共享促发展,实现实践教学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四)校企共建实验室。

进一步加大企业和实验室合作力度,把企业实际问题转化为实践教学项目,与企业紧密结合实施校企协同创新,探索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新途径[7]。目前已建成的有“未来生活创新联合实验室”“江南大学&卡秀堡辉联合创新实验室”、“江南大学·三雄极光灯光照明实验室”等。通过校企合作,拓展知识结构和实践水平。师生结合先进仪器设备的深度使用探索了其在具体设计项目中的实际应用,建立了一批可示范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案例,涵盖从产品设计、智能界面等多个专业领域,比如美的—小天鹅智能洗衣机界面开发项目、无锡地铁2号线工业设计项目等。

(五)优化实验室队伍建设。

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关乎实验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可持续发展。既要引进高水平人才加盟又要稳定现有优秀实验技术人员[8]。我院实验室主要分为两类:基础型实验室和专业型实验室。其中基础型实验室主要包括:模型实验室、先进制造与原型仿真实验室等。这类实验室面向全院师生、承担各个专业的实践环节,工作量较为繁重,故由专职实验员全职负责,以确保其正常有序开放。专业型实验室包括:交互实验室、人机实验室等。该类实验室主要为相关专业特定课程特定实践内容开放,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故由教授或者副教授带头兼职管理,通过设定教学和科研任务量进行考核,确保专业型实验室的成果产出。同时设立勤工助学岗,鼓励并吸引优秀学生参与实验室的管理与建设中。

(六)开拓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为解决校内场地和资源有限的问题,江南大学与无锡市地方政府共建了开放创新设计研究院,位于无锡(国家)工业设计园内,办公面积3522平方米,具备一流的创新创业的软、硬件基础。研究院定位于与品牌企业合作共创的协同创新平台,优先支持本院师生及校友的研究团队入驻,诸如生活方式创新团队、有社会责任感的设计团队、健康设计团队等。其目标定位于以设计创新服务地方产业,结合无锡市文化创意产业的提升计划,争做区域创新创业中心。

(七)将创新创业融入实验室网站建设中,并配备专人维护保证信息的可靠性与时效性。

首先在主页设置“设计热点”板块,及时发布国内外各级各类竞赛信息,给学生一个发挥技能的舞台。其次在学生板块专门设立“就业创业”栏目,及时发布、更新就创业信息,为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创造条件。此外,“校友”板块设有“校友风采”栏目,通过树立校友创业典型,激励学生创业。

六、结语

本文针对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这一重点问题,将创新设计、创业实践作为主要环节、以大学生作为关键群体,不断探索创新,提出“创新教学+跨界整合+创客实践”的改革模式,先行先试,通过设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建设,形成集研讨交流、创新实践、创业辅导、产业孵化于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践课程和培养体系改革、校企协同创新、实践平台开放共享、师资队伍优化、开拓校外创业实践基地等一系列改革举措,逐步建立多元化、具备设计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制度体系。

参考文献:

[1]夏英,赵建.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的塑料工艺试验教学改革[J].广东化工,2016,7(43):214.

[2]邰枫,高国华,宋广清.工程教育背景下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32(10):175-178.

[3]刘梅堂等.新形势下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广州化工,2015,22(43):222-223.

[4]林铭.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日常课程教学方法初探[J].科技信息,2009(35):637+693.

[5]魏洁.社会转型与设计教育变革——江南大学设计学院“121整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装饰,2016(7):131-133.

[6]刘鑫,张玲帆.开放多层次平台促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6(34):204-206.

[7]欧阳玉祝.协同创新背景下的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1(35):173-175.

[8]邹广平,夏兴有,张学义.深化实验室内涵建设,促进实验室可持续发展[J].2012,10(31):161-163.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学改革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