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发展与易地搬迁扶贫共融共生

2017-09-18袁航

当代贵州 2017年33期
关键词:都匀市毛尖都匀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袁航

产业发展与易地搬迁扶贫共融共生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袁航

易地扶贫搬迁是有效解决“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问题的根本之策,是从源头斩断贫困之根的重要举措,要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变“农民”为“市民”。

都匀市按照“以区位优势确定安置点、以资源禀赋确定安置类型、以就业岗位确定搬迁规模”原则,探索出产城融合安置型、城镇安置型、茶旅结合安置型、中心村安置型4种安置方式,依托周边产业,采取“先就业后搬迁”“1+N”多元化就业、“N+旅游”等模式,加强就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使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会发展、能致富”。

“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标。”都匀市委副书记、市长邓忠学说,易地搬迁扶贫是有效解决“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问题的根本之策,是从源头斩断贫困之根的重要举措,要通过易地搬迁扶贫工程,变“农民”为“市民”。

“先就业、后搬迁”

临近中午,骄阳似火,在都匀金恒星移民安置小区,84岁老人龚继魁正和老伴坐在阳台边乘凉。看到记者,龚继魁连忙起身招呼入室饮茶,一缕阳光透过窗户照在老人黝黑的脸庞,他的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

“现在居住环境好了,女儿在这边做买卖,一家人都在一起。”龚继魁说。

记者在移民小区见到龚继魁的女儿龚友云时,她正在给顾客准备午饭。从毛尖镇搬过来后,龚友云便在小区临时搭建的农贸市场做起了餐饮生意。

在外务工十几年的龚友云今年没有再出远门,在搬来前,她就已经在社区的帮助下开始谋划创业。她告诉记者:“父母年事已高,我得回来照顾他们,虽然现在生意不算好,但能解决生活问题,等小区人多了,生意会一天天好起来的。”盘算着未来,龚友云满怀希望。

得益于都匀“先就业、后搬迁”“以岗定搬、因岗定人”的易地搬迁扶贫模式,许多和龚友云一样常年在外务工的搬迁农户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不仅有更多的时间陪伴父母子女,也不用再离乡背井四处漂泊。

不同于传统的移民搬迁,都匀市易地搬迁扶贫的最大特点在于依托产业搬迁,积极解决搬迁农户的后顾之忧。

据金恒星移民安置小区党支部书记韦育华介绍,移民新区依托金恒星·浙商建材城落实移民就业保障,建材城已签约商户400余家,可容纳工作岗位3000个以上,可为搬迁农户每户提供2个以上的工作岗位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安置点距市中心6公里,半径3公里内有沙包堡中心完全小学、都匀二中、四一四医院、沙包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在搬迁过程中,有技术的农户,可直接实现就业,没有技术的群众,通过培训实现就业。

从归兰水族乡翁降村搬到金恒星移民安置小区的韦佩鼎,以前到处打零工,受都匀市“先就业后搬迁”政策吸引,他已经在出租车公司上班了。他说,现在大家都安心地在城里住了下来。

都匀市将金恒星易地搬迁扶贫安置点群众的就业需求与建材城企业用工需求相结合,形成移民就近就业、企业用工充足的良好格局。在这里,企业为群众解决了现实的生存问题,移民安置点为企业解决了用工和工人的住房问题,使移民户与企业相融共生、有机融合,走出了一条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移民搬迁新路。

多元化就业促进增收

一大早,家住墨冲镇布依城的文山便打开电脑,学习蔬菜种植技术和知识。

去年底从墨冲镇同心村搬到布依城后,文山在墨冲镇产业扶贫“农耕园”开启了新的人生旅途。今年还不到25岁的文山,已经成了种植能手。

文山说:“现在政策这么好,我也要靠勤劳实干过上自己梦想的生活。”

记者了解到,为做好移民搬迁后续工作,让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下、能致富”,都匀市以墨冲镇为试点,探索发展蔬菜产业助推搬迁农户增收。

据墨冲镇党委副书记高尚印介绍,为加快推进墨冲镇易地搬迁扶贫后续农业产业发展,增强易地搬迁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墨冲镇采取“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发展模式,通过都匀良亩道芬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墨冲镇良亩村以土地流转的形式连片开发建成1200余亩的蔬菜产业核心示范园,大力发展蔬菜产业,积极吸收贫困户及易地搬迁扶贫户务工,增加其家庭经济收入。

在良田坝蔬菜产业园扶贫示范基地与易地搬迁“农耕园”周边村寨,墨冲镇组织搬迁农户种植的茄子、节瓜、苦瓜、南瓜、豇豆、花菜、西兰花、香细菜、豌豆、菜苔、白菜等十余个精品绿色蔬菜产品热销广州、广西、长沙、贵阳及本地市场。

与此同时,墨冲镇协同推进搬迁农户自主创业(如开商店、产品加工销售)、就近就业(农民工创业就业、公益性岗位就业、厂矿就业)、农旅兴业(现代农业观光园就业)等,形成了“1+N”的多元化就业模式。

高尚印说,下一步将安排其他搬迁户有工作意向的到就近的小微企业、创业园等务工,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增强其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

移民搬迁与茶旅发展有机融合

走进都匀市毛尖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一栋栋3层别墅小楼并排而立,再过不久,首批104户搬迁农户将迎来新的生活环境和发展机遇。

在安置点,记者看到部分商铺已经入驻,村卫生室、服务中心、健身场所等公共基础设施一应俱全,而一旁的管网铺设、室内外装修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

都匀市毛尖镇坪阳村支书刘军告诉记者,安置点针对全域旅游的发展趋势和远景,采取“全域旅游+安置小区”的建设模式, 积极把易地搬迁扶贫安置点建成美丽乡村示范点、乡村旅游点,打造集茶旅结合、毛尖文化、特色度假等功能为一体的“茶旅一条街”,借助旅游发展带动安置居民增收致富。

据了解,都匀在发展全域旅游战略中,把移民搬迁与小城镇建设、景区景点建设、特色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易地搬迁扶贫+茶旅”的搬迁新路。

以坪阳村为例,该村通过对辖区毛尖茶庄、高寨水库管理站、供销社茶场等5个停车场进行统一管理,在环湖路周边建设53个垂钓点;在922县道观景台建仿古屋,支持群众发展旅游服务业,将贫困群众组建成保洁队,对村寨、村组道路、公厕、总阳寨、高寨水库等景点进行保洁,增加搬入贫困户收入。

此外,毛尖镇积极组织搬迁群众参加各种技能培训。目前,该镇完成搬迁群众厨师培训125人次,毛尖茶叶加工、茶叶采摘、茶叶种植培训415人次,参加市组织的技能培训50人次。通过培训,共有85户搬迁农户与梅渊、供销、高寨等茶叶公司签订用工意向合同,实现就近务工和解决后续发展问题。

(责任编辑 / 岳振)

通过易地搬迁扶贫工程,“农民”变“市民”。图为都匀市易地搬迁扶贫金恒星安置点。(李庆红 / 摄)

猜你喜欢

都匀市毛尖都匀
野猴闯入蛋糕店吃“霸王餐”
舌尖上的一缕茶香
试论信阳毛尖商标保护的困境与对策
阳光体育背景下都匀市中学生体质下降原因分析
都匀市老干部争当义务宣传员
雪芽芳香都匀生“三绿一红”第一名
都匀市挂牌成立老干部党校
都匀 向春节返乡人员送温暖
绘就“大都匀”画卷
都匀市召开2016年老干部、老年教育工作暨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