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心出发,理解学生

2017-09-16黄卿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32期
关键词:信任教育教师

黄卿

【摘要】教育的成败得失,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理解,是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理解学生将会产生長期效应。然而,理解学生并不是谁都能做到的事情,误解现象时有发生。理解学生需要教师具有爱心、适当迎合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换位思考、宽容学生。

【关键词】理解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2-0183-01

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教师妥善处理与学生的关系的基础就是站在一个平等立场理解学生。尽管每个老师对理解学生有各自的看法,然而仔细分析,我们就可以发现若干共同点: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理解学生的具体成长环境,理解学生的发展历程,理解学生的需要,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理解学生的长短与优缺点等具体内容。同样还可以体会到,理解学生不仅意味着要按照学生的一般发展规律和教学规律办事,促进学生发展;而且还意味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有限度地宽容学生的缺失;甚至要长善救失,特别要采取有效的个性化措施化解学生的问题,激发学习动力;如此等等。

我们为什么要理解学生呢?道理很简单:只有理解了学生,才能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才能采取适当的教育措施,才能春风化雨,才能使学生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信师亲道,勤学奋进,最终使教育成为成功的教育。

其实,理解学生不仅是决定教育成败的一个要素,而且也是教育实践对教师的理性要求,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的应有之义。把眼光放长远一点,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将会产生长期效应。在理解取向的教育氛围中熏陶过的学生,自然而然地习得了理解的心态、精神和风格。一旦这样的学生回到家庭,步入社会,就很可能将理解自我与理解他人结合起来,并推而广之,影响社会人际关系,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和纷争。从长远看,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将会对我们社会的未来产生有利影响。

然而,真正要将理解学生付诸实践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误解现象时有发生。

教师误解学生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在认知方面:有的教师认为接受新内容较慢,记忆力不强,经常出现学习错误,不善于动脑筋,不能独立完成作业,考试成绩不佳,居其一者即为不聪明或愚蠢的学生,并认为提高学生成绩的唯一办法就是让他们多做题,做得越多,考试成绩就会越好。在情感方面:有的教师认为,学生年幼无知,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意识,因而教师的思想就是他们的思想,教师的意志就是他们的意志。在行为方面: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自己目的的合理性,并急于实现自己的目的,而将学生的目的置之不顾。

凡此种种,无不表明需要理解学生,而且需要加强对理解学生的研究,即要探明理解发生的条件与障碍以及实践理解的可能方式与策略。

理解学生并不是谁都能做到的事情,理解学生需要教师具有爱心。关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这是做教师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教师理解学生的一个必要条件。一个教师如果没有爱心,就不可能认真对待学生,就不可能走近学生,也不可能了解学生,更谈不上对学生有什么好的情感,因此理解需要适宜的感情做基础。

理解学生需要尊重学生,理解本身又是尊重的一个表征。罗杰斯认为,教师“尊重学生,珍视他们,与他们在感情上和思想上产生共鸣。这样的教师不但能领受学生在接触新问题时的畏惧和踌躇,而且也能体验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满意感;这样的教师不但能理解学生偶尔的淡漠和探索知识蹊径的渴望,而且也能理解学生为实现主要目标而做出的训练有素的努力。他还能体会到学生对干扰和促进学习这两个方面所诱发的个人感情,例如,同兄弟姐妹比高低,对权威的敌意,对个人的适当关心等”[1]。总之,尊重学生,就能关注学生的关注,体验学生的体验,理解学生的理解。

理解学生还需要信任学生。信任即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求真、向善、爱美的愿望。信任是人与人交往最基本的底线,教师和学生之间同样是平等的人际关系。如果对学生不予信任,那么学生自然不会感到愉快,师生之间自然会形成误解。因此,教师不仅在学习上要信任学生,而且还要在其他许多方面要相信学生。不仅相信学生好的潜力,还要相信学生善的行为。

理解学生有时也需要讲究方法,需要教师进行换位思考。换位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和位置上去思考和体验学生的心理状态、言语和行为。要真正理解学生,就要求进行换位思考。否则,理解学生就会出现障碍。然而换位又是那样的不容易,因为人们总习惯于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以己度人。特别是教师的地位、身份、经历、扮演角色等方面不同于学生,所以有时不可能以完全换位的方式走近学生。但是换位思考有它的好处。它可以淡化原本的权威,假使自己处于学生的境地,成为了学生中的一员,使师生关系变成“我与你”的关系,倾听着学生的话语,经历和体验着学生的经历和体验,可以加深对学生的理解。

理解学生还需要教师的宽容之心。宽容是对别人的过错和缺点予以原谅,不予计较。学生的过错和缺点,如果不是故意的,如果不至于影响别的同学,如果没有造成恶劣的影响,就应给学生一次改错的机会。当然,这不是一味纵容学生,不是“姑息养奸”。宽容应该是有条件有限度的。在教师的宽容下,学生往往会产生一种“释然”的感觉,对教师产生由衷的感激之情,进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育不是急功近利的事情,它更需要的是细水长流的坚持。教师在与学生的平等交流、相互理解的过程中,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个性人格产生有效且长远的影响,并在其中也获得自我的成长和完善。因此,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其实,孔老前辈说的哪里是互相为师,是人与人的共融共生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罗杰斯.学会自由[A].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教学.(上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712.

猜你喜欢

信任教育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表示信任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从生到死有多远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