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稻鸭共作”绿色高效种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2017-09-16滕宏飞王永恒周康才樊丛丛

中国绿色画报 2017年9期
关键词:配套技术

滕宏飞+++王永恒+++周康才+++樊丛丛

【摘要】:“稻鸭共作”是一种适应农业生产新形势,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的“种养结合、生态环保”的农业生产方式。通过稻田鸭在水稻田间的活动,达到控制水稻病虫草害,培肥土壤,提高土壤养分释放的效果。水稻全生育期不施农药,除基肥外不施化肥,减少了对农产品和环境的污染,生产绿色农产品。分析了种养模式取得的效益,并探讨了“稻鸭共作”主要配套技术。

【关键词】:稻鸭共作;绿色高效;种养模式;配套技术

“稻鸭共作”是一种以水稻和稻田鸭互为目的“种养结合、生态环保”的农业生产方式,在当前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形势下,我区根据本地农业生产特点,研究与示范“稻鸭共作”绿色高效种养模式,在稻田生态空间里生产出绿色、安全、优质的大米和肉鸭,促进了生态绿色协调发展,经济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实现了良好的综合效益。

1、 实施概况

“稻鸭共作”实施地点设在南京市浦口区汤泉农场试验基地。紧邻滁河,水源充足,空气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土壤肥沃,土壤属河淤土,无污染源。耕作方式为一年稻麦两熟。该地区土地平整,农田林网较好,沟、渠、路建设配套比较完善,交通便捷。自2013年开始,连续四年研究和探索“稻鸭共作”高效种养模式,实施连片种植面积20 hm2。

2、 取得的成效

采用“稻鸭共作”模式,水稻产量接近常规种植水平,而且节省了病虫草害防治成本,产出了品质好的稻谷和肉鸭,实现绿色稻米与鸭子的双收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

2.1 稳产增效

2.1.1“稻鸭共作”按绿色大米要求进行生产管理,水稻产量接近常规种稻的产量,由于不施化肥、农药,节本效果明显,米价高,效益好,且食用安全;鸭在完成稻鸭共作之后,适当饲料投入,适期上市,增收效果明显。据调查表明,“稻鸭共作”平均产出绿色稻谷8100㎏/hm2,比常规种植减1200㎏/hm2,减12.9%;折合稻米5508 kg/hm2(按出米率68%计算),比常规种植6231 kg/hm2(按出米率67%计算)减723 kg/hm2,减11.6%。

2.1.2“稻鸭共作”稻米以销售绿色稻米为主,按4年来市场平均销售价8元/㎏计算,产值44064元/hm2,扣除成本22155元/hm2,效益21909元/ hm2;鸭子属于生态草鸭,肉质鲜美,平均375只/hm2,每只产值100元,扣除成本80元/只,每只净效益20元,效益7500元/hm2。“稻鸭共作”模式纯效益29409元/hm2,比常规种植增加收入的88.9%。

2.1.3 节省人工。 稻鸭共作除草效果最为明显,几乎可以代替人工除草,从而减少了大量人工除草费用。经测算,每公顷节省人工除草成本约3000元。

2.2 保护生态环境

农业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农药和化肥,不仅污染了农作物,而且还污染了土壤和地表水。采用“稻鸭共作”模式,利用鸭子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及害虫,特别是栖息在水稻植株以下的害虫,如螟虫、稻飞虱等;同时鸭在水稻田里不间断的活动,利用鸭的粪便起到浑水培肥作用,水稻全生育期可减少化肥的施用;“稻鸭共作”期在60—70天,对水稻中期的杂草起到一个很好的控制作用,减少了大量的人工除草以及除草剂费用;鸭群不停地在稻田里活动,活化了耕作层土壤,能增强水稻根系的活力,从而增强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鸭群来回穿梭,有利于增加水稻行间的通透性,减轻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危害等,从而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施用,保护了生态环境。

2.3 提高水稻和稻田鸭品质

稻鸭共作对水稻和稻田鸭品质影响较大,产出的稻米和鸭肉中农药残留量很小。稻米饱满、出米率高,外观光滑、垩白小、适口性好。稻田鸭瘦肉率高,味道鲜美。虽然稻米和稻田鸭价格偏高,但上市仍供不应求。

3、 主要配套技术

3.1选择优质品种

水稻选择南粳46、南粳5055等优质高产品种,栽培方式采用机插秧。

鸭品种选用品质优良、商用价值高的金湖麻鸭,该品种体型大、食量大、耐粗饲、适应性强、生长快、肉质好。

3.2田块选择

稻田选择土壤肥力较好(最好是种养地相结合)的田块,且交通便捷,田块平整成方,水源充足,无污染,排灌畅通,四周与外河相连,以利群鸭活动空间。于5月上旬进行大田耕翻,耕翻前施用商品有机肥6000 kg/hm2,作为基肥,5月下旬移栽水稻。

3.3 设施建设

3.3.1 搭建简易鸭舍。鸭子放入稻田时,日龄在7~10天,仅身着绒毛,还不可能长时间呆在水中,需在稻田边上为鸭子搭建一个高度1.5m左右的简易鸭舍,面积在4—5平方米,供雏鸭避风雨或烈日等恶劣天气,以及憩息。

3.3.2搭建初放区

鸭子刚放入水稻大田,需有一个适应过程,尚不宜让雏鸭满田跑。为此宜设置初放区,让雏鸭先在初放区生活1~2天,一般一个0.33h㎡左右的田块,初放区的面积以20㎡大小为宜。

3.3.3 设置防护网

如果没有隔离防护装置的稻田,还要在稻田外围设置一层塑料围网或铁丝网、竹网等,网高lOOcm左右,可防止鸭子离开稻田,确保共作的效果;同时也对群鸭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3.4水稻栽培要点

3.4.1 五月上旬开始育秧,5月下旬秧苗移栽大田(机插),在栽插规格上适当扩大行株距(30×14㎝),栽培密度比常规种植小,基本苗80 万~90 万株/hm2,有利鸭子自由活动。

3.4.2水分管理

“稻鸭共作”期间,稻田保持适当水层,绝不将浑水排出,水少时适当添进新水,保持水层高度,在鸭子从田间撤出后,待水淀清,才渐渐排水或让水自然落干,采用“干干湿湿”的管水方法。

3.4.3肥料运筹

肥料以有机肥为主,不施化肥。

3.4.4病虫害防治

按照绿色生产标准,用生物农药“井冈霉素”、“苏云金杆菌”防治病虫害。辅助灯光诱杀,每1hm2装一只杀虫灯。

3.4.5 草害防治

在役鸭进入稻田之后,前期田间杂草基本消除,只剩少量遗漏杂草需要人工清除;后期役鸭离开稻田后,田间有少量杂草需人工清除。

3.5鸭子管理要点

水稻机插活棵后7~lO天就要尽早放入苗鸭,经育雏提前驯水7~10日龄后即可放入稻田。按375只/hm2的密度进行放养。放入时间每天选择晴天上午8~9点为宜,下午4点后将鸭赶出稻田。在“稻鸭共作”的初期,鸭饲料要适量少喂,让鸭群始终保持饥饿感,促使鸭子去除草;在中后期,随着杂草发生的数量减少、鸭群的个体增大,饲料要投喂量要适量增加,保证鸭子的正常生长;水稻抽穗后停止鸭进入稻田,后期鸭群大部分时间在渠道里,主要以灌溉渠里的水草为食,配以稻麦种子精选下脚料(部分商品小麦)为饲料喂养。喂食点要放在不同的地方,促使鸭群清除渠道里的杂草。“稻鸭共作”共生时间60—70天,待鸭生长130天左右,适期上市。

【参考文献】:

[1] 张波,丘俊超,罗琤琤,等.生态农业稻鸭共生技术综合效益评价[J].现代农业科技,2014(21):269-273.

[2] 邹剑明,黄志农,文吉辉,等.稻鸭生态种养技术对水稻主要害虫及天敌的影响[J].江西农业學报,2010(7):81-83.

[3] 张金萍,王冬青,等.稻鸭共作高效种养技术及效益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2015(23):272-274.

作者简介:滕宏飞,男,汉族,江苏南京人,1964年2月出生,1982年7月参加工作。南京市浦口区农业推广研究员,长期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endprint

猜你喜欢

配套技术
玉米秸秆还田与小麦病虫害防治配套技术策略分析
浅析昌图县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费县玉米高产种植模式探析
机插稻旱整水栽的优势及主要配套技术
苎麻良种“川苎11号”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
早实核桃丰产栽培技术
玉米超高产配套技术措施
魔芋软腐病绿色综防配套技术研究初报
山区规模化优质肉猪健康养殖配套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