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2017-09-16吴爱丽

农业与技术 2017年16期
关键词:高产技术玉米栽培探讨

吴爱丽

摘 要:河南省地处中国的东部,位于黄河的中下游地带,其良好的地势条件和气候条件造就了农业大省的称号。同样,河南省的玉米产量也在全国排名前列。据统计,到2015年底,河南玉米种植面积达3.62×1010m2。玉米作为河南省第二大农作物,是河南省农业经济的主要收入之一。提高玉米的产量一直是众多研究人员和专家的头等课题。但是近年来,河南省的玉米培育和生产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问题。本文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作出相应的探讨,希望对今后玉米高产的研究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玉米栽培;高产技术;探讨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833108

河南省由黄河冲积平原和太行山前平原组成,地势西高东低,光照充足,降水量适中,平原适宜的气候环境造就了玉米高产得天独厚的条件。玉米高产的条件不仅有气候的因素,同时种子的选育、种植的时间、合理的施肥等,都是提升玉米产量不可缺少的因素。

1 合理选种育种

农民可以根据河南省地区的气候差异、土壤差异等条件选择适合本地区的玉米品种。例如,郑加甜x61杂交甜玉米种、郑加甜5039甜玉米杂交种、郑黑糯1号粘玉米杂交种、中农大高油5580玉米杂交种、豫爆2号爆裂玉米杂交种等,每667m2的产量都在1000kg左右。由于这些品种不仅有良好的出穗高度和株高,还有很好的抗斑病和抗虫病的效果,都是近年来被广泛使用在河南省的玉米种子品种。

2 玉米栽培中的注意事项

2.1 播种前要翻地

玉米作为喜温的农作物,从种植到收获均需要较高的温度。河南省玉米种植有2季——夏季和秋季。因此,在种植玉米之前一定要先进行翻地工作,播种前要翻地耙地,按厢宽2.6~2.8m分厢,开沟起垄。

2.2 玉米种子的处理工作

在播种前要进行种子的预处理,剔除小粒、残粒、病虫粒,精选颗粒饱满、色泽鲜亮的种子。然后,种子要进行翻晒,时间大概为2~3d,让玉米晒足阳光。之后还要进行种子的浸泡、药剂拌种、药膜包衣步骤,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提高种子的发芽率,长出更加茁壮的幼苗。

2.3 恰当的播种时间、合理密植

河南省玉米最佳的种植时间一般在小麦收割之后,这个时间段气温较高,符合玉米喜温的特性,降水也比较充足,这些天气条件都适合小麦的生长。因此,应该抢在这个时候进行合理密植,安排好玉米种植的宽窄间距,一般为等行距种植和宽窄行种植。此外,在玉米发芽期要进行查苗补苗、间苗定苗工作,这样可以保证玉米的长势,使玉米在抽株可以保证均匀的光照。

3 对除草、病虫害的防御和治理措施

3.1 做好田间除草工作

玉米成熟一般在夏季,雨水和光照的充沛条件也是杂草生长的最佳阶段。玉米苗早期受杂草的危害最严重,玉米在出芽前的除草可以用乙草胺,喷洒完农药药剂后封闭土壤。玉米除草剂种类繁多,正确地选取使用农药,才能使玉米的产量有所提高。

3.2 对病虫害的防御和治理

做好玉米在生长到出穗到最后的成熟过程的防御工作,是提高玉米产量尤为重要的步骤。河南省玉米病虫害主要是玉米螟、蚜虫、棉铃虫、地老虎和纹枯病、茎基腐病等。从防治策略来看,应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进行防治为原则。专家们认为主要是利用抗病的玉米品种,病虫害同时治理,选用恰当的农药进行辅助治理,同时也要加强生态管理,全面有效做好玉米在这个时期的病虫害工作,确保玉米的高产量和丰收玉米的品质。

4 适当的时间收获

4.1 适时采收

适时收获也是保证玉米高产的关键,太早或太晚收获都会影响玉米的产量。最恰当的收获时间是在玉米秸秆80%黄但不干的时候。所以,当绝大多数玉米秆黄了的时候就可以大规模地收割。应当注意的是,在收玉米时需要将玉米连同苞葉一起收获。对于不同的地区,玉米成熟的时间大多有所差异。成熟期较晚的品种可以推迟收获期,以免过早收获影响产量。

4.2 充分利用玉米秸秆

秸秆还田是世界上普遍被受到重视的一项培育土壤肥力的增肥措施,不仅杜绝了秸秆焚烧污染环境的问题,同时还有增肥增产的作用。秸秆中丰富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可以改善土壤结构,使土壤孔隙增加,促使微生物的繁殖和玉米根的生长。采取合理的秸秆还田措施,可以使土壤得到良好的循环,保持土壤的营养物质。

5 结语

玉米高产的探讨是全世界都在关注的热点话题。同时,玉米高产的纪录每年都会有所刷新。随着科学的发展,农民的种植技术也会有更高、更科学的技术来辅助。合理地进行玉米的培育和种植,完善玉米种植中每一步的不足,在河南省有限的土地上产出更多更好的粮食,使粮食安全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张爱花.浅谈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5(20):

117-118.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产技术玉米栽培探讨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玉米栽培中密度与施肥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