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稻飞虱综合治理

2017-09-16晓叁露

农业与技术 2017年16期
关键词:综合稻飞虱治理

晓叁露

摘 要:稻飞虱是危害勐混镇水稻的3大害虫之一。通过近几年的监测,已基本掌握了稻飞虱的发生、生长规律和生活习性,在勐混镇发生7代,使用农业防治,适时提早栽插节令,使水稻分裂避开稻飞虱发生高峰期;改革栽培技术,降低危害;保护害虫天敌;选用高效、低毒、安全的杀虫药剂,有效控制稻飞虱的爆发危害等,综合措施治理后效果显著。

关键词:稻飞虱;综合;治理

中图分类号:S435.1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833052

稻飞虱是危害勐混镇水稻的害虫之一。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云南省南部稻区大面积推广种植杂交籼稻,以及近年来东南亚的越南、老挝、缅甸等国家也大面积种植杂交籼稻,为稻飞虱的发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致使勐混镇水稻连年发生稻飞虱危害,爆发频率高。为做好稻飞虱的治理工作,根据云南省“九五”《稻飞虱监测与治理》实施方案,结合勐混镇实际,通过几年的监测与调查分析,已基本掌握了稻飞虱的发生、生长规律,较好地控制了稻飞虱的危害,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 稻飞虱的发生、危害消长规律

通过几年来的系统监测、灯光诱虫,结合田间调查,表明稻飞虱在勐混镇的主要虫种是白背稻飞虱和褐飞虱2个虫样。稻飞虱田间危害代数,1a共有7代,第1代3月上旬—4月中旬,第2代4月下旬—5月上旬,第3代5月下旬—6月上旬,第4代6月上旬—7月下旬,第5代7月下旬—8月上旬,第6代8月上旬—9月下旬,第7代10月上旬—11月下旬,进入12月为越冬代,各世代重叠现象明显。

田间虫口分布与消长。勐混镇属中海拔一季中晚稻区,每年4月中下旬进行育秧,6月上旬结束,而稻飞虱每年3月上旬出现,4—5月进入秧田,第一代为害秧田,进入5月下旬水稻移栽后,虫口密度有所下降,但随着水稻的生长进入分裂期后,6月上旬虫口密度增长较快,增加20~30倍,水稻进入穗后乳熟期,虫口密度逐渐下降,据抽查量较少。

根据几年监测调查发现,稻飞虱在田间的虫口分布是生长嫩绿、群体大的田块多于生长较差、群体较小的田块,水秧田多于旱秧田,田中多于田块边,田中尤以窝水密度最大,受害田块常常先由中间开始发黄,后扩散蔓延至整块田发黄,甚至植株萎缩叶出现因霉。

2 稻飞虱综合治理措施

2.1 加强监测为防治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

加强监测工作是综合治理稻飞虱的前提。按照省植保站的要求认真执行“95”《稻飞虱监测与治理措施》,结合勐混镇实情进行监测,设专人负责,采取田间黑光灯和田间调查相结合,几年的观察结果,成虫始见期为3月。如2004年监测为全年总幼虫量为21076头。第1高峰期是5月。第2高峰期是7月,第3高峰期是9月,而从同月份看,虫量较多的月份是5、6、7月,出现最少的是3月。

田间监测、定点调查与大田普查相结合,固定调查点为勐混镇曼赛村农田。调查方法:用0.11m2的瓷盘,秧田期用刮盘法,本田期用拍盘法,每5d调查1次,于4月10日秧龄3叶期开始进行调查,每次调查5.56m2,秧田期监测,4月10日调查20头/0.11m2,4月15日调查4.86头/0.11m2,移栽前4月25日调查5042头/0.11m2,大面积田普查2~30头/0.11m2,秧田期发生量较低,虫种以白背飞虱为主,数量较少。

5月5日开始进入本田期监测。5月5—20日,调查每百丛量随着分孽的增多,虫量渐增多,5月5日调查20头/100丛,到5月20日进入分蘖期800头/100丛,且低龄若虫多。5月15日大田普查685头/100丛,且若虫多,进入孕穗期后,开始下降,最后一次调查:7月15日,百虫量只有17头,虫种主要以白背飞-稻飞虱为主。通过几年的诱测和田间调查看上灯率,褐飞虱比白背飞虱高,褐飞虱白背飞虱的比1:2.8,而在田间调查中白背飞虱比褐飞虱高,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约比1:15.4。掌握虫源迁入高峰期,田间虫口密度高峰期,测算出发生程度,并掌握一、二龄若虫发生期,在最佳防治时期防治,用最低量农药控制发生,把防治成本降到最低,防治效果达到最好。

2.2 加强农业防治,降到防治成本

2.2.1 认真做好冬耕晒垡和冬季轮作工作

做好板田的翻犁,如加大冬季农业轮作的开发力度,通过耕作改变环境条件,控制稻飞虱的生存和繁殖,降低虫源基数。

2.2.2 提早栽插节令,减轻危害

把栽插节令提早到5月底结束,使水稻高峰期避过5月底—6月稻飞虱混发的高峰期,如2007年勐混镇是稻飞虱危害比较重,4月下旬栽插好的现已抽穗,稻飞虱危害轻。这说明提早栽插今节令,是降低稻飞虱的危害,减轻水稻损失的重要措施。

2.2.3 变革栽培技术,降低危害

加快旱育稀植、抛秧等的推广,因为在此条件下,稻飞虱发生繁殖受到控制,造成迁入代稻飞虱生存受到制约,降低虫口密度,而且旱育稀植、抛秧分蘖快,提早分蘖,在稻飞虱混发高峰期前水稻分蘖结束,从而可减轻危害。所以,旱育稀植和抛秧的大面积推广是稻飞虱危害大幅度降低的技术措施。

2.2.4 加强肥水管理

控制氮肥,增施磷肥、硅钙肥,巧施追肥,使水稻早早快发,加快分蘖,改良株体硬度避开稻飞虱的趋嫩性,减轻危害。

2.3 保护天敌,利用生物防治

勐混镇稻飞虱的天敌主要为蜘蛛、黑肩绿盲蝽和缨小蜂,其中,黑肩绿盲蝽对稻飞虱的发生有很好的控制作用。选用康福多、锐劲特、吡虫啉等农药防治稻飞虱,对成虫、若虫、卵的防治效果很好,控制时间长,而对天敌有保护作用,优于有机磷類、菊酯类等广普性杀虫剂。以虫治虫是今后防治害虫的好方法。

2.4 科学运用化学农药,提高防治效果

药剂防治是当前防治稻飞虱的重要措施。药剂防治原则是,既要减轻飞虱危害,又要减少用药量和用药次数,降低成本,保护利用天敌。1990年以来,勐混镇主要以来福灵等菊酯类杀虫为主,在防治过程中,我们发现,来福灵能使稻飞虱发生猖獗,不宜使用,多数菊酯类杀虫剂防效低,药效短,防治效果不理想,根据这一情况,省植保站对稻飞虱进行综合治理,引进防治稻飞虱的新的特效药剂艾美乐加锐劲特再加敌敌畏等示范推广,结合勐混镇实情,试验、示范、推广一步到位。在抓好适期防治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害虫防治,实行挑治、兼治,减少用药次数。大面积施药防治一般只2次,第1次是秧田防治,做到“防早防小”,控制大量虫源进入大田,减轻危害,节约资金,省工省力。第2次是5—6月大田稻飞虱虫口密度高峰期前10~15d进行一次治理,此期是分蘖期,是防治稻飞虱最佳时期,使用艾美乐加锐劲特在稻飞虱若虫高峰期防治1次,基本控制稻飞虱在水稻分蘖至孕穗期的发生。

3 综合治理成效显著

3.1 经济效益

通过3a的稻飞虱治理,共防治4000hm2/次,挽回粮食产量7.58×106kg,挽回产值909.6万元,2014、2015、2016年这3a稻谷平均销售价1.35元/kg,而治理稻飞虱每667m2投入9.5~11元的农药,就可以防治稻飞虱,经济效益显著,说明稻飞虱综合治理是一项投入小、产量高、见效快的措施。

3.2 生态效益

通过综合治理,提高农业防治技术,改变了传统药剂防治,使农业生态得以保护,并使用高效、低毒农药防治稻飞虱,淘汰剧毒农药,有效保护了稻飞虱的天敌,减少了农药使用次数,保护了农田生态环境。

通过实施综合治理,摸清了勐混镇稻飞虱的发生消长规律,从品种的合理布局、保健栽培,到合理选用农药,采取“治前控后”的防治方针,示范推广以艾美乐、锐劲特为主的低毒稻飞虱防治特效农药,有效提高了整体防治水平,将稻飞虱危害损失率控制在最低限度,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黄朝豪,张开明.中国农作物病虫害[M].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7.

[2]蔡祝南.水稻病虫害防治[M].金盾出版社,1992.

[3]耿继光.1997安徽省稻飞虱特大发生特点及成因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1998(4):19-21.endprint

猜你喜欢

综合稻飞虱治理
分析稻飞虱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分析
几种药剂防治稻飞虱效果分析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弘扬杨惟义生态理念 注重综合立体防害虫
西南和长江流域水稻生产品种对稻飞虱的抗性
稻飞虱发生发展气象指数估算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