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德国,走着走着就走进了“历史课”

2017-09-15姚燕

决策探索 2017年17期
关键词:历史课纳粹德国人

姚燕

行走在德国,你会发现,他们的城市建设特别注重对历史记忆的延续和展示,大大小小各类建筑物上的细节都镌刻着德国人对待历史的态度。

旧屋不换新颜,在街道上“学历史”

初到德国,人们可能会觉得这座城市看上去不那么“现代化”,不少商店都“藏”在老建筑里。其实,这种城市的沧桑感正体现了德国人对历史建筑的充分保护、修缮和利用。

从外观上看,很多建筑可能已经“老掉牙”了,在某些角度观察,甚至让人觉得有些“摇摇欲坠”。但不用担心,这些老建筑其实已经经历了修旧如旧的工程,保留这样的外观是“故意为之”,目的是展示德国在某一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作为城市历史风貌的一部分。

走进建筑内部就会发现,修缮后的老建筑都很结实。经历了时间变迁后,它们依然具有各种用途,可以作为住宅或是像商店、咖啡馆、书店那样的公共空间,继续“为人民服务”。

世界各地对于有历史价值的老建筑都会作出标示,德国也是如此。在一些历史文化名城,老建筑会被“挂牌”,也就是说,居民和游客都能迅速了解到这栋房子曾经居住过哪位名人、曾见证了哪件了不起的事情这样的趣闻轶事。

德国人认为,城市的历史一直在居民身边,人应该能在行走中遇见历史。因此,这里就连道路的名称都能给居民传递历史文化知识。

在不少城市,道路的名称会以德国历史人物或文化名人命名,所以多个城市里都会有歌德大街、席勒大街、康德大街。对于那些名气不如歌德与席勒响但德国人同样引以为豪的名人姓名命名的街道,路牌的下方則会贴心地挂一块解释牌,用两三行字解释这位历史人物的生卒年月、工作领域和特别贡献。这样一来,在无形中就向人们传达了历史教育的重要性,提升了当地人的文化认同感。

从铭牌到博物馆,尊重每一个逝去的生命

在德国待久了,感触最深的还是他们对纳粹时期历史的反思。敢于直面自己不光彩的历史,深刻反思,继而理性而清醒地建设当今的国家。

集中营是德国纳粹时期关押和屠杀犹太人的场所。如今,这些遍布各处的集中营都被修缮后建成免费的博物馆,保留当时的内部设施(包括毒气室、焚尸处)供人参观。参观时,人们还能结合搜集而来的历史图片、实物资料增进了解,甚至有多媒体影像展示当时的状况。这些集中营博物馆有一个共同的指导理念,即“纪念逝者、警诫生者”。

其实,德国人对纳粹历史的反思不仅表现在集中营博物馆等政府出资修建的机构和建筑中,在如今人们生活工作的街道上、建筑里也能看见这些痕迹。

例如,历史名城魏玛市中心的火车站在当时曾经充当了转运犹太人的交通枢纽。如今,在这座建筑风格优雅的火车站通道出口的墙上,就专门挂了一个说明牌,记录了这段耻辱的历史,以纪念那些被屠杀的牺牲者。

那些曾见证过德国纳粹历史的普通房屋也留下了历史的印迹。在不少房屋前的人行道上,都会嵌上一块金属铭牌,刻上这里曾经居住过的犹太人的姓名,以及他们哪年哪月被抓捕并送至集中营。

此外,在纽伦堡这个曾经审判过纳粹战犯的城市中,有一条著名的人权之路,里面用多国语言注刻了联合国的人权宣言。在人权之路的一头树立着一块纪念牌,记录了在2000—2007年之间,德国新纳粹主义罪犯在7个城市杀害10人的暴行。每一位参观者都可以看见纪念牌上刻着令人振聋发聩的一句话:“经过多年,这种恐怖主义的暴行仍然没有被视为出于蔑视人权的谋杀,我们为此感到震惊和耻辱。对此,我们要说,勿蹈覆辙!”

总而言之,德国城市的发展建设中,历史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元素。德国人不会盲目从新,而是处处考虑如何从历史中学习,将历史与现代意识和技术相结合,向世人展现自己的过去与现在,从而探索未来更好的发展道路。endprint

猜你喜欢

历史课纳粹德国人
德国人的德式阅读
德国人的“方便”让人惬意
看看德国人的家庭界限感
捶醒穿日军制服、行纳粹礼的无知
《白丝带》:纳粹是怎样炼成的?
“五味杂陈”——让历史课充满“历史味”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德国人为什么1年能休假178天?
纳粹“海报男孩”晒与希特勒合影
三十六计第二计:围魏救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