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山崖口村的公共品供给现状

2017-09-15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4期
关键词:公共品集体经济供给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6)

浅析中山崖口村的公共品供给现状

莫芷韵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近年来,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水平不断提高,本文以广东省中山市崖口村及其周边村落为例,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崖口村村民公平品供给优于其他村落,主要与其崖口村委会多年坚持“扶持弱势群体”的宗旨有关,并以集体经济和市场经济相辅相成之道为条件,实现可持续发展。最后,本文在此基础上就如何进一步强化农村公共品供给、如何更有效建设新农村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农村公共品供给;集体经济;个体经济

一、研究背景

新中国农村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土地改革时期、合作化运动时期、人民公社时期和家庭联产承包时期四个阶段,农地制度和农业经营方式依次经历了土改时期的农地农民所有、家庭经营,合作化运动时期的农地农民所有、互助合作经营,人民公社时期的农地集体所有、集体经营的,到改革开放后农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演变的历史轨迹(冯道杰,2016)[1]。

崖口村位于广东中山市南朗镇,北邻深圳,右靠珠海,地处珠江口伶仃洋畔。崖口村作为全国为数不多至今仍然实施集体经济的村子,被外界称为是珠三角唯一的“人民公社”。崖口村下辖8个自然村,设8个村民小组,分13个生产队。全村约300人参加生产队,年龄大约在50岁左右。经过了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崖口村逐渐发展成为了“一村两制”的模式。崖口村的“一村两制”指的是在生产上面一部分实行集体制度,另一部分实行为了保障集体经济的运转而利用的个体经济制度。其中作为崖口村核心的集体经济制度是通过按劳分配,实行工分制利用3000亩水稻田进行集体劳作,而其余则将开垦出来的滩涂出租,使用市场化的模式经营收取租金。崖口村把集体制度的收入用于补贴生产队的亏损与村里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社会养老保险的购买。崖口村的公共品供给比较充足,道路基本能满足居民出行的需要,村里绿化面积比较大,卫生情况和环境较好。

二、文献综述

国内文献中,在集体经济制度下,村集体经济组织也是供给主体,以管理费、公积金和公益金的形式供给。这时期供给的公共品包括社队兴办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农村中小学、大队卫生所、公社文化等(田永芳,2006)[2]。在个体经济制度下,农村公共品供给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乡镇企业上交利润和管理费、乡镇统筹资金包括五项统筹和乡镇政府按照国家规定征收的其他收入、各种集资和捐款收入、各种罚没收入(田永芳,2006)。

中山市南朗镇崖口村依然保留“公社”制度的特征,其公共品供给的特殊性具有研究价值。曹正汉(2002)[3]认为“崖口公社制度的变迁循着核心制度(集体经营与按劳分配)逐渐收缩、边缘制度(出租经营方式)逐步兴起的路径展开。”在公共品供给的农机方面,曹正汉(2002)通过实地调研指出,生产大队为崖口村承担了兴修水利设施与道路、购置与维修大型农业机械等方面的支出,同时在农业方面还提供了农机队、种子、公粮税金等项目上的补贴。在崖口村,村民可以依靠大队和生产队农作,取得一份稳定的工作,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化解了村民面临的市场危险,为所有村民提供最后的就业保障。由于许多投资是农业生产所必须的,所以,相比“分田单干”,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对于生产性资本的投资避免了许多重复投资,这是集体化的优势所在。习近平书记在视察黑龙江玖成农业合作社时提出“农业合作社是发展方向”。村集体经济是推进农业经营主体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牵头领办创办农业合作社,把成员组织起来开展生产。因此,建设农业合作社,一方面可以将村民个体零散的土地统一管理,进行机械化耕作,减少管理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可以解决一些农民单独干不了的问题,同时可以降低农民个体的收入风险,保障相对稳定的收入。

三、深入分析

本文从公共品供给方面入手,对崖口村和周边村庄进行实地调研,并访谈了村委会成员、村民,以求对不同经济体制下村庄公共品供给情况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不难得到:在村民的教育背景和年龄段相近的情况下,崖口村在基础设施配置(健身器材、篮球场、休憩场所等)、农业机械水平(收割机、旋耕机、拖拉机等)、医疗服务水平、儿童福利教育等比周边村村庄更优。其中,村庄不同的经济体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村民们对于公共品供给的接受程度和认可程度,包括路灯的设置是否合理,数量是否足够,维护是否及时,水渠是否定期清理,公厕的干净程度有无保证等。各种小方面小细节决定了村民们对政府和村民之间的关系,崖口村作为集体性村庄的代表,村民和村委会潜意识都有“集体”的概念,反观周边村庄,离散性较为深化,注重个人发展。

根据崖口村委书记谭伟钦访谈整理,崖口村能够坚持这种制度安排、能够对村民有如此好的“福利”,有三个方面原因:(1)强劳动力因毗邻港澳而大量外流,分田到户缺乏劳动力基础;(2)上世纪80年代将围垦滩涂发包给商人及即将投建完成的旅游业加科普教育项目给企业所收取的租金成为崖口延续集体制度的厚实的经济基础,具有崖口地理位置优越的特性,是崖口周边村落无法效仿的。(3)村内受人民拥护的政治核心始终坚持“扶持弱势群体”的信念打下政治基础,让村民团结起来,人民相信党和国家能够让人民百姓,特别是弱势群体,过上安稳的生活,并迈步走向富强。

从上述分析中,可见三者当中起重要作用的是村委会始终坚持“扶持弱势群体”的宗旨,使得村民相互取暖,团结一心,这种强大的精神内核是其他村无法比拟的。

但是,为保证并提高农村公共品质与量,仅仅依靠政府财政拨款显然望尘莫及,亟需借助政府外的力量辅助供给,既减少政府财政压力,又更好服务于公共品建设,推进幸福新农村建设。

“崖口村这种制度是其他村没有办法模仿的,因为其他村没有一个强大的经济后盾的支撑”,崖口村委书记如是说。集体经济的低效率必须通过政府的其他方式进行弥补,集体经济与个体经济相辅相成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崖口村公共品供给除了使用政府资金专款专用,滩涂发包的集体收入以外,还成立了各种专门基金会。例如在崖口公共服务上,村集体将土地租用于政府建立翠亨小学(镇属小学),所收取的租金成立了专项教育基金,专门用来为本村提供教育资助以及对孤儿、残疾儿童提供支持。崖口村在公共品供给方面主要采用政府与社会相结合的供给模式,以保证村公共品供给的质与量,崖口的这种供给模式值得国家因地制宜引用到其他农村建设中。

在保障充足公共品供给的时候,一方面需要政府重视农村公共品的供给,加大农村公共财政支出力度,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另一方面农村公共品供给不仅需要国家财政支持,同时也需要企业、社会(例如:基金会、福利团体等)在某些项目上的支持。这既可以减轻政府财政负担的同时,也可以保障农村公共品的供给满足村民生产、生活的基本所需,达到多效合一。

四、结论建议

图 崖口村公共品供给路径

本文通过田野调查,对比分析了集体经济与个体经济条件下农村公共品供给差异,总结出崖口村公平品供给路径如图。本文结论是集体经济比个体经济在供给决策、生产、管理上更胜一筹,主要与其崖口村委会长期以来坚持“扶持弱势群体”的宗旨有关,并以集体经济和市场经济相辅相成之道为条件,切合实际寻找满足公共品资金需求的路径,实现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建议农村应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村集体应为村民着想,并因地制宜创新公共品供给路径,完善公共品供给管理。在村民表达、村政府决策、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筹措、公共品生产和公共品监督与管理的一系列路径中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农民富,国家富;农民强,国家强。”我国农业人口众多,只有在广大让广大农民切实富裕起来,国家才能不断从富裕走向富强。

[1]冯道杰.改革开放以来集体化与分散型村庄发展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6

[2]田永芳.我国农村公共物品的制度外供给分析与政策创新[D].西安:西北大学,2006

[3]曹正汉.市场环境中的公社制度:某村庄个案及其包含的理论问题[J].社会学研究,2002

莫芷韵(1995.05-),女,广东肇庆人,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14级本科生,金融学。

猜你喜欢

公共品集体经济供给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破解空壳村,党建如何引领——以汉滨区壮大集体经济为例
公共品私人供给的影响因素研究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奔跑吧,村集体经济组织!
农村公共品供给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契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