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道路绿化观赏性指标量化研究
——以海口城市道路绿化为例

2017-09-15林世平

福建林业科技 2017年1期
关键词:绿地率观赏性城市道路

袁 婷,林世平

(海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海南 海口 570228)

城市道路绿化观赏性指标量化研究
——以海口城市道路绿化为例

袁 婷,林世平

(海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海南 海口 570228)

以海口城市道路绿化为调研对象,从植物品种多样性、植物量、绿地率、植物季相和植物层次5个因子入手,获取基础数据,通过对照分析法,用客观数据量化分析来展开道路绿化观赏性研究,以期找到提高城市道路绿化观赏性的设计途径。

城市道路绿化;观赏性指标;影响因子;植物品种多样性;植物量;绿地率;植物季相;植物层次

美国著名的城市规划专家凯文·林奇(Kevin Lynch)[1]在《城市意象》一书中指出,道路在城市意象中占主导地位,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专家杨赉丽[2]认为,城市道路绿地是城市形象的窗口,是一座城市的整体景观给人的最初印象。同时,由于道路绿化附属于城市道路用地,是城市所有绿地类型中唯一一种呈网络状覆盖整座城市的绿地类型,其体现的城市意象性和印象性必然随道路渗透到城区的各类空间,城市道路绿化研究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但是,影响城市道路绿化质量和水平的指标很多,结合道路交通和景观绿化的特点,这些指标归纳起来有5大类:功能性指标、观赏性指标、舒适性指标、生态性指标、经济性指标。本文单从对城市意象(景观印象)影响较大的观赏性指标出发,从主观定性感受到客观数据量化分析来展开城市道路绿化观赏性指标的研究。

1 研究样本与方法

1.1 样本的选择

本文以海口市城区道路绿化为研究主体,根据《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3],在海口市城区选取了15条道路。为了突显所选样本道路具有代表性,从以下3个方面着重进行考虑,一是所选道路应贯穿各类主要城市用地,包括居住用地(R)、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A)、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B)、工业用地(M)、物流仓储用地(W)、交通设施用地(S)、公用设施用地(U)、绿地(G)[4];二是所选道路应包含各级别道路,包括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海口快速路目前正在施工中,暂不作研究);三是所选道路应尽可能覆盖各种功能类型的道路,包括交通性道路、双重性道路和生活性道路[5],如货运大道、景观大道、工商业大道、科教文卫大道、居住区集散大道等,且所选道路的横断面板式也应多样。具体样本道路选取情况见表1。

表1 海口城市道路绿化研究样本对象

1.2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包括3部分,分别是获取数据的方式、研究方法探索、分析研究原理。

1.2.1 获取数据的方式 一方面通过现场拍照,形成现场道路观赏性印象主观定性(感性)评价;另一方面利用皮尺、计数器、手持GPS和卫星图片等工具及资料,调查统计样本道路的断面形式、长度、宽度等,各种绿化带面积及绿地内乔木、灌木、绿篱、草坪等植被的种类、数量、规格、投影等指标。

由此可见,在同级样本道路宽度一定的前提下,单位面积的植物品种多样性、植物量、绿地率、植物季相和植物层次因子比率就转化成单位长度,以此为原理展开对影响城市道路观赏性指标相关因子调研数据的分析研究。

1.2.3 分析研究原理 对城市道路绿化观赏性这一主观笼统的感性描述与客观的科学数据分析建立起必然联系。

2 影响城市道路绿化观赏性指标的相关因子分析

观赏性作为影响城市道路绿化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其实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它只能对道路绿化质量和水平进行主观性描述。要深入研究道路绿化,则必须把观赏性这种主观定性化的描述进一步细化到可以通过数据进行科学客观定量化分析的相关因子。根据对样本道路的现场调查及相关文献的查阅,发现影响城市道路绿化观赏性指标的因子很多,归结起来分为2大类:一类是设计类因子[8-11],另一类是管理类因子[12-14]。由于管理类因子不确定性较大,且定量分析存在一定困难,本研究主要从影响道路绿化观赏性指标的上游性指标——设计类因子来展开调研。影响城市道路绿化观赏性指标的设计类因子归结起来分为植物品种多样性、植物量、绿地率、植物季相、植物层次5个具体因子[8-11]。从这5个因子入手,就城市道路绿化观赏性指标进行主观定性评判与数据量化分析对比研究。

2.1 植物品种多样性因子

2.2 植物量因子

城市道路用地以“线”的形式分布于城市中,特点是长而狭窄,而道路绿地只是这“狭窄长条”中的一小部分,且不占主体地位。因此,运用这十分有限的绿地面积使道路形成良好的观赏效果,就必须在这有限的绿地内达到一定的植物量。否则不但难于形成相对稳定的道路绿化体系,更谈不上观赏效果的稳定性和自持力。因此,植物量因子对城市道路绿化观赏效果具有重要影响。但要寻求一个准确反映植物量的概念比较困难,既不能简单地借鉴林学上的郁闭度指标,又不能直接套用城规上的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指标,同时又须考虑园林植物种植方式的多样性特点及植物总量的计算单位(种植株数和种植平方米数)的不同。本文结合城市道路绿化特点,将植物量的衡量方式折算转换成所有植物垂直投影面积之和,提出同级别道路单位长度内可供观赏的所有园林植物垂直投影面积之和作为衡量植物量因子

表2 样本道路绿化植物品种多样性因子

*:表中的分值是由体现植物品种多样性因子的长度比种数的排序给出,最高分为5分,其次为4、3、2、1分。

的可量化参数,并将其命名为长度比投影面积。

图1 样本道路绿化代表性现场照片

道路代号乔木数量/株投影面积/m2灌木(含绿球)数量/株投影面积/m2绿篱数量/株投影面积/m2草坪数量/株投影面积/m2总投影面积/m2①320947507071926300286238056023805605167060516706012598610②82521794914233341710805001080500100030010003004293708③10767085432446205012677501267750238000023800004418343④25023279575113318306910586811058681430318943031898824514⑤19573584117122 9638340340340340336154033615407295635⑥3854785805312839159452159452 37448 37448 688319⑦20151683523418486 69000 69000100330100330 704651⑧7231048937241190393251743251741811841811841574334⑨58595608123918881215500215500 77500 77500126796296011186649 4419 50000 5000014400014400013170832155866670000 51750 51750 638417

表3(续)

表4 样本道路绿化植物量因子

*:表中的分值是由体现植物量因子的长度比投影面积的排序给出,最高分为5分,其次为4、3、2、1分。

表5 样本道路绿地率因子

*:表中的分值是直接由绿地率大小的排序给出,最高分为5分,其次为4、3、2、1分。

2.3 绿地率因子

2.4 植物季相因子

2.5 植物层次因子

表6 样本道路绿化植物季相因子

*:表中的分值是由体现植物季相因子的长度比季相数的排序给出,最高分为5分,其次为4、3、2、1分。

2.6 影响样本道路绿化观赏性指标的因子综合量化评价

表7 样本道路绿化植物层次因子

*:表中的分值是由体现植物层次因子的长度比空间层次数和长度比色彩层次数的排序给出,最高分为5分,其次为4、3、2、1分。

表8 影响样本道路绿化观赏性指标的因子综合定量评价

3 提高城市道路绿化观赏性指标的设计建议

综合上述对影响城市道路绿化观赏性指标的量化分析,得出如下设计建议。

3.1 尽可能提高城市道路绿化植物品种的多样性

在合理安排道路其他设计条件及保证道路绿化设计具有统一性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和运用多品种绿化苗木,增强植物品种丰富度。从本次调研分析结果来看,主干路单位长度(m)内植物品种的数量应不少于0.0272种,次干路应不少于0.0209种,支路应不少于0.0057种。

3.2 尽可能增加城市道路绿化的植物量

从本次调研分析结果来看,主干路单位长度(m)内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应不少于35.65 m2,次干路应不少于6.86 m2,支路应不少于9.16 m2。

3.3 尽可能增加城市道路用地范围内的绿地率

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时,尽可能增加城市道路绿化用地,并且在满足城市道路交通功能的前提下,应尽量争取较大的绿化用地并与周围单位附属绿地及街旁绿地相结合设计,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分隔空间和增加绿地面积。从本次调研分析结果来看,主干路道路绿地率应不小于25.13%,次干路应不小于6.54%,支路应不小于4.95%。

3.4 尽可能加强城市道路绿化季相变化特征明显的植物

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时,可在保证城市道路绿化设计统一性的同时,适当加强运用季相变化特征明显的苗木,增强绿化景观的变化性。从本次调研分析结果来看,主干路单位长度(m)内植物季相变化的数量应不小于0.0405个,次干路应不少于0.0289个,支路应不少于0.0072个。

3.5 尽可能提高城市道路绿化植物层次

充分利用城市道路绿地空间,把不同形态、大小、高矮和色彩的苗木植被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提高乔灌草植物空间和色彩层次。从本次调研分析结果来看,主干路单位长度(m)内植物空间层次的数量应不小于0.004个,色彩层次的数量应不小于0.0042个;次干路植物空间层次的数量应不小于0.007个,色彩层次的数量应不小于0.003个;支路植物空间层次的数量应不小于0.0057个,色彩层次尽量多样。

[1]凯文·林奇(美).城市意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2]杨赉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3.

[3]海口市人民政府.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Z].海口,2005.

[4]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 50137—2011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5]吕涛.对城市道路功能分类的研究[J].市政技术,2011(5):28-31.

[6]阎水玉.城市生态学学科定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的分析与探索[J].生态科学,2001,20(1-2):96-105.

[7]章俊华.规划设计学中的调查分析法16—SD法[J].中国园林,2004(10):54-58.

[8]朱国庆.成都市城区主要道路绿地植物景观的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2.

[9]祝利雄.城市道路绿地植物群落分析及景观优化[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9.

[10]张莹莹.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色彩的控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2,30(3):18-24.

[11]林丹丹.广州新旧城区道路绿地植物配置对比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3.

[12]吴相.注重道路绿化提升城市品位——浅谈盐城市道路绿化建设[J].江苏城市规划,2010(2):41-43.

[13]林鸿辉,代色平,刘湘源,等.广州城市道路绿化存在问题和改进建议[J].广东园林,2006,58(3):36-39.

[14]马翔.阜阳市居住区道路绿地观赏特性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9):181-183.

[15]李智琦.武汉市城市绿地植物多样性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5.

[16]李房英.福州市道路绿地的调查与分析[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4,24(1):50-53.

[17]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茶业卷编辑委员会.中国农业百科全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8.

[18]亚历山大.建筑模式语言[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

The Quantitative Research on the Appreciation of Urban Roads′ Greening Indicators ——With the Status Quo of Haikou City Road as an Example

YUAN Ting,LIN Shiping

(CollegeofHorticultureandLandscapes,HainanUniversity,Haikou570228,Hainan,China)

A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urban roads′ greening,ornamental value has always been judged and described based on subjective feeling.This study atempts to begin with five factors ranging from the plant species diversity,the plant mass,greening rate,the plant′s seasonal aspect to the plant storeys.Taking Haikou City as a research object,the basic data of the roads′ greening has been gained.Through the contrast analysis,the study on the appreciation of roads′ greening thus can be conducted with quantitative analysis,leading to an improvement in the design way of the appreciation of urban roads′ greening.

greening urban roads;ornamental index;factor of influence;plant species diversity;biomass;greening rate;seasonal plants;plant storeys

10.13428/j.cnki.fjlk.2017.01.027

2016-07-13;

2016-08-29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岛屿范围内慢行旅游廊道系统的构建基础性研究,412104)

袁婷(1992—),女,安徽池州人,海南大学风景园林学在读硕士,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E-mail:158042509@qq.com。

林世平(1972—),男,江西南康人,海南大学副教授,硕士,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工程研究。E-mail:276725059@qq.com。

S731.8;P901

A

1002-7351(2017)01-0121-08

猜你喜欢

绿地率观赏性城市道路
城市道路拓宽改造设计探讨
城市道路照明电气设计常见问题探究
城市道路清扫之我见
水泥搅拌桩在城市道路软基处理应用中的思考
2019春节档观众满意度创同档期新高,《流浪地球》观赏性居历史调查影片第一位
中小学幼儿园用地绿地率控制研究
城市建成区绿地率并非越高越好
南京市建设用地绿地率影响因素分析
观赏性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运用
从家居风水谈观赏性植物室内摆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