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干预在小儿斜视术后的应用价值

2017-09-15张洁莹郭立云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29期
关键词:斜视躁动苏醒

周 圆,张洁莹,郭立云,宋 妤,胡 敏*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云南 昆明 650021)

・儿科护理・

心理干预在小儿斜视术后的应用价值

周 圆,张洁莹,郭立云,宋 妤,胡 敏*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云南 昆明 650021)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在小儿斜视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3月在我院眼科治疗的小儿斜视术后患儿12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术后躁动发生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麻醉恢复情况及在院期间治疗配合积极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17.7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71%,且观察组术后PACU滞留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0、20、30 minPAE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恶心呕吐、烦躁、哭闹等发生率明显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在小儿斜视术后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能够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术后苏醒质量,减少躁动的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小儿斜视;心理干预;应用价值

小儿斜视手术是眼科常见的小儿疾病,手术治疗的常见的方式之一。手术一般时间较短,但操作要求精细,为防止患儿术中发生乱动,通常需要全身麻醉,以实现完全制动。但患儿大多心理较为脆弱,对手术的恐惧以及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容易发生哭闹、害怕、不配合的现象,使得手术难度增加,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也加大[1]。因此,针对患儿的心理特点给予心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着重分析心理干预在小儿斜视术后的应用价值,以提高患儿的心理适应能力,降低各项手术不良反应发生,现具体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儿及家属减少术前的顾虑及术后的健康宣教,通过肢体语言的沟通,包含适当的对患儿的拥抱动作、微笑表情、真诚的眼神,进一步拉近与患儿及家属直接的距离,增强彼此信任感[3]。④第二天术后检查,统一安排主任亲自查房,并有专门的护理人员陪同检查,此举是为了让患儿及家属感受到每一个医护人员对每一名患者的重视及尊重,大大提高了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并能在检查中对患儿家属的提问进行耐心解答,以此达到有效沟通和及时解决问题的效果[4]。⑤护理人员还为每一位小患者精心准备小礼物赠予术后的患儿,其目的是为了对患儿进行鼓励及奖励机制,增强患儿的配合度及康复的信心,进一步的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的同时,也为患儿及家属体现着科室人性化管理带来的改变。⑥专门制作卡通的健康宣教单,标注了明确的出院注意事项、复诊时间、相关医生的出诊时间以及门诊复诊预约挂号流程,以便患者收藏和查看,提高复诊率[5]。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儿苏醒后躁动发生率,观察患儿麻醉恢复室(PACU)转出时间,根据Ramsay镇静评分,Ramsay≥9分即可离开PACU;采用3~12岁之间的孩子是否适用此评分(通用评分,可用)评价苏醒期质量,总分20分,得分越高表示苏醒期躁动越明显;记录术后有无恶心呕吐、哭闹、烦躁等不良反应发生。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3月在我院眼科治疗的小儿斜视术后患儿12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62例。观察组男33例,女29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4.5±1.2)岁;对照组男34例,女28例,年龄3~10岁,平均年龄(4.9±1.4)岁;所有患儿均符合小儿斜视诊断标准,经眼部检查确诊,均需采用手术治疗,术前无药物过敏及哮喘史、无上呼吸道感染、无认知功能障碍;比较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手术方法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常规病情护理、病房管理、健康宣教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①对儿童病房是装饰改造,温馨舒适带有卡通趣味的病房,让患儿减少了环境改变的陌生感和对医院环境的抗拒心理[2]。②利用动画片的方式陈述术后眼保健知识及健康宣教,大大提高了患儿的兴趣及记忆,加深印象,进一步提高术后不良事件及感染的几率,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效率。③在住院期间,护理人员通过对自身专业知识的提高和礼仪沟通能力的加强,进一步的考虑患儿及患儿家长的心理状况,通过语言沟通:包括口头交代、书面签字认可、图片或动画的讲述,用心为患

2.1 两组患儿术后苏醒躁动发生率及PACU滞留时间比较

观察组术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17.7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71%,且观察组术后PACU滞留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术后苏醒躁动发生率及PACU滞留时间比较(,min)

表1 两组患儿术后苏醒躁动发生率及PACU滞留时间比较(,min)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PACU滞留时间(min)观察组 62 11(17.74) 35.45±5.23*对照组 62 24(38.71) 41.68±6.15组别 n 苏醒躁动发生率[n(%)]

2.2 两组患儿术后PAED评分比较

观察组术后10、20、30 minPAE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术后PAED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儿术后PAED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术后10 min 术后20 min 术后30 min观察组(n=62) 11.2±2.3 10.3±1.7 8.1±1.4*对照组(n=62) 13.9±2.8 11.8±2.1 9.6±1.9

2.3 两组患儿术后各项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术后恶心呕吐、烦躁、哭闹等发生率明显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术后各项不良反应比较(n,%)

3 讨 论

小儿斜视手术需要全麻,患儿在从麻醉状态中苏醒后,容易因适应能力低下、术后眼部包扎不能视物等造成严重负面情绪,给患儿的术后恢复带来不良影响。心理干预的实施由护理人员针对患儿的心理特点给予心理情绪抚慰、加强沟通交流等,促进患儿情绪的稳定,减轻患儿对手术恐惧,提升情绪控制能力,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17.7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71%,且观察组术后PACU滞留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0、20、30 minPAE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恶心呕吐、烦躁、哭闹等发生率明显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证明在小儿眼科护理中采用有效的心理干预效果显著,有效的改善患儿及家属的焦虑、恐惧、排斥、自卑的情绪,有助于患儿及家属的积极配合治疗,加强医患信任度,提高优质护理质量,可以在儿童眼病组的广泛应用。

[1] 耿文丽.优质护理在眼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08(1):245-255.

[2] 黄 颐.我国儿童心理研究现状述评[J].四川精神卫生.2015.28(5):385-386.

[3] 饶亮芳.儿童心理在儿童保健中的重要性[J].中国保健营养,2012,11(753):4847-4848.

[4] 张晓芳.新理念护理在眼科护理中的特殊意义[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9,7(4):152-153.

[5] 林文莹.心理护理在眼科护理中的应用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5):201-211.

[6] 王 娜,蒋丽丹,罗桂琴,等.心理干预对学龄前儿童斜视矫正手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5(7):112-114.

本文编辑:刘欣悦

R473.72

B

ISSN.2096-2479.2017.29.117.02

周圆(1984.07.-),女,云南昆明人,护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儿眼科、眼视光学

胡敏(1974.09.-),男,湖北分,副主任医师,博士,研究方向:小儿眼科、眼视光学,

通讯地址:云南省昆明市青年路176号,邮编:650021。 项目编号:8156016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视锥细胞可塑性及视觉传导神经通路在树鼩形觉剥夺性弱视形成中的作用;

猜你喜欢

斜视躁动苏醒
植物人也能苏醒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绿野仙踪
道路躁动
会搬家的苏醒树
弱视和斜视先治哪个?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
白内障术中局部注射麻醉导致的术后斜视及治疗
下斜肌切断术与下斜肌转位术治疗V征斜视的效果比较
安徽农化:在变革与躁动中坚守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