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细化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

2017-09-15陈小兰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29期
关键词:几率颅脑精细化

陈小兰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江苏 盐城 224100)

精细化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

陈小兰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江苏 盐城 224100)

目的 探讨对接受肠内营养治疗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行精细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108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精细化组和常规组,各54例。常规组行传统护理干预,精细化组行精细化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几率以及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精细化组发生并发症几率5例(9.26%)显著低于常规组14例(25.93%),精细化组的GCS评分(9.42±4.45)分显著高于常规组(7.18±3.74)分,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重症脑损伤患者行精细化护理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患者的预后恢复。

精细化护理;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通常处于一种高代谢、高分解的状态下,患者机体呈现负氮平衡状态,除此之外,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通常存在颅内压增高、意识障碍、偏瘫以及胃粘膜损伤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进食,早期肠内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利于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快速恢复,因此,给予肠内营养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与此同时,给予患者精细化的护理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腹胀、腹泻、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患者的病情恢复[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108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精细化组和常规组,各54例。其中,常规组男性30例,女性24例,年龄为22~64岁,平均年龄(48.32±14.25)岁;精细化组男性32例,女性22例,年龄为24~68岁,平均年龄(48.78±14.56)岁。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常规组行传统护理干预。

精细化组行精细化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患者在患病期间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等负面心理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恢复。此时,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及时消除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不良心理情绪,进而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和依从性,利于患者的病情恢复;②鼻饲管护理。每间隔8 h检查患者鼻饲管位置,及时调整或者更换鼻饲管位置,确保管腔畅通,输注前、后分别使用20~50 mL的温水冲洗管腔;③胃余量护理。每间隔4 h监测一次胃残余量,若患者胃残余量>100 mL时,则提示为胃潴留,此时暂停输注或者延迟输注。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胃肠蠕动功能,给予胃肠道动力药物;④感染护理。各项护理操作过程需要确保清洁和卫生,同时,进行口腔护理干预,4次/d,进而达到清洁口腔的目的,清除患者口腔异味;⑤后期观察。在实际输注的过程中,若患者出现呼吸急促、呛咳以及咳痰等症状时,则需要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腹痛症状,同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体温或者排便性状变化等情况;⑥生命体征的观察。在进行肠内营养治疗的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在8.3~10.1 mmol/L之间,同时,密切监测患者血气分析、凝血功能、液体平衡以及肝肾功能等指标的变化情况。

1.3 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几率以及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的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²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几率

精细化组发生并发症几率5例(9.26%)显著低于常规组14例(25.93%),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并发症发生几率比对[n(%)]

2.2 比较两组GCS评分的变化情况

精细化组的GCS评分(9.42±4.45)分显著高于常规组(7.18±3.74)分,t=2.832,P=0.006。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重症颅脑损伤主要是由于继发性或者原发性原因所引发的一种重度颅脑损伤疾病[3]。通常情况下患者处于应激状态,由于代谢功能的异常,将会导致患者出现代谢性酸中毒的情况,由于大量乳酸堆积在患者的脑组织中,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和预后恢复情况。通过给予精细化的护理干预,能够减少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4-5]。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精细化组发生并发症几率5例(9.26%)显著低于常规组14例(25.93%),精细化组的GCS评分(9.42±4.45)分,显著高于常规组(7.18±3.74)分,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行精细化护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利于患者的预后恢复,减少腹胀、感染以及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发生。

4 结 语

言而总之,通过行精细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重症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病情恢复。

[1] 朱淑萍,曹丽芬,吴海峰,等.精细化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7):1586-1588.

[2] 邹依然,杨 佳.预见性护理联合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6):192-194.

[3] 李 丽,李淑君,孙 翠.综合性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5,35(5):815-819.

[4] 李景烨.760例重型颅脑损伤后下肢静脉血栓的成因分析及临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0):204-205.

[5] 郑美仙,颜雅燕,李普明.临床护理路径在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55):10975.

本文编辑:刘帅帅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29.28.02

猜你喜欢

几率颅脑精细化
睡眠不好可能会增加青光眼的发病几率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Finding the Extraterrestrial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晒后修复SOS
晒后修复SOS
如何打造精细化立法产品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