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输液治疗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建设模型与实践探讨

2017-09-15关琼瑶李高峰杨寿涛李园园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培训基地专科输液

关琼瑶,李高峰*,杨寿涛,李园园

(云南省肿瘤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云南 昆明 650118)

静脉输液治疗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建设模型与实践探讨

关琼瑶,李高峰*,杨寿涛,李园园

(云南省肿瘤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云南 昆明 650118)

目的 探讨总结静脉治疗(简称静疗)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建设的思路与实践效果。方法 通过输液现状调查,分析基地建设优劣,构建基地模型,并加强基地监测和评估。结果 医院领导重视基地建设,形成了科学可行的静疗专科培训基地培训方案,培训学员满意。结论 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应以专科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实用型专科护士为目标,在完善基地管理架构的前提下,方可有效落实计划、保障培训效果。

静脉输液;基地;建设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静脉治疗领域新的理念、技术、方法、材质、用品、设备等不断涌现,逐渐显示出在挽救患者生命、促进患者康复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已成为一项基本且应用最为广泛的护理实践活动,并发展为一个涉及多学科知识的专业领域[1]。为推动我省静脉输液治疗护理技术向标准化、专科化、科学化发展,满足各类患者静脉输液治疗需求,提高患者对护理技术的满意度。2014年我院结合实际向省卫计委申请成立“静脉输液治疗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并获得批准。结合国家卫计委颁布的行业规范《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基地制定了培训方案,采取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开展培训。目前已举办静疗专科护士培训3期,培养专科护士80余名,促进了各级医院静脉治疗护理技术的发展。现将基地建设思路总结如下。

1 现状调查分析

静脉治疗护理现状:静脉治疗随着临床静脉用药的不断增多,实施静脉输液的病人比例高达85%以上,静脉输液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医疗护理质量。在护理工作中,几乎所有护士都遇到过静脉输液的疑难问题,遇到穿刺难题尤为棘手。对一些老年慢性疾病患者、肿瘤化疗患者、需要长期进行肠外营养治疗的患者等,静脉血管通道已成为他们的生命线。中华护理学会2013年调查全国27个省市147家三级医院584个科室输液现状,结果:在PIVAS配制静脉药物、肠外营养(PN)、抗肿瘤药物的医院分别占49.7%、51.0%、49.0%,输液港、中长静脉导管应用普及率不足40%,头皮钢针、静脉留置针仍用来输注腐蚀性、高渗性药物,静脉药物配置的安全性有待提高,穿刺工具的选择不够合理,感染控制不够规范,导管维护不够恰当[2]。2015年对我省9家医院输液现状进行调查,结果:住院患者中静脉输液占73.09%(三级医院75.45%,二级医院70.77%),钢针使用率66.92%(三级医院58.39%,二级医院83.0%),钢针输注腐蚀性药物占22.52%(三级医院9.45%,二级医院13.07%),静脉输液导管维护不规范占28.33%(三级医院24.38%,二级医院3.95%),输液并发症发生率8.37%(三级医院7.21%,二级医院1.16%)。2014年国家卫计委颁布了《静脉输液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统一了全国静脉治疗护理规范。但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目前我省静脉治疗护理还存在较多问题。因此,成立云南省静脉输液治疗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培养一批专业的、技术过硬的、规范的静脉输液治疗专科护士势在必行。静脉输液治疗专科护士可有效解决病人的静脉穿刺难题,及时解决静脉输液治疗中的各种并发症,规范、引领静脉输液护理操作,全面提高输液护理质量,减少患者因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保障输液安全。专科护士培训已经成为当前护理领域研究及发展的重点项目。

2 基地建设现状分析

2.1 基地建设影响因素分析

(1)不变因素分析

医院正处于跨越式发展、全面提升内涵的快速发展时期,医院领导高度重视亚专科的发展,提出了专科护理发展的思路。对基地建设有利的、不变的因素如现代医疗护理的主导观念、专科护理发展趋势、省内各级医院对专科护士的需求、医院护理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已有的教学设备、教学产地、培训师资队伍、静脉治疗新技术等,为基地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保障,能够满足培训所需的物力、人力和技术保障。

(2)可变因素分析

医院虽然已把护理纳入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但依然存在一些可变的因素,不确定因素将会影响基地建设规划的落实,如还未到位的建设资金,可能会延误新设备的购买;护理人力资源不足,会影响临床实践带教的质量;基地新成立,知名度不高,会影响学员招收等。

2.2 基地建设的优势与机遇

(1)可持续的优势

我院从1994年开展CVC深静脉置管技术,1998年开展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技术(PICC),2011年开展了静脉输液港技术,解决了多数患者静脉穿刺难题,积累了丰富的静脉输液护理经验。2010年,护理部成立了静脉输液护理学组,专门负责全院静脉输液护理技术的培训、考核、管理工作。静脉输液护理学组由23名护士组成,树立了“用心呵护,畅延生命”的护理理念,转变了静脉输液观念,并将组员分为教学组、操作组、信息组和科研组,小组成员除具备一定的临床经验、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外均有较高的静脉穿刺技术和导管维护技巧。2013年,医院开设了静脉输液治疗专科门诊,负责全院静脉穿刺困难病例的置管、导管维护、会诊、并发症处理等。该门诊的成立贴近了国际静脉输液水平,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提升了病人满意率;规范了静脉置管技术,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效减少医疗耗材,控制医疗支出,最终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静脉输液治疗专科护士培训基地”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力量和技术保障。

(2)机遇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开始关注静脉输液治疗技术的发展,本省尚缺乏该领域的专科护士,培训基地的建立将进一步促进我院及省内静脉输液治疗护理技术的发展,有效保证患者输液安全,逐步规范全省静脉输液专科技术,同时也有利于探索新技术、新方法的使用,为护理科研提供研究平台。同时,培训收费会为医院带来一定的资金收益,以支持医院医、教、研全面发展。

2.3 基地建设的困难与挑战

(1)存在困难

医院目前护理人员紧缺,教学人员的教学工作与临床护理工作会产生冲突;医院在护理教学设备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部分专科护士培训设备不能及时购买;同级培训基地医院建院时间长,培训师资雄厚,培训经验丰富,社会影响力大,会影响我院的基地招收学员,增加培训人力成本。

(2)挑战

要做到临床护理工作与培训带教两不误,这不仅对临床一线管理者及临床教学骨干是一个挑战,更是在考验管理部门对护理工作全方位统筹规划的能力。基地负责人要具有较好的组织沟通与协调能力,希望通过基地建设工作,加大医院领导对专科护理发展的认识及重视程度,促使医院加快投入经费购置专科护士培训的相关设施、设备,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

3 基地建设构思与模型

通过全面分析,征集医院领导及同行专家意见,医院有了基地建设的整体框架,建立专科护士培训基地的组织架构。

3.1 根据医院现状,制定基地建设标准,完善基地信息,明确管理部门与人员分工、职责、培训目标与功能任务。组建师资队伍,设计管理组织架构图表(见表1),完善机构与管理成员的信息登记,健全基地组织管理机构,为基地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

表1 静疗专科护士培训基地管理组织架构表

4 基地建设的监测和评估

4.1 医院向云南省护理学会申请,成立了“云南省静脉输液治疗护理专业委员会”,我院为主任委员单位,委员由各大医院护理专家组成,专委会整合了各家医院人力资源,可邀请委员定期到我院指导基地建设工作,促进我院基地发展。我院成立了静脉治疗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指导医院静脉治疗专科技术的推广及使用,管理和研究静脉输液治疗新技术;组织静脉输液技能培训,开展新业务,新技术;组织申报临床输液治疗科研课题;考核评估培训基地的建设、制度落实、人才培养及效果。

4.2 医院基地建设由分管护理的副院长负责,指导基地办公室进行基地的管理、组织、计划与协调工作。首先由护理部牵头成立了“专科护理管理委员会”和“护士教育培训管理委员会”,负责完成基地的建设工作,协助基地办公室制定静脉输液操作技术标准及考核标准,定期修改基地教学计划及培训内容,满足学员培训需求,委员会成员还承担基地的日常监管工作。基地建设具体工作由基地办公室负责,办公室主任在基地主任的指导下开展管理及组织培训工作。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商议培训基地建设情况,及时发现影响培训的问题,调整并修订方案。

4.3 委员会通过讨论与论证,制定可行的专科护士培训方案,根据国家《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编写培训教材。实施《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可规范护理行为,保障输液治疗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3]。按计划基地每年举办一期培训班,每期招收学员30名,培训时间为二个月,一个月理论学习,一个月临床实践。组织制作培训讲义资料与操作光盘,收取的培训费用用于培训费、教材、光盘、实习带教、租用产地等日常开支。精心选拔培训师资,要求负责理论授课人员须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工作认真,在本领域工作10年以上,本科学历,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或高级职称;负责技能培训的人员须具有静脉输液治疗专科护士培训合格证或专科护士资格证书,具有丰富的操作经验。学员经过理论学习与操作培训,并完成临床实习,考核合格后由上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云南省静脉输液治疗专科护士培训合格证书”。每期培训结束,由委员会组织召开学员座谈会,收集意见和建议,对培训工作进行评价,以进一步完善培训方案。

4.4 充分运用各种媒体如电视、广播、医院网站、平面广告等宣传培训基地情况、培训安排、培训计划、专科发展、科研成果等,加大医院专科技术宣传力度,提高医院专科护理的知名度,吸引省内外学员参加培训,促使基地培训工作正常运行。在基地建设的过程中,医院内部也要加强本院护士的专科技能培训,培养更多合格的静疗专业人员,推进医院静疗专科更好地发展,累积经验,提升专科实力,为以后申请国家级基地打下基础。

4.5 基地办公室根据建设方案,有计划地开展工作。首先进行专科护理技术培训场地、基础设施、培训设备的配置,为学员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同时选派骨干护士到国家级基地学习培训模式,引入新技术、新理念、新方法,充实和提升现有师资,提高带教水平与技术能力。目前已举办3期培训班,培训学员80余名。通过问卷调查,学员对基地培训工作较满意。后期追踪反馈,学员回到所在医院后均已独立开展新技术,并积极组织本区域护士进行专业培训,起到了引领作用。在基地建设中,我院始终以专科人才需求为导向,整合多方实力,争取多部门、多学科协作,以培养实用型专科护士为目标,通过全面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保障了基地良好运行。

通过评估我院培训的专科护士的综合能力,证明我院静疗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建设模型是科学、合理、可行的,培训效果满意,可为其它医院专科护士培训基地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1] 吴欣娟,孙文彦,曹 晶.规范静脉治疗 保障患者安全—《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的起草与编制.《中国护理管理》,2013,13(3):1-3.

[2] 孙 红,王 蕾,关 欣,等.全国部分三级甲等医院静脉治疗护理现状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0):1232-1237.

[3] 李艳红,计敏利.实施《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对保障输液治疗安全的影响.《湖南中医杂志》,2015,31(5):125-128.

本文编辑:王 琦

R47

A

ISSN.2095-8803.2017.10.187.03

关琼瑶(1971-)女,云南富民人,副主任护师,硕士,研究方向:从事护理管理与临床护理。

李高峰,男,主任医师

猜你喜欢

培训基地专科输液
国外住院医师培训基地认证实践的特点与启示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对探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证的启示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评估与认证一体化实施的思考
美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证介绍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