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产妇产后乳胀发生率中的应用

2017-09-15杭小红陆松蕾蔡晓燕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品管圈母乳喂养乳房

杭小红,陆松蕾,张 娟,蔡晓燕

(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江苏 南通 226000)

·妇产科护理·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产妇产后乳胀发生率中的应用

杭小红,陆松蕾,张 娟,蔡晓燕

(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江苏 南通 226000)

目的 观察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产妇产后乳胀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分析2016年4月10日~2016年5月30日在我院分娩的68例产妇临床资料,在产科病区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降低产后乳房胀痛发生率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导致产后乳房胀痛发生率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通过拟定活动计划书对导致产后乳房胀痛发生率的因素进行干预。结果 活动前产妇产后乳房胀痛发生率69.1%,活动后降至25%,活动前后产后乳房胀痛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产科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利于降低产后乳房胀痛发生率,对提高母乳喂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品管圈;产妇;乳胀

母乳喂养是所提倡的婴儿期的最佳喂养方式,不仅易于消化吸收,而且营养丰富,且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对婴儿的免疫和调节生长具有重要的意义[1]。产妇产后乳胀的发生,造成母乳喂养率降低,影响母婴的情感交流,并且会增加产妇的疼痛,降低母乳喂养意愿。因此,减少产妇产后乳胀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发展,品管圈应运而生。运用品管手法和工具,解决现状存在的问题,以达到改善现状的目的[2]。收集2016年4月10日~2016年5月30日在我院分娩的68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观察我科开展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产妇产后乳胀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6年4月10日~2016年5月30日在我院分娩的68例产妇临床资料,产妇年龄23-36岁,平均年龄(25.18±2.16)岁;新生儿男性38例,女性30例;24例剖宫产,44例自然分娩。

1.2 方法

1.2.1 成立品管圈小组

于2016年4月,成立品管圈小组,小组由8名护师组成,所有圈员均经过品管圈知识培训及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的规范培训。圈名:给予圈。

1.2.2 主题选定

产科护理工作中母乳喂养是一项重要的护理内容,多数产妇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及时进行哺乳,导致乳房胀痛的发生,不仅影响母乳喂养,而且增加产妇的痛苦,降低了临床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全体圈员依据品管圈选题原则,即护士重视度、急迫性、可行性、圈员能力,对提出的5个问题(降低新生儿脚圈脱落发生率、提高护理文件书写准确率、降低产妇产后乳胀发生率、降低钢针使用率、提高护理记录的完整性)进行评分对比,最终将“降低产妇乳房胀痛的发生率”作为本次活动主题。

1.2.3 现状把握

圈员在开始收集资料时依据如下八个基本条件:早接触早吸吮、母乳喂养宣教情况、按需哺乳情况、产妇信心、乳头条件、剖宫产及器械助产、家庭支持、催奶饮食进行查检评分。

1.2.4 现状调查

对2016年4月10日~2016年05月30日在我院产科病区住院分娩的68例产妇乳房肿胀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的包括姓名、年龄、分娩史、分娩方式、乳房胀痛发生时间和乳房胀痛原因,见表1。

表1 乳房肿胀调查表

1.2.5 目标设定

改善重点:相关母乳喂养知识不足+未按需哺乳+过度营养(所占比例46.81%+23.4%+17.02%=87.23%);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69.1%-(69.1%×87.23%×65%)=30%[3]。

备注:圈能力由护士投票算出,一共8名护士,根据科室的实际情况,觉得我们能独立完成的得5分,需要一个部门帮助的得3分,需要两个或以上部门帮助的得1分,最后统计得分26分,除以总分40,算得圈能力65%。

1.2.6 对策拟定及实施

(1)病区规范个性化健康教育计划;语言通俗化,利于患者家属理解;宣教形式多样化;多向患者说明健康教育对产后恢复的重要性。

(2)设计产科专用宣教单,图文并茂。并使用模拟娃娃进行母乳喂养宣教;将喂奶列入工作流程,产后第一天责任护士主动协助喂奶;指导正确催乳时间做到按需哺乳,饮食指导细致到具体食物;指导母婴分离产妇定时挤奶,排空乳房;产妇乳胀时帮助热敷并挤奶15~20分钟每次。

(3)提高每位护士的质量意识,有效落实质控计划;病区多开展质量培训;护士长及时反馈和总结病区产妇乳胀病例,认真分析,及时整改;要求每位护士都要以PDCA模式及时评价自己的每一项工作,做好自我整改;将质控结果与当事人及质控组成员绩效挂钩。

(4)统一母乳喂养宣教材料并掌握;每月定期技能培训;将母乳喂养知识纳入新护士考核中。

1.2.7 效果观察

采用乳房胀痛调查表,调查2016年07月10日~2016年08月15日期间在我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52例产妇。目标达成率=(品管圈后一品管圈前)/(目标值一品管圈前)×100%=(25%-69.11%)/(30%-69.11%)×100%=112.7[4]。

1.3 乳房胀痛的诊断标准

产后3天内,因淋巴和静脉充盈,乳腺管不畅,乳房逐渐胀实、变硬,触之疼痛[5]。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有形结果

活动前产妇产后乳房胀痛发生率69.1%,活动后降至25%,活动前后产后乳房胀痛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活动前后产后乳房胀痛发生率

2.2 无形结果

(1)护理人员对品管圈活动的运用和内容了解有明显的提升。(2)护理人员团队精神提高。(3)护理人员沟通与协调能力提高,与患者建立了互相信任的关系,患者和家属护理满意度提高。(4)护理人员对如何预防乳头皲裂,如何正确母乳喂养的知识了解明显增强。(5)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创造力。

3 讨 论

3.1 品管圈活动的意义

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增加了产科病区对母乳喂养知识的掌握,并且明确了产妇乳房胀痛的主要原因,为预防和干预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促进了产科母乳喂养知识的规范化、标准化。

3.1.1 降低了产后乳房胀痛发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

本文以上研究显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使每个圈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促进了护理人员对产妇产后乳胀发生原因的认识。同时针对性的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有效降低了产后乳房胀痛发生率,减轻了产妇的痛苦,促进了母乳喂养的实施,有效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6]。

3.1.2 提高了产妇和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使护理措施有计划、有预见性的进行,保证了护理质量,并且利于护理人员之间的协调,弥补了传统护理的不足。同时使患者主动的积极配合各项护理措施,并且加强对产后乳房胀痛相关知识的了解,减少了护理纠纷的发生,提高产妇和家属的护理满意度[7]。同时提高护理人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积极性,改变了以往被动服从护士长管理的局面,大大改善了临床护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2 预防产后乳胀及改善措施

(1)入院后重点评估孕妇乳房和乳头条件,有乳头凹陷的提前备好乳贴。(2)按需哺乳,定时挤奶,教会挤奶方法及吸奶器的使用,帮助统一保管带入的奶瓶奶粉。(3)提高责任护士协助喂奶的意识,将协助喂奶列入工作流程。第一天必须由责任护士协助产妇母乳喂养,教会相关母乳喂养姿势,正确的含接方法,责任组长负责考核。(4)泌乳高峰期为48~72小时,指导其一周内不大量进食汤类,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猪蹄汤和老母鸡汤禁食。(5)发生乳胀者指导冷热敷交替,如土豆片、卷心菜。(6)更新新进护士与轮转护士及长期休假后返岗护士的培训计划,每周定期技能培训,并将母乳喂养知识纳入新护士周考核中。(7)每天早晨交接班时护士长检查病区产妇有无涨奶并收集产妇及家属反馈,及时发现问题,落实到个人并及时解决。

3.3 检讨与改进

3.3.1 提高预防产妇乳胀的管理

建立健全的预防产后乳胀健康宣教的标准。定期调查,加强培训。严格检查与考核,尤其是轮转的新护士。对于与产妇沟通能力欠佳的护理人员,应加强练习,向沟通能力较强的护士学习经验。同时多做调查研究,收集文献资料。责任组长随时抽查,必要时实行奖惩制度。

3.3.2 提高预防产妇乳胀的活动与形式

做好早吸吮、早接触、早喂养,按需哺乳发放并张贴相关宣教资料。同时可使用模拟娃娃来进行演练,增加产妇喂养姿势的掌握。在护理中应加强个别指导。可制定健康宣教手册,作为学习及宣教资料。对于部分缺少健康宣教知识,不积极配合的产妇,应加强健康宣教,可通过播放健康宣教短片来促进产妇的学习。同时应依据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统筹安排,弹性排班。

3.3.3 提高预防产妇乳胀的巩固与跟踪服务

加强出院指导,做好延伸服务,并坚持定期随访。对于不能坚持的产妇,可在出院指导单上写明坚持正确母乳喂养的好处。同时做好资料登记与保管,尤其是乳胀患者,并加强定期随访。可采取微信,打电话随访及家访等方法了解产妇乳胀情况。

3.3.4 完善产科上岗制度

对于产科在岗的全体医护人员,进行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的学习,并进行定期考核,要求每3年进行1次复训。对于新进的护理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培训,并通过考核。

3.3.5 加强母乳喂养宣教

制定产妇母乳喂养宣教视频、手册,便于产妇的学习。同时定期开设团体宣教课,促进产妇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护理人员可通过调查了解产妇对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的掌握,进行动态干预。

4 体 会

研究结果显示,活动前产妇产后乳房胀痛发生率69.1%,活动后降至25%,活动前后产后乳房胀痛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产妇产后乳胀发生率中应用效果理想,有效降低了产妇产后乳胀发生率。

总而言之,应用品管圈活动,可预防和降低产后乳胀的发生,并且从根本上解决了产后母乳喂养问题,持续改进了产后乳房胀痛的预防,实现了品管圈活动临床应用价值。同时品管圈活动在我科室处于初始阶段,在活动期间仍然存在一些问题[8]。今后我们要不断总结临床经验,并针对品管圈活动开展的经验,不断探索和完善,有效保证每一个阶段的顺利进行。同时不断完善预防和改善产后乳房胀痛的措施,以期为产妇提供最全面、最优质的护理服务。此外,品管圈活动完成后,需要护理人员一如既往的坚持,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品管圈活动的目的。

[1] 候燕文,李 艳.护理干预对减轻产后乳房胀痛的研究进展[J].2008,5,22.

[2] 金 璇,何 仲.护理干预对产后乳房胀痛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1,12(36):4076-4077.

[3] 郭俊峰,王剑英.护理干预对减轻产后乳房胀痛的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6):3047-3048.

[4] 吴小红.产后奶胀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3,8(16):170-171.

本文编辑:王 琦

R473.71

B

ISSN.2095-8803.2017.10.99.03

猜你喜欢

品管圈母乳喂养乳房
关爱乳房健康 从认识乳痛做起
母乳喂养需要清洁乳房吗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我用了20天追成全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 好处多多
林姗:母乳喂养是幸福的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
消除母乳喂养10个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