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锻炼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做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2017-09-15王玉珍杨武梅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肢体脑出血

王玉珍,杨武梅

(吕梁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山西 吕梁 033000)

康复锻炼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做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王玉珍,杨武梅

(吕梁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山西 吕梁 033000)

目的 探讨应用康复锻炼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总结应用体会。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与常规治疗与护理,在此基础上给与观察组患者康复训练,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肢体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均无差异,经过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提升,且观察组两项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程度要好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也较对照组强,差异显著。结论 康复锻炼应用于急性脑出血治疗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较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也有了较大提升,其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改善,应进一步推广应用。

肢体功能;康复锻炼;急性脑出血

脑出血是临床上较为常见较为严重的一种心脑血管疾病,导致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是脑实质内血管破裂,此病具有起病急骤、病情凶险、高死亡率等特点[1],患者在发病时因颅内压骤然升高而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意识丧失等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2]。伴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此疾病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但患者由于脑神经功能受损,预后较差,多存在肢体或语言障碍[3],为探讨应用康复锻炼在急性脑出血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中的临床疗效,本文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数据资料主要来源于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均为41例。观察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41~73岁,平均年龄(52.71±5.74)岁。对照组男20例,女21例;年龄42~79岁,平均年龄(57.46±6.82)岁。对两组研究资料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资料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给与所有患者常规治疗护理措施,在此基础上,给与观察组患者康复训练:(1)在恢复初期,患者身体较为虚弱,应避免过度伸展或训练,协助患者注意肢体的正确摆放,为患者按摩患肢肌肉。随着病情的好转,以循序渐渐的原则给与患者床上训练,由健侧到患侧,幅度由弱到强,进行关节屈伸、内旋等被动活动;下肢运动主要以屈伸、外展及桥式训练为主,30 min/次,2~3次/天;当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可逐步增加训练难度与强度(2)语言功能康复训练:坚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注意循序渐进、由简到难的顺序,强化患者发音训练,增加患者的词汇量及发音;指导患者及家属多看电视、听广播,并对听到的内容进行复述及模仿,以锻炼其听力及语言功能。

1.3 观察指标

采用Fugl Meyer量表(FMA)对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进行评估;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肢体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前对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组评分无差异,患者的肢体功能处于同一水平,采取不同治疗措施后,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较治疗前均有大幅度提升,差异显著(P<0.05),对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肢体功能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肢体功能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肢体功能评分比较(±s,分)

注:*表示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41) 38.43±7.67 86.43±6.72*#对照组(n=41) 37.91±6.02 74.33±5.47*

2.2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

治疗前对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组评分无差异,经过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经过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s,分)

注:*表示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41) 22.15±3.74 79.42±4.21*#对照组(n=41) 25.36±4.18 65.80±5.72*

3 讨 论

研究表明,急性脑出血可严重损伤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影响患者的语言、肢体功能,患者预后较差。但中枢神经具有一定的自然恢复能力,在恢复期内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可使患者脑侧支循环建立,病灶周围组织重组,发挥大脑的可塑性。

本研究表明,应用康复锻炼进行肢体功能恢复的急性脑出血患者,其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进行比较显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康复锻炼应用于急性脑出血治疗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较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也有了较大提升,其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改善,应进一步推广应用。

[1] 刘永娟,廖燕桃,刘云娟,等.护理程序在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早期康复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12):141-142.

[2] 宋军利.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19):14-16.

本文编辑:刘帅帅

R473.74

B

ISSN.2095-8803.2017.10.83.02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肢体脑出血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