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束化护理应用于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探讨

2017-09-15韦艳萍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满意率感染率部位

韦艳萍

(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广西 桂林 541199)

集束化护理应用于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探讨

韦艳萍

(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广西 桂林 541199)

目的 观察集束化护理应用于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效果,探讨护理作用。方法 以我院68例患者及家属为观察对象,按照实验要求将其分为两组,对两组的护理效果以护理满意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率为5.88%,常规组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率17.65%,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显著高于常规组。另外,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7.06%,常规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82.3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常规组。结论 集束化护理应用于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效果良好,降低了手术部位感染率,护理作用明显,患者满意度高。

集束化护理;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护理效果

手术部位感染是手术后较为常见的院内感染现象,且感染率较高,手术部位感染后对患者的正常恢复有较大的影响,严重情况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有研究指出,集束化护理对院内感染防控有突出作用,能够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几率,对患者的正常恢复有良好的推进作用,提高患者的手术安全性[1-3]。本次实验中观察组患者给与集束化护理,常规组患者给与常规护理,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观察,对集束化护理的作用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5年5月~2016年7月以来收治的68例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实验要求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一组为常规组,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15例,年龄15~75岁,平均45岁,护理方法为常规护理;一组为观察组,男17例,女性17例,年龄14~76岁,45岁,护理方法为常规护理联合集束化护理。68例患者需行胃肠道手术的患者有20例,阑尾切除术30例,胆道和胆囊手术18例。对两组的护理效果以护理满意率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常规组

常规组给与常规护理,护理内容有:(1)术前准备,术前指导患者进行相关检测和注意禁忌事项,指导患者做好卫生清洁,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做好手术器材及手术室的无菌处理,降低感染风险。(2)术前健康教育,重点向患者讲解对应疾病知识、治疗方法、预期效果等,帮助患者掌握疾病防治办法;指导患者合理饮食、规律作息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利疾病的防治,维护患者的健康状态。(3)心理护理,心理护理贯穿于整个围术期,术前通过心理护理改善患者恐惧、抑郁等负面情绪,使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迎接手术治疗;术后患者在静养过程中易受到刺激而产生焦躁、不安以及抑郁等情绪,不利于患者的健康恢复,此时需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安抚,缓解其负面心理,以利于健康恢复。(4)一般护理,术中术后积极配合治疗要求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临床护理,落实各项基础护理工作,如指导患者养护方式、观测患者生命体征、检查辅助设备是否正常以及基础感染防治等,以降低并发症和其他意外风险的发生。(5)出院指导、患者出院时依据检测结果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指导,对其生活习惯和安全保护提出指导建议,帮助患者降低意外发生的几率,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状态。

1.2.2 常规组

观察组护理方法为常规护理联合集束化护理,即在常规组护理基础上增加集束化护理,主要的内容有:(1)预先成立集束化护理小组,制定对应管理办法,明确成员的权益。入选的小组成员主要为各科室精英护士及资深护师,共11名,共同开展集束化护理服务。(2)制定集束化护理方案、操作规范以及考评制度,并对小组成员进行综合培训,提高集束化护理水平。(3)制定集束化护理表格,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对护理内容和护理要求进行填表,并逐一落实,护理完成后由护理人签字确认后交由护理组长对护理质量进行抽检审核。(4)强化手术部位的检测,提高对手术部位的检测频率,密切关注患者的体征变化情况,做好护理记录,便于后续护理的开展。(5)做好外部协调工作和护理方法收集工作,提高患者的护理高效性、多样性以及安全性,以保证集束化护理措施顺利实施。

1.3 观察指标

以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护理满意率为观察指标对集束化护理的效果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办法

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率为5.88%,常规组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率17.65%,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显著高于常规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7.06%,常规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82.3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1 两组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率明显低于常规组,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显著,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对比表 [n(%)]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

通过问卷调查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的满意度也领先于常规组,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表 [n(%)]

3 讨 论

相对于常规护理,集束化护理将护理任务、护理过程、护理目标均通过书面形式进行了明确和细分,对护理责任有更严格的要求,对护理成员的护理专精度有较强的提升作用,通过一列的措施以增强集束化护理小组成员的沟通能力,使患者主动参与、配合集束化护理措施的实施,保证集束化护理措施的充分落实,最终达成护理目的[4-5]。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率为5.88%,常规组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率17.65%,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显著高于常规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7.06%,常规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82.3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集束化护理对手术部位感染有较强的预防和保护作用。

集束化护理与循证医学有密切关系,其护理能力尚有待于进一步探索,本次实验也反映了部分问题,如护理人员对集束化护理的掌握程度较低,在实施过程中效率较低,对护理进程有一定的影响;收集的护理方法、外部支持存在不确定性而有待验证等,对集束化护理均有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集束化护理应用于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效果良好,降低了手术部位感染率,护理作用明显,患者满意度高,值得积极探索并加以推广。

[1] 宛 丽.集束化护理应用于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4(14):1334-1336.

[2] 党学琴.集束化护理用于手术部位感染预防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5):227-228.

[3] 李翠霞.集束化护理手段对预防外来器械手术部位相关感染的效果探讨[J].健康前沿,2016,23(4).

[4] 叶 燕.集束化护理应用于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探讨[J].医学信息,2015(33):103.

本文编辑:刘帅帅

R473.6

B

ISSN.2095-8803.2017.10.78.02

猜你喜欢

满意率感染率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分析当归中不同部位有效化学成分
兰州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达94.14%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
不能在满意率百分比上盲目乐观——四川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首次评议代表建议办理情况更重实效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降低新生儿机械通气感染率的效果分析
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调查分析
BED-CEIA方法估算2013年河南省高危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