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不同卧床时间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及舒适度的影响分析

2017-09-15郭啊玲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22期
关键词:经股卧床舒适度

郭啊玲

(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宿迁 223800)

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不同卧床时间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及舒适度的影响分析

郭啊玲

(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宿迁 223800)

目的 研究探讨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后两种不同卧床时间对术后并发症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接受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的11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对照组58例介入治疗后术肢制动8 h,卧床24 h;观察组59例介入治疗后术肢制动8 h,卧床12 h;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舒适度及住院时间。结果 对照组术后发生1例(1.72%)穿刺部位血肿,观察组无并发症发生,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腰背酸痛、术肢酸胀麻木、失眠、排尿困难与腹胀的比例都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早期下床活动,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舒适度,缩短住院时间,而并不会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卧床时间

股动脉因其位置表浅,管径粗,是血管内介入治疗最常用的穿刺部位[1]。而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后,患者术肢制动及沙袋压迫,绝对卧床限制活动时间过长,患者会出现腰背酸痛、术肢酸胀麻木、排尿困难、失眠、腹胀等不适[2]。这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同时也大大增加了护理的工作量。为了减轻患者的不适,增加舒适感,我们对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不同卧床时间对患者术后并发症、舒适度和住院时间进行了研究,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11月~2017年4月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患者117例进行本次研究,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58例,观察组59例。其中,对照组男41例,女17例,年龄22~82岁,平均年龄(58.97±11.94)岁,疾病类型:良恶性肿瘤介入治疗50例,器官灭能介入治疗4例,血管成形术3例,出血性疾病1例;观察组男47例,女12例,年龄38~79岁,平均年龄(58.97±10.90)岁,疾病类型:良恶性肿瘤介入治疗 55例,器官灭能介入治疗2例,血管成形术1例,血管造影术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凝血功能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在术前讲解介入术后术肢体位制动时间及要求,使患者对术后产生的不适有心理准备。术者局麻下以Seldinger术穿刺患者股动脉,成功后置入5-6F鞘管,经鞘引入导管。术毕拔出导管,术者在穿刺点的上方沿着动脉走向按压10~15 min,待穿刺点不出血后,加盖6~8层的无菌纱布,8字形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穿刺点[3],沙袋压迫4~6 h,加压包扎时力度适当,以能触到足背动脉搏动为宜。护士要及时安慰患者,并努力减轻患者的不适,增加舒适度。

对照组患者按照介入术后护理常规,术肢制动8 h,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血肿形成,如无,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卧床24 h后下床活动。

观察组患者术肢制动8 h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观察股动脉穿刺点无出血、血肿形成,护士指导并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如穿刺点无变化,可卧床12 h后下床活动。下床活动时遵循预防跌倒下床三部曲:床上坐起1 min,双腿下垂坐床沿1 min,扶床站立1 min,无不适缓慢行走,将身体的重心放在健侧肢体,术肢勿过用力,时间2~5 min;入厕时坐于坐便器上,避免下蹲,防止穿刺点出血。

1.3 观察指标

⑴术后并发症:穿刺点出血、血肿:股动脉穿刺部位出现瘀斑(穿刺口周围皮肤发青,但是无硬结,皮下淤血直径≥2 mm)、局部血肿(穿刺口周围皮肤局部可触及硬结,直径>5 cm),拔除鞘管后,每1h观察一次穿刺部位敷料渗血、血肿形成、足背动脉搏动,连续观察8 h[3]。

⑵患者主观舒适度[4]:①排尿困难:术后排尿情况采用0~2计分法,0分为正常排尿,1分为诱导后排尿,3分为留置导尿;②腰背酸痛、术肢肿胀麻木:严重:患者卧床时感觉持续性腰背部酸痛,术肢肿胀麻木,在术后24小时下床活动症状未缓解;轻度:下床活动后不适症状基本消失且全身感觉比较轻松;③失眠:夜间觉醒次数≧2次或凌晨早醒,或睡眠质量下降;睡眠浅、多梦,或总睡眠时间<6 h);④腹胀:卧床期间患者主诉腹部胀痛,叩诊可闻及鼓音。

(3)统计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n),百分数(%)表示,采用x²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术后发生1例(1.72%)穿刺部位血肿,观察组无并发症发生,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比较(n)

2.2 两组患者舒适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发生腰背酸痛、术肢酸胀麻木、失眠、排尿困难与腹胀的比例都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舒适度的比较[n(%)]

2.3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比较

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15.45±8.66)天,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10.10±3.92)天,观察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显著缩短(t=13.04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常规要求患者术肢伸直制动12h,并绝对卧床24h,以防止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形成。相关研究指出,术后6小时患者凝血系统便恢复正常,并且术后活动与局部血肿无关[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术后卧床24小时后下床的对照组术后发生1例穿刺部位血肿,而术后卧床12小时的观察组无并发症发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该例发生穿刺部位血肿的患者,是发生在介入术后回病室前,因此分析造成出血或血肿形成的重要因素与拔出鞘管后的动脉止血方法和部位有关。

因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术肢制动,并需24h卧床,长时间保持同一体位,患者不敢或无力更换体位,影响局部肌细胞氧供,肌细胞内肝糖原减少,体内丙酮酸及乳酸增加,易引起肌痛、疲劳,加上精神紧张、担心出血等全身不适而导致失眠[5]。卧床期间大多数患者由于不习惯床上排尿而造成排尿困难,同时术后需要大量饮水,加重了创伤排尿的心理压力,因此术后多发生腰背酸痛、术肢酸胀麻木、失眠、排尿困难与腹胀等问题,影响舒适度。钱多等[6]指出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采取早期下床活动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患者的舒适度而不会增加并发症的风险。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发生腰背酸痛、术肢酸胀麻木、失眠、排尿困难与腹胀的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大大缩短了住院时间,由此可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早期下床活动能明显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是安全可靠的。

综上所述,在不影响临床疗效和增加并发症的前提下,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术肢制动8 h,卧床12 h后下床活动,是可以实施的。对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的患者减少卧床时间,提前下床活动,可减少失眠,减轻腰酸背痛、肢体酸胀麻木,减少腹胀,改善患者的排尿困难,提高患者的舒适度,缩短住院时间,同时不增加并发症的风险。不仅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更符合当前“优质护理”的总体要求。

[1] 罗 雅,胡晓春,施昌胜,等.股动脉穿刺后血肿形成的影响因素及护理策略[J].现代实用医学,2017,29(2):274-275.

[2] 陈灵雅,祝海香,冯 燕,等.经股动脉穿刺介入后局部压迫时间的循证实践[J].大家健康,2016,10(11):80.

[3] 陈巧雅,郑春霞,谢雅莹.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术后穿刺点的专项护理效果[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6,37(1):116-117.

[4] 李艳红,朱玮玮,刘红云,等.不同压迫时间对经皮股动脉穿刺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s1):84-85.

[5] 陈进莲,陈郁芬,叶国燕,等.经股动脉全脑血管介入术后术肢解除制动时机的研究[J].黑龙江医学,2014,38(10):1211-1212.

[6] 钱 多,沈静慧,周静芬,等.早期下床对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舒适度及并发症影响的Meta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10):28-29.

本文编辑:李 豆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22.65.02

猜你喜欢

经股卧床舒适度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基于用户内衣穿着舒适度的弹性需求探讨
多排CT对经股动脉与经心尖主动脉瓣置换术的对比分析
改善地铁列车运行舒适度方案探讨
用256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效果分析
保胎之纠结——绝对卧床还是适当运动
某异形拱人行桥通行舒适度及其控制研究
一次性营养袋在卧床患者洗头中的巧用
经股动脉插管超选择肾动脉栓塞治疗顽固性血尿(附13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