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理念”在景观方案深化设计中的应用

2017-09-15郑杰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7年8期
关键词:驳岸生态理念水体

郑杰

(上海城建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200065)

“生态理念”在景观方案深化设计中的应用

郑杰

(上海城建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200065)

在城市化进程中,自然生态在城市建设与规划中遭到严重的破坏,对于自然生态的回归与渴求已经成为现代人一个极为重要的心理趋向,生态景观设计已经逐渐成为现阶段设计师关注的重要内容。以昆山市某工程项目为实例,针对“生态理念”的概念及其在景观方案深化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探索,供同类工程设计参考。

生态理念;景观方案;深化设计

0 引言

景观行业需要不断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与整个地球的发展之间的关系,处在生态环境中的人类,一举一动都会影响生态环境的变化。我们是否有思考过,十年以后的未来,世界将是什么样子?景观设计师可以为未来做些什么?只有更关注生态,景观的设计才能更符合人类和世界发展的需求,因此,这些问题的回答,将涉及到一个景观领域的概念——生态功能景观[1]。本文以昆山·水月周庄二期景观方案深化设计为例,对“生态理念”在景观方案深化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探索。

1 工程概况

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的西南处,有“中国第一水乡”的美誉。周庄距离苏州城约45 km,距离上海约100 km。凭借得天独厚的水乡古镇旅游资源,坚持“保护与发展并举”的指导思想,大力发展旅游业。以水乡古镇为依托,不断挖掘文化内涵,完善景区建设,丰富旅游内容,强化宣传促销,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成功打造了“中国第一水乡”的旅游文化品牌,开创了江南水乡古镇游的先河。

该项目地处中国第一水乡的昆山市周庄古镇北侧的急水港,东源淀山湖,西尽白蚬江。项目北临全旺路、秀海路,南接急水江,与周庄古镇隔江相望。一期住宅即将完成,二期工程继续开发。

二期住宅用地面积为43 100 m2,南北长约206 m,东西宽约246 m,总建筑面积约44 714 m2,地块容积率为0.84,建筑间距按照日照系数1∶1.35控制,建筑密度不大于30%。绿化面积约28 500 m2:(1)含红线范围内的绿化(包括驳岸、院墙、庭院等)其中样板区面积2 000 m2;(2)用地北侧,红线外景观3 500 m2临时绿化。图1为总体概念规划图。

图1 总体概念规划图

2 设计愿景

诗意福地纹臻景巷:传统园林的装饰纹理都赋予了特有的中国传统吉祥寓意,是人们内心对幸福生活的期盼与祝愿。本次设计铺装,在古典纹样基础上自然演变,融入现代元素,使之赋有新的灵性气质,以不同纹样形式运用到各分区之中,更显设计的巧妙精致[2]。

新中式景观简洁干净,韵味端庄,即使得传统艺术在当今社会得到合适体现,也能让使用者感受到浩瀚无垠的传统文化,同时也突破了中国传统风格中成稳有余、活泼不足等常见的弊端。其特点是常常使用传统的造园手法、运用中国传统韵味的色彩、中国传统的图案符号、植物空间的营造等来打造具有中国韵味的现代景观空间。通过对传统图案的研究,艺术化的提炼、演变,设计三个特色组团园区:以“水波纹”为主题——灵波一品;以“云卷纹”为主题——彩云追月;以“如意纹”为主题——如意纳吉。

3 设计理念

“灵波一品”(见图2),上善若水灵波悟,一品清莲尚洁儒。水不在深,有花则灵,莲花象征“一品清廉”,表示有气节之风骨。灵动的水波结合莲花的艺术形态,都将整个区域笼罩在自然灵动的生态氛围之中。“灵波一品”丰富的宅间景观让每个归家的业主心情舒畅,空间上采用传统的三进门形式,彰显中式的意境与精神追求[3]。入口的水波景墙具有地标性,水景结合青莲的主题广场使中式韵味浓郁,金玉满堂广场的鱼饰景观,使整个广场充满灵动的氛围。灵波纹样结合铺装的设计处处传达出“巷”主题,在观景亭中看到的草坪嬉戏的儿童,时不时传来春天海棠的花香,沁人心脾。

图2 灵波一品

“彩云追月”(见图3),木踏彩云自水来,门庭月影照佳音。入口区以祥云图案烘托吉祥热闹的氛围,每逢满月,祥和之光洒满庭院,运气如同借助祥云从西侧一路纷沓至此,彰显小区的古朴与尊贵。由云纹标识墙转入“彩云追月”巷别有一番天地,入口月影灯具结合休闲小广场,配以海棠组景种植,成为居民户外小憩之地,朋友邻里相聚闲谈之所。仿古粉白墙的门洞,起到欲扬先抑的障景效果,通过门洞,青石铺路的小巷,可纵向连接南北街巷。绿色斑驳的树影,古味浓重的水井、青灰卵石,配以翠竹绿柳,海棠花开,将江南园林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正是人在景中走,如在画中游。

图3 彩云追月

“如意纳吉”(见图4),八宝如意串心结,古韵开合纳吉祥。如意是中国人对美好愿望的心理寄托,铺装、雕塑、小品等结合如意形状,将八宝如意结合细节设计,使整个区域充满吉祥喜庆的景观气氛。“如意纳吉”丰富的街巷、收放有序的空间结构、有虚有实的中式水景,结合休闲铺装广场,营造一种幽静的意境空间,传达一种真正的中式生活方式。层次丰富的槭树科植物群落及景观小品等景观要素,利用传统园林中的借景、障景、对景等造园手法,结合现代人群的审美元素及设计灵感,达到古典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展现园区的时尚、经典和雅致。

图4 如意纳吉

由如意标识转入“山水庭院”别有一番天地,整个庭院是抬高设计,外来车辆直接入库,人行可通过入口直接进入庭院。此时,入口的景墙起到了很好的迎宾效果,结合入口小区及灯具的设计,使中式氛围鲜明浓郁。山水的片岩组景与平台的最佳观赏视角,到建筑内部可观赏的中式水景“又见山水”,将江南园林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4 深化设计

与传统设计相比,生态设计重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建立生态功能良好的景观格局。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循环再生,减少废物的排放,增强景观的生态服务功能,是使人居环境走向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生态设计在对待许多设计问题上有其特点,但生态设计应该作为传统设计途径的进化和延续,而非突变和割裂[4]。缺乏文化含义和美感的伪生态设计是不能被社会所接受的,因而最终会被遗忘和被淹没,设计的价值也就无从体现。生态的设计应该也必须是美的。

(1)水体设计

水的形态变化多样,不同的水面给人的感受也完全不同。容器的形状决定了水的姿态,包括自然水循环、水质、植被、温度、光线等都是影响因素,都会影响水的观赏效果。园林景观盛水的容器,根据形成原因分类,主要有自然状态下的水体和人工状态下的水体。

(2)净化水质

采用生物净化的办法。生物净化,就是通过水面与陆地相接处的水生植物来达到保护土壤、涵养水源、固定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营养循环、降解污染功能的生态净化的作用。

栽植:根据不同的水深,栽植原生的湿生、挺水及浮叶等植物,周边栽植亲水之原生地被、灌木、乔木,并应使植物、枯枝落叶及水体有最多的接触面,使水体不仅有自然风貌景观,而且增强水体自然净化功能。植物以防污抗污、净化水质作用的水生植物为主,并要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水底沉水植物既有水景绿化的景观作用,也能起到净化水质、保护鱼类生长环境的作用。

岸边植物的布置:岸边绿化带通过种植不同的植物,如耐水的乔灌木、花卉等,形成宁静优美的湖岸景观轮廓线,同时茂密的草坪和花丛对雨水起着一定的过滤作用。

岸边湿地:可根据景观要求种植高、中、低不同高度的水生植物。

岸坡区、过水断面:可种植挺水植物、湿生植物等。当下部没在水中或在地上全部暴露于空气中均可生长。岸坡上这些植物可形成环湖的生物净化带,对地表径流流入湖中的水起到过滤作用,阻拦、吸收、转化可能进到水体的有机质及营养盐,有利于水体自净,防止水体的富营养化。

水面:布置浮游植物或漂浮载体,并以水培法在载体内种植陆生花卉,减少湖水体的光通量,抑制浮游藻类的生产,增加水透明度。

(3)水体尺度

巧于因借,岸线曲折富于变化,大水域开阔坦荡,小水面隐喻而富有情调。以大面积水面为中心,营造曲折而丰富的岸线,各景点相互因借,互相呼应,构成一幅丰富多彩、优美动人的自然山水风景画。

(4)驳岸处理

驳岸是亲水景观中应重点处理的部位。驳岸与水线形成的连续景观线能否与环境相协调,直接关系到水景效果的独到之处。驳岸处理的总体目标是创造不同程度的自然水岸效果,遵从实用、经济和统一的原则,统筹考虑,相互兼顾,达到效果良好的设计目的。

可分为规则式驳岸和不规则式驳岸。规则几何式驳岸一般处理成供人休息的平台,它的高度符合人体坐姿的尺度,池面距离水面也不太高,人手能触摸到水面,但是一般情况下不会下水,表现的效果往往呆板僵硬、不自然,但是安全、稳定。这类驳岸主要形式有亲水平台、亲水广场和建筑等,以供游人驻足、休闲。不规则式的驳岸与人比较接近,高低随地形起伏,不受限制,而形式也比较自由,设计得很自然。岸边的石头可以供人们乘坐,树木可以供人们纳凉,人和水完全融合在一起,这时的岸只有阻隔水的作用,却不能阻隔人和水的亲近,反而缩短了人和水的距离,有利于满足人的亲水性需求。

5 结语

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自我恢复能力和逆向演替机制,但是,今天的环境除了受到自然因素的干扰之外,还受到剧烈的人为因素的干扰。并且,今天的设计师面对的越来越多的是那些看来毫无价值的废弃地、垃圾场或其他被人类生产破坏了的区域[5]。用景观的方式修复场地肌肤,促进场地各个系统的良性发展成了当代景观设计师尤其是具有很强社会责任感的设计师的一大责任。他们面对那些满目疮痍的场地时,首先考虑的问题是如何进行生态的恢复。面对未破坏的场地,设计师也开始思考如何通过景观设计的方法促进场地生态系统的完善。本文结合昆山·水月周庄二期工程引入“生态理念”的概念,为今后的景观方案深化设计中提供参考。

[1]徐银龙.“低影响开发”理念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景观设计,2015(6):108-109.

[2]纪妙华.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5):1950.

[3]张琳 肖晓.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对地域文化的应 用及推广[J].美与时代:城市,2015(7):35-36.

[4]任君.城市住区环境水景观的设计研究 [J].设计,2015(9): 142-143.

[5]张秀娟.滁州市南湖滨水景观设计研究[J].艺术研究,2015(3): 11-13.

TU983

B

1009-7716(2017)08-0325-03

10.16799/j.cnki.csdqyfh.2017.07.101

2017-04-10

郑杰(1987-),男,上海人,工程师,从事技术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驳岸生态理念水体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多源污染水体水环境质量提升技术应用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城市滨水空间生态驳岸审美设计研究
河流防洪堤驳岸生态化设计研究
广元:治理黑臭水体 再还水清岸美
探究城乡规划中的生态建筑设计
弘扬杨惟义生态理念 注重综合立体防害虫
浅析驳岸类型与修筑要点
探析工程力学和美学在园林景观驳岸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