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传统项目有特色才有生命
——萍乡市武功山管委会麻田小学摔跤特色与学校文化的探索

2017-09-15朱志辉

少年体育训练 2017年7期
关键词:校本特色德育

朱志辉

(江西省萍乡市武功山管委会麻田小学,江西 萍乡 337055)

体育传统项目有特色才有生命
——萍乡市武功山管委会麻田小学摔跤特色与学校文化的探索

朱志辉

(江西省萍乡市武功山管委会麻田小学,江西 萍乡 337055)

学校特色就是一所学校有别于其他学校对教育校本化的的理解与校本化的实践,并由此在学校整体风貌上所表现出来的独特性。而学校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学校特色形成与学校文化建设具有内在要素的高度相关和工作方式上的紧密联系。因此由学校特色形成的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所在。这种文化形成了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使学校全体成员在共同的办学价值观、行为准则和工作作风中个性化地实现育人目标。加强学校特色文化建设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提升学校教育内涵、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摔跤项目起源与特色形成

麻田小学是江西省萍乡市武功山风景名胜区内的一所山区农村小学。学校创办于1916年,占地13 32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 617平方米,由一所中心校四个教学点组成。学校建有教学楼、综合楼、摔跤训练馆、舞蹈训练馆、体能训练室,以及室外篮球场、塑胶田径场、健身路径、乒乓球活动区。现有学生1 226人、教职员工64人;其中摔跤专职教练员3人,兼职3人。1996年笔者从体校毕业,分配到麻田小学担任体育教师。出于对摔跤的热爱,同时也想圆自己在当运动员时未能实现的体育梦,笔者向学校提出利用课余时间组建摔跤队,自此,摔跤项目在这所农村学校正式开展。

到2006年,麻田小学的专业运动员从5人增加到65人,教练员从笔者1人增至5人,付出的艰辛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孩子们走出了大山、走向了全省、全国各个赛场,共获得全国摔跤锦标赛金、银牌4枚、省级奖牌26枚、市级奖牌175枚的佳绩。学校被江西省体育局评为“省摔跤后备人才训练基地”。

2006年笔者被任命为麻田小学的校长,面对新的岗位,笔者不断思索这所学校如何根据摔跤运动开展10年来的历史背景和资源,形成学校独特的办学理念、文化,并贯穿于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之中,贯穿于校内校外办学全过程中,进而成为全校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通过反复与班子成员斟酌、与教师们商量讨论、在学生中调研,最后形成几点共识。

首先,摔跤运动是绅士、勇者、智慧的象征。学生在学习训练摔跤的过程中,就是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意志品质,树立学生自信心、竞争意识,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分析能力、挫折教育的过程。

其次,学校开设摔跤项目符合《体育与健康体育课程标准》四个方面的课程价值,即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与技能。

最后,以摔跤特色为基础打造的学校文化可以加快师生认同感,让文化更具有灵魂。以此共识麻田小学提出了自己的办学目标(打造摔跤特色鲜明、育人环境儒雅的山区品牌学校)和育人目标(培养健康向上的现代社会合格公民)以及“崇德健体”的教育理念,明确通过凝练摔跤精神、开发摔跤课程、创建摔跤环境等载体来实现学校文化的生活化、常规化。

摔跤与课程文化的整合

育人性是课程文化最本质的东西。课程开发活动不是单纯为课程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而存在,其终极利益是学生的持续发展。课程开发在本质上需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关注学生的生存问题,提高学生的生存质量,消除学生的学习倦怠,提升学生持续学习的能力,通过提升学生而提升学校教育,这是学校文化培育的旨归。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从单一的国家课程模式,走向国家、地方、学校的“三级课程”模式,人们习惯上将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称为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是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补充和调整,它具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由此看出校本课程开发的根本是构建学校的自身特色,走一条基于学校特色化的道路。众多创建特色学校的成功经验证明,特色课程是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所以,笔者认为,要通过校本课程建设,培育服务于学生成长的学校课程文化和展示学校文化的外显性载体。

学校将摔跤校本课程开发作为省级课题来研究,申报了课题《在农村小学开设摔跤运动特色课程的研究》,并以三个阶段来开展这一课题研究工作。

(一)第一阶段:2006年9月—2008年8月。内容:(1)成立课题组,制订课题方案,明确任务;(2)建立“四定、四有”管理机制的研究;(3)编写摔跤课间操;(4)邀请省、市摔跤教练邀请定期对全体教师进行理论知识讲座,让教师对摔跤与教育教学形成特色模式的思想上提高认识,并有足够的理论保障;(5)完成第一阶段实验报告。研究方法:参考文献资料、培训讲座、交流讨论。

(二)第二阶段:2008年9月—2010年8月。内容:(1)构建“一三一”体育建设体系;(2)编写摔跤校本教材;(3)摔跤运动员的行为与品行分析;(4)调整体育课时,将摔跤纳入课程表;(5)摔跤公开课课例研讨;(6)完成第二阶段实验报告。研究方法:课例研讨、观察法、行动研究法。

(三)第三阶段:2010年9月—2011年8月。内容:(1)对实验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并完成分析报告;(2)将摔跤校本研发资料、教案等进行归档、整理、展示;(3)完善校本教材;(4)公开课课例研讨;(5)完成结题报告。研究方法:经验总结法、数据分析、研讨交流、案例研讨。

经过5年的摸索,笔者等人编写了一套低、中、高三段的摔跤教材,编排了摔跤课间操以及3分钟的摔跤舞蹈。学校把摔跤纳入学校教学计划,落实到课程表与作息时间表。根据专业训练课特点,国家规定的体育课时中,每周1次将体育课2节连堂安排,使每个班级每周都能上1次80分钟的摔跤课。并根据摔跤校本教材的安排,在一、二年级安排技巧柔韧性与游戏活动;三、四年级学习基本的摔跤动作;五、六年级进行摔跤实战与摔跤舞教学。同时将专业队的训练课纳入作息时间表,坚持每天下午4:00~5:30常年训练和双休日、寒暑假集中训练,全年训练280天。目前因为摔跤课程分层设计形式多样,深受学生喜爱,学生100%都受到了摔跤项目的培训,促进了学生身心发展,张扬了学生个性,树立了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摔跤与德育文化的整合

体育与德育并不是截然分割的部分,在体育文化形成的过程之中,不仅德育内容渗透其间,而且对于德育的良性循环有着独特的价值。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体者,载知识之丰富,道德之舍也。”强调身体健康是前提,德育是关键。由此可见,学佼体育过程中的德育优势较为明显。因为体育运动对于个体是通过参加体育活动练就健康体魄,培养自强自尊、顽强拼搏的精神;对于团体是通过参加体育活动培养集体主义观念、团结合作的集体意识。而德育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指综合利用文化资源,特别是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进行自觉育德、自主育人的文化,即在学校积极引导和教育下,由全校成员共同创造、长期累积发展出来的价值信念、生活规范、做事方法与态度,所形成的一切有形及无形的学校特质,是在德育实践中形成并得以流传的德育思想、内容和方法的总和。

学校在摔跤课程取得了突破后,经过几年的沉淀,在运行的过程中虽然开展得有声有色,但学校的精神面貌、师生的品行并没有朝着当初预设的目标而发生改变。于是提出了2015年麻田小学第二个省级课题《摔跤运动特色课程与农村小学德育文化整合的实践研究》,该课题旨在通过实践研究,找到两者相融合的方法与途径,整个课题预计3年完成。

一 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摔跤运动员行为研究,提炼符合学校发展的精神文化,提升学校总体文化灵魂。

(2)通过摔跤与学校环境、师生行为、学校制度融合性研究,提升学校文化的内涵。

(3)通过本课题研究,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摔跤德育校本课程,完善已有的操、舞及教材。

二 课题各个阶段实施计划

(一)第一阶段:2015年3月—2016年2月。内容:(1)学校精神和办学目标以及育人目标和校训的研究;(2)学校环境文化如何凸显办学理念的研究;(3)摔跤精神与学校德育主题活动相结合的实践研究;(4)摔跤校本课程与体育课、课间活动相结合的研究。

(二)第二阶段:2016年3月—2017年2月。内容:(1)摔跤课程与班级德育常规活动实践的研究;(2)摔跤舞与学校艺术学科学校开展摔跤课程现状调查报告;(3)摔跤精神在学校制度建设中的体现研究。

(三)第三阶段:2017年3月—2018年8月。内容:(1)摔跤课间操的改进与精编;(2)摔跤特色项目与学校养成教育的关联研究;(3)收集“摔跤小子”的成长日记;(4)摔跤课程的评价性的研究;(5)摔跤与学校文化成果的展示。

三 课题的研究方法

资料、培训讲座、演讲比赛、征文比赛、主题班会、课例研讨、数据分析、经验总结法、数据分析、研讨交流、案例研讨。

第二个课题截至目前,首先已经完成了根据摔跤项目的特点及比赛要求提出“顽强拼搏、永争第一、团结合作、遵守规则”的体育精神,并由此提升为学校精神。“顽强拼搏、永争第一”体现的是培养师生面对困难,勇于拼搏、奋发进取的精神。“团结合作、遵守规则”要求的是师生在学习与生活中要有规则意识和团队精神。结合学校精神,笔者等人提出改进后的办学目标(打造摔跤特色鲜明、育人环境儒雅的山区品牌学校)和育人目标(培养健康向上的现代社会合格公民)以及“崇德健体”的教育理念。并通过每周的主题班会、手抄报、主题演讲、升旗仪式等对师生进行渗透教育,使之内化于心。其次是根据特色文化的需要,校园环境和氛围做到了成为无声的教育者。楼道、墙面、道路、草地、雕塑等都成为摔跤特色文化演化的载体。校园整体都是催人积极向上的环境和氛围,使学生在其中去得到感悟、理解,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己。同时摔跤文化的载体也越来越丰富,摔跤操、摔跤舞及衍生的各种主题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如今这所山区中的农村小学已相继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国家级青少年摔跤体育俱乐部”。

上下求索 砥砺前行

文化是一种力量,是一种激励,是一种精神,是一种追求。优秀的学校文化总是以特有的象征符号向人们潜在或公开地灌输着某种思想规范和价值标准,使全校师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麻田小学选择了从摔跤特色出发,探寻学校文化的发展。经过近20年的探索,麻田小学由摔跤特色项目到现在的摔跤课程文化、摔跤行为文化、摔跤环境文化以及由摔跤凝练出来的精神文化,无不体现着学校整体文化上所表现出来的独特性,无不体现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魅力。从显现的活动到内化的学校文化,麻田小学一直在困难中步履艰难地前行。

朱志辉(1978~),高级,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校本特色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特色种植促增收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