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肥市某区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影响因素

2017-09-14章玉霞孙峰伦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7年8期
关键词:合肥市患病率高血压

章玉霞,王 琳,张 敏,孙峰伦,李 毅,李 李

(1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合肥 230032;2合肥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合肥 230061;3合肥市包河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合肥 230051;4合肥市包河区包公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肥 230001;5安徽省立医院,合肥 230001)

合肥市某区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影响因素

章玉霞1,2,王 琳3,张 敏4,孙峰伦4,李 毅5,李 李1

(1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合肥 230032;2合肥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合肥 230061;3合肥市包河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合肥 230051;4合肥市包河区包公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肥 230001;5安徽省立医院,合肥 230001)

目的:了解合肥市包河区高血压罹患现状,分析影响高血压的相关膳食因素以及体力活动因素,提出针对性干预措施,为更好地开展预防高血压为主的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基础依据,减少高血压相关疾病的发生。方法:选择在2014 年 6月~2014 年12 月合肥市包河区的1 899名15岁以上常住人口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获取详尽的记录。采用t检验、χ2检验、Logistic 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学显著性水准α取 0.05。结果:本次调查中,共调查1 899人,年龄47.14±17.87岁,男性956人、女性943人,高血压患病率27.96%(男31.38%、女24.50%)。统计检验结果显示,与非高血压组相比,高血压组年龄、BMI、腰围、基础代谢、身体脂肪率、内脏脂肪指数均较大(P<0.05)。每周3次及以上的高强度的工作、高强度的休闲活动、步行或骑自行车与高血压患病率呈负相关(P<0.05)。高血压组的睡眠时间少于非高血压组(P<0.05)。结论:较大强度的体力活动、充足而又良好的休息、适宜的体重可以有效降低高血压的发生。

高血压;患病率;危险因素;横断面研究

高血压是常见病与多发病,同时也是世界范围内流行最广的疾病之一,不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最直接的致病因素之一,同时跟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1],仅次于缺血性心肌病[2]。据统计,我国高血压人群已超过2.6亿人,约有1/3成年人罹患高血压[3],并且约65%的心脏病患者曾有高血压既往史;高血压不仅对心脏有不良影响,而且也会对血管(包括主动脉)、肾脏、眼睛和大脑产生危害。我国1958—1959年、1979—1980年、1991年和2002年进行过4次全国范围内的高血压抽样调查显示,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分别为5.1%、7.7%、13.6%和17.7%;2012年国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全国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5.2%[4]。我国的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快速上升态势[5],已成为世界上高血压危害最严重的国家[6]。而在安徽,高血压患病状况甚至更严重:安徽省部分城乡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7.4%[7],合肥市15岁以上城乡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则更是高达35.3%[8]。政府每年在高血压相关疾病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虽有所成果,但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亦势不容缓。而膳食营养因素和体力活动在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解合肥包河区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现状及探究膳食因素和体力活动对高血压的影响,根据2014年抽样调查数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行政区划为基础,兼顾城乡及经济发展水平,自上而下形成国家、省课题组和调查点的调查工作队,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共抽取15岁及以上人群约50万人,每个调查点按15~、25~、35~、45~、55~、65~、75~等7个年龄段和性别调查1 900例,通过调查问卷和体格检查收集高血压、肥胖、冠心病事件、脑卒中等重要心血管病现患状况及分布特点等方面的资料,并统一编制ID号和数据录入程序,建立数据库,由国家课题组对资料进行多轮次核对和数据清理,形成最终数据,完成统计分析,以明确我国人群主要心血管疾病及其主要危险因素的现状,为制定心血管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数据为该项目在合肥市包河区调查点的数据,系2014年6月—2014年12月期间项目方案对包河区15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取得其知情同意后进行问卷调查所得。

纳入标准:3次血压测量平均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或者近两周内服用降压类药物[9]。用问卷调查其社会人口学资料(年龄、身高、体重等)和膳食暴露情况(主食、蔬菜、水果、畜禽肉、水产品、蛋类、奶类、豆类、薯类、咸菜的摄入情况)以及体力活动情况(工作相关的身体活动、休闲相关的身体活动和交通相关的身体活动,且这些活动必须持续10min以上才计算在内;其中工作相关和休闲相关的身体活动又分为高强度和中等强度两种类型,如果活动能够引起呼吸和心率显著增加,就认为是高强度运动;如果活动引起呼吸和心率轻度增加,就认为是中等强度活动。交通相关的身体活动包括步行和骑自行车)。体质指数BMI<18.5为偏瘦、18.5~为正常、≥24.0为超重、≥28.0为肥胖[10]。剔除1份因年龄不合格问卷,实际分析1 899份。

1.2 研究方法

利用回顾性调查和体格检查的方式获取被调查对象详尽的资料,分析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1.3 资料收集

用调查问卷(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制定)收集调查对象的基本资料、健康状况(生活方式和行为、个人疾病史、家族史、月经史及生育史)以及通过体格检查获取身高、体重、腰围、基础代谢、身体脂肪率、内脏脂肪指数、静息60s脉搏和外周血压数据。

1.4 资料整理和统计分析

使用统一编制的调查ID号和数据录入程序,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核对无误后按事先编制的程序进行双录入并在线上传。所有调查数据经过统一清理后反馈。运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资料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检验,检验水准α取0.05。

1.5 质量控制

制定统一的调查方案,采用指定并经校准的测量工具,所有调查员均经过统一培训考核,现场调查各环节均按调查流程开展并有相关质控指标。体格检查仪器(电子血压计、汞柱血压计、体脂测量仪)均经过校准。血压值测量3次,取平均值,且每用电子血压计测量50人即用汞柱血压计校正1次。

2 结果与分析

2.1 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有效样本1 899人,其中男性956人,占50.34%;女性943人,占49.66%;年龄最大95岁、最小15岁,平均45.48±19.28岁;小学及以下学历20.8%、中学及中专学历56.7%、大专及以上学历22.5%。1899人中收缩压范围为81~194mmHg,平均123.42±16.93mmHg;舒张压范围为45~119mmHg,平均73.43±10.17mmHg。

2.2 高血压检出情况

按纳入标准,本次调查对象近两周内服用降压类药物的349例,占总调查人群18.38%,3次血压测量平均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的338例,占总调查人群17.80%,符合上述条件的共531例,占总调查人群27.96%,其中男性300人(31.38%)、女性231人(24.50%)。

2.3 高血压影响因素分析

2.3.1 一般情况与高血压关系 经统计检验发现,高血压组BMI、腰围、基础代谢、身体脂肪率、内脏脂肪指数均高于非高血压组(P<0.05),说明年龄、BMI、腰围、基础代谢、身体脂肪率、内脏脂肪越高,高血压患病率越高;高血压患病与性别、文化程度及是否饮过酒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文化程度越高患病率越低,从未饮过酒的高血压患病率高于饮过酒的(表1)。

表1 高血压的一般情况

(续)

2.3.2 膳食因素与高血压关系 高血压患病率与主食、水果、畜禽肉、奶类、薯类、坚果的摄入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高血压组每日主食、水果、畜禽肉、奶类的摄入量均小于非高血压组,而咸菜摄入量则大于非高血压组(表2)。

表2 高血压和非高血压的膳食暴露[M(P25~P75)]

2.3.3 体力活动与高血压关系 高血压患病率与高强度(指如搬运重物、挖掘等需要付出较大体力,或引起呼吸、心跳显著增加的活动)的工作相关的身体活动(包括农业及家务性劳动)、高强度的休闲相关的身体活动、交通相关的身体活动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血压组高强度的工作和休闲相关的身体活动少于非高血压组,而交通相关的身体活动则多于非高血压组(表3)。

表3 高血压和非高血压的体力活动[人数(%)]

2.3.4 静态行为与高血压关系 高血压患病率与静态行为(坐着、靠着或躺着,包括坐着工作、学习、阅读、看电视、用电脑、休息等所有静态行为的时间,但不包括睡觉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血压组静态时间少于非高血压组(表4)。

表4 高血压和非高血压的静态行为

2.3.5 睡眠行为与高血压关系 高血压患病率与睡眠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血压组睡眠时间少于非高血压组(表5)。

表5 高血压和非高血压的睡眠行为

2.4 高血压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高血压患病情况作为因变量(1=非高血压、2=高血压),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差异(P<0.05)的部分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表6),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采取进入法。结果显示,年龄越小、BMI越低、每日水果摄入量越多是高血压患病的保护因素,而腰围越大、身体脂肪率越高则是合肥市包河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表7)。

表6 高血压影响因素变量赋值

表7 高血压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本次调查显示,合肥市包河区居民高血压粗患病率达27.96%,高于肥西县(22.0%)[9],低于合肥市35.3%[8]。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这可能源于男性不良生活方式(抽烟、饮酒)多于女性,有文献显示,吸烟2支10min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升高[11]。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患病率明显增高,这可能与血管弹性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有关。虽然45岁之前高血压患病率较低,但切不可忽视,而应在青、中年人群中加强健康教育宣传。文素娟等[12]对315例高血压患者接受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用药指导半年后自身对照比较,其健康生活方式和遵医行为均得到提高。文化程度越高,高血压患病率越低,这可能与文化程度高的人对高血压的预防及保健有更高的认识有关。有文献报道,低动物蛋白质饮食可促进钠的升压作用,日均动物蛋白质摄入量与人群的收缩压均值呈显著负相关[13]。本次调查中,畜禽肉类为高血压的保护因素,但进一步的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却并没有相关的统计学差异,原因之一可能是膳食摄入与个人BMI有关,调整BMI后差异消失。二是可能与调查人员不能准确测量膳食摄入及被调查对象不能正确描述自身膳食摄入量导致原始数据的误差性有关。同样的,虽然发现膳食数据中主食、奶类、薯类和坚果类摄入量与高血压患病有统计学关联,但调整年龄、性别、BMI后多因素分析并未得到统计学差异,可能与膳食调查存在误差有一定关系。

调整年龄、性别、BMI后,通过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进一步确定年龄越大、BMI越高、腰围越大、身体脂肪率越高是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而每日水果摄入量越多则是高血压患病的保护因素。因此,应该加强对BMI超重和肥胖人群减脂减重的宣传,可通过社区发放BMI指数圆盘、腰围尺等工具,鼓励居民测量和记录BMI和腰围等数据,尽早控制体脂体重。同时,应该利用社区、媒体等加强对居民膳食的指导,鼓励居民增加新鲜水果摄入量。此外,研究结果提示与休闲相关的体力活动及交通相关的身体活动与高血压患病有统计学关联,说明参加体育锻炼,尤其是中、高强度的体力活动锻炼,对高血压的预防也是必不可少的。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14-15],高血压虽然与年龄增长有关,但它同时是一种生活方式病,是可防可控可治的。通过改变个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充足睡眠、心里平衡等良好生活习惯,保持正常体重、腰围可使高血压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当然,这其中需要政府主导,社区和居民广泛参与,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加强社区健康教育,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延缓已患人群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从而减轻疾病负担。◇

[1]邹俊.高血压与心血管病发病的风险综述[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12):127-128.

[2]Alexanderson-Rosas E,Berríos-Bárcenas E,Meave A,et al.Novel contributions of multimodality imaging in hypertension:A narrative review.World Journal of Hypertension,2015(2):28-40.

[3]雷启渊.896例高血压病人疗效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3(10):13-15.

[4]卫计委发布《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中国药店,2015,(14):14.

[5]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8):701-743.

[6]吴兆苏,霍勇,王文,等.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3(12):1123-1149.

[7]陈娟,谢继安,张建凤,等.安徽省部分城乡居民高血压患病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6(10):943-947.

[8]陈娟,谢继安,叶逵,等.合肥市15岁及以上城乡居民高血压患病状况调查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6(4):366-369.

[9]吴卫华,胡晓先,王正伟,等.肥西县15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5(2):89-91、94.

[10]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节录)[J].营养学报,2004(1):1-4.

[11]王正英,岑俊莹,周煜玲,等.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生活方式的指导及效果观察[J].现代护理,2006(28):2724-2725.

[12]文素娟,和来芳,黄婷,等.护理指导对高血压病防治效果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5(17):13-14.

[13]牟李红.生活方式与原发性高血压.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4(1):28-30.

[14]白洁,唐智柳,李岚,等.2000—2010年我国高血压患病率系统综述[J].上海预防医学,2012(11):604-608、616.

[15]Abebe SM,Berhane Y,Worku A,Getachew A.Prevalence and associated factors of hypertension:a crossectional community based study in northwest ethiopia[J].PLoS One,2015,10(4):e0125210.

(责任编辑 李婷婷)

Influencing Factors of Hypertension Among People Over 15 Years Old in A District of Hefei City of Anhui Province

ZHANG Yu-xia1,2,WANG Lin3,ZHANG Min4,SUN Feng-lun4,LI Yi5,LI Li1
(1School of Public Health,Medical University Of Anhui,Hefei 230032,China;2Hefei Municipal Health Inspection,Hefei 230061,China;3Hefei Baohe District Health Inspection,Hefei 230051,China;4Baogong Street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Baohe District in Hefei,Hefei 230001,China;5Anhui Provincial Hospital,Hefei 230001,China)

hypertension;prevalence;risk factor;cross-sectional study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国重要心血管病患病率调查及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11BAI11B01)。

章玉霞(1989— ),女,,MPH在读,病案信息技术初级(师),研究方向:营养与慢性病。

李 李(1964— ),女,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营养与健康。

猜你喜欢

合肥市患病率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醒狮
全国高血压日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送你一盆小多肉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对读者来信的答复
合肥市美术教师优秀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