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2017-09-13格桑

农业与技术 2017年15期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西藏农业

摘 要:西藏地区特殊的气候,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本文对西藏地区地形、地貌、气候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西藏地区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将西藏地区划分为3个不同的农业大区,并对各个分区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针对不同分区的特征,提出了西藏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对西藏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西藏;农业;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7.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832062

前言

西藏地处我国西南边陲,独特的高原地貌及人文景观造就了西藏独特的农业环境。西藏地区平均海拔高达4000m,按照高度的不同可以分为3个梯级:藏北高原、藏南谷地、藏东峡谷。西藏地形主要特征表现为:高原辽阔、群山巍峨、平原狭长、峡谷深邃、冰川广布。西藏的牧草地主要分布在藏北高原,占到总面积的53.79%。近年来由于气候恶化,造成西藏地区的牧草地退化严重,林地面积急剧减小。奇特多样的地形、地貌和高空大气环流形成了西藏复杂多样的独特气候。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政策的不断推广,西藏地区的农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推动了农牧业科技的进步和创新,增强了西藏地区农业中的科技含量,促进了西藏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 西藏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

1.1 分区原则

为了促进西藏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结合西藏地区农业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农业的分片分区管理。农业分区要遵循以下的原则进行。

1.1.1 地形地貌相似原则

要将地形地貌相似的地区划分为一个农业分区,进而发展相同的农业模式。

1.1.2 气候相似原则

气候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只有将气候相同的地区划分为一个农业分区,才能进行集约化的农业种植,进而实现农作物的增产增收,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1.1.3 农业支柱产业相似原则

这是进行农业分区的决定性原则,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农业支柱产业决定着该地区农业所采取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不同的发展模式所采取的对策也不尽相同。

1.1.4 人文环境相似原则

该原则揭示了农业分区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只有建立了和谐的人文环境,才能在此基础上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分区特征

为了促进西藏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将西藏地区按照分区原则划分为以下3个可持续发展大区。

1.2.1 一江三河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区

该区域又可分为3个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小区:拉萨河流域农业发展亚区、年楚河—雅鲁藏布江农业发展亚区、尼洋河—雅鲁藏布江农业发展亚区。该区域的农业以种植业为主,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非常有利。农业人口资源相对过剩,对于进行大规模的农业生产非常有利。

1.2.2 藏东—藏东南农林牧结合区

该区域又可分为2个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小区:藏东三江流域农林牧结合发展亚区和藏南—藏西南农林牧结合亚区。该区域的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为辅,整体的农业种植水平较落后,农作物产量低。有限的草场资源对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阻碍作用。同时,该区的林业资源也非常有限,近年来由于乱砍滥发已经对林业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1.2.3 藏北牧业区

该区域又可分为2个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小区:那曲—班戈牧业可持续发展亚区、尼玛—狮泉河限量牧业发展亚区、昆仑山南—可可西里生态环境保护亚区。该区域的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畜牧业多以粗放型为主,畜产品品种单一。近年来由于异常的气候,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该区域的草场退化严重,对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扩大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2 西藏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2.1 “一江三河”流域现代化农耕模式

该区域地势相对平坦,气候适宜,交通非常便利,人口居住相对集中,农业种植技术水平相对较高,为该地区農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结合当地农业的实际情况,开展以种植业为主,加快农作物更新换代的速度,采取科学合理的种植制度,建立健全有效的植保工作制度,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要适时的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优势区域的农作物种植水平更进一步的发展,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可以结合当地农牧业的特点,发展农牧业特色产业,不断推进特色产业的深入发展。可创办特色种植(养殖)协会,充分发挥职教综合培训中心的作用,整合农牧、科技、教育等方面资源,加强农牧民技能培训,为农牧民增收打好基础。

2.2 藏东—藏东南农林牧结合模式

该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当地的农业生产状况,对农业的产业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适农则农,适牧则牧,充分利用当地具有优势的农业资源,走适宜的农业发展规模。对于具有森林资源的地区要给予充分的关注,对当地的森林资源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研究,慎重的进行林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一定要在保护好当地原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适度的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建立健全采伐责任制度,避免对乱砍滥伐现象的出现。同时,还要建立合理的森林种植制度,在采伐森林的同时,进行适当的种植,进而保持该地区森林的生态平衡,从而促进该地区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此外,还要在“移民搬迁”和农村小城镇建设的大背景下,对于居住条件较差,不利于推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牧民进行适当的搬迁。通过进行农牧民科学合理的搬迁,不仅能对当地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而且还能提高农牧民的生活条件。

2.3 藏北限量牧业模式

为了实现该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对该地区优势的畜牧业资源进行充分的挖掘,逐步建立完善的畜牧业产业链,将畜产品的供应、加工、销售等环节进行有机的整合,进而将畜牧业相关的产业建立一个完整的产业链,通过各个环节的密切配合,进而促进该区域畜牧业的长远发展。同时,还要注重政府的引导作用,通过政府引导、项目搭台、群众参与、牧民增收为原则做大做强,形成当地特色品牌。此外,在发展畜牧业的同时,要注重草场的保护工作。对草场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将草场管理的责任落实到个人。同时,还要安排专人进行草场管理情况的检查,对于没有进行合理管理的草场,要督促其整改,直至相关责任人按照草场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草场管理。

3 结语

推动西藏地区的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不仅能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且还能对当地的农业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进而平衡农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本文将西藏地区划分为3个不同的农业大区,并对各个分区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每个区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对于促进西藏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周顺利. 生态约束下西藏农林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以科技创新助推结构转型与产业升级[J]. 西藏科技, 2016(03):13-15.

[2] 尼玛. 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农牧民增收几点思考[J]. 西藏科技, 2015(01):20-22.

[3] 陈斌, 李海东, 曹学章. 西藏高原典型生态系统退化及植被恢复技术综述[J]. 世界林业研究, 2014(05):18-23.

作者简介:格桑(1971-),男、西藏日喀则市聂拉木县人,学历中专,1993年毕业于西藏农牧学院农学系,农艺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可持续发展西藏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都是西藏的“错”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一个人的西藏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西藏:存在与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