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探讨

2017-09-12汪钊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21期
关键词:论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汪钊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人民的最大公约数,它在思想理论教育中占据核心地位,起着“凝魂聚魄,强基固本”的基础作用,具有指向性、导向性和标准性的功能。厘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论域关系有助于我们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推动思想理论教育进一步发展,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论域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21.058

一个多元化社会的价值观,大致有三个层面:最上层是核心价值观,中间层次是各阶层各群体多样化的价值观,最低层是底线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取向和个人价值准则三重意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次的内容,融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成果。上述三点是我们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与外延必须具备的理论要点。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将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外延、理论诉求、历史传统、时代主题、奋斗目标等讲清讲透,如此才能达到灌输与自觉认同、培育与践行的目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人民立场和国家本位的价值诉求,它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范畴、逻辑主线高度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旨归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而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范畴是价值,从哲学到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都围绕着价值这个核心范畴,它打通马克思主义理论各个分支的逻辑关联。另外,从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发展轨迹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人学立场发生了历史性转换,即在44年手稿中到“形态”,实现了从抽象人到具体的人的范式转换,这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关怀维度的变革。逻辑主线是指融会并引领于思想理论体系各主要组成部分之中的基本范畴、核心观点和基本方法。从马克思主义的逻辑主线来看,它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逻辑主线。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的理论旨归也是为实现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提供了一条道路,与马克思主义终极目的是完全耦合的。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时需要我们积极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克服西方的普世价值和各种非马和反马思潮,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的地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最新发展成果。马克思主义的内涵众说纷纭,目前学界普遍接受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关于全人类解放的学说,还包括后继者的创新与发展的理论体系,其中包括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理论的层级来看,有核心范畴与非核心范畴之分,如:人的解放、实践、价值等范畴。从学科体系来看,马克思主义理论囊括六个二级学科,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到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源泉和发展谱系图,分别从原理、历史、具体应用的分支进行研究。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范畴来看,价值始终是贯穿马克思主义三部分的一条逻辑主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占据着高势位。当代中国世情和国情都在发生着历史的巨变,中国的社会结构日益复杂,西方的各种社会思潮大量涌入中国,西方世界的文化殖民愈演愈烈。近年来,普世价值、宪政思想、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等思潮如空气般入侵中国社会。对此我们必须做出积极的回应,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的中国形象,诠释我们的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是中国社会凝聚共识、强基固本的锐利武器,无疑是诠释中国价值的最好形式。现阶段我们致力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统一思想,夯实思想基础,团结统一,对全党和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创新教学形式,采用多样化考核,切实让学生了解中国价值观念领域真实的“呼声”,努力探索高效、科学的教学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重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的问题的一剂良药,它是当代中国人的思想灯塔,指引着中国人民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的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中国人民的思想导向,充當着指南针、导航器的角色,它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发挥着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五观教育是重要的内容之一,而价值观教育关涉到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实质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目标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定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终极关怀、理想旨归、人文价值,在思想理论教育中发挥着“凝魂聚魄,强基固本”的基础作用,同时也起着定位中华民族历史方位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作用。具体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近代红色革命文化、现代西方先进文化,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整合了中国传统价值、近代价值以及现代价值,赋予了传统价值现代内涵。从中国近现代抗争史中可以清晰的看出,中国之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民族梦,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一个社会良性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价值维度,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一个当代中国公民必须准守的价值准规范,一个公民无此行为标准则难以立足于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科学定位了中华民族所处的历史方位,也为我们提供了奋斗的目标。“两个没有变”是中国的国情和世情的精准论述,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立足于中国国情,正确定位中国、中华民族的历史方位,紧紧依靠人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起着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善治作用。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的功能

在进行马理论教育时,必须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次性特征,即教育性、引领性和标准性。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指明了一条人类解放的道路——实现全人类的解放,这是超越人类一切价值的最高的指向性、导向性和标准性。endprint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教育性功能。在全社会大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风气能够教育广大人民群众,筑牢价值防线,自觉抵御各种非马和反马思潮,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学习和研究核心价值观的良好局面,广大人民群众在接受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同时,自觉养成教育子女的良好习惯,特别是广大领导干部更要用核心价值观武装全党头脑和以文化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引领性功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犹如一面旗帜,为人民提供了引领时代潮流的价值典范,它以其核心地位规定和指引着非核心的价值观。这样一来,那些由西方世界输入中国的价值观则原形毕露,进而土崩瓦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标准性功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民提供了是非曲直的判断标准,符合三个倡导的均被认为是正确的、积极的、可以被肯定的、大力鼓励的行为。西方世界的普世价值妄想超越价值观的阶级属性,这完全违背了思维依存于存在的原理,也违背了阶级产生于经济地位的划分的原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犹如一根标尺,它为人们提供了评判价值的尺度。當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中国社会思想价值领域的导航器,我们必须深刻理解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阐释好中国好价值,展示好中国好形象,传达好中国好声音,传递中国正能量,体现中国元素,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须充分发挥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性、引领性和标准性功能,在全社会范围内掀起学习、研究、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厘清核心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论域是破除西方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的现实要求,也是巩固我们的主流价值观的迫切需要。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者、宣传者、研究者必须主动承担起这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使命,努力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实现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

参考文献

[1]陈锡喜.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全过程的思考[J]. 思想理论教育,2015,(6):78.

[2]张建云.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纵览[J].天中学刊,2014,(1):32.

[3]杨振闻.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核心命题[J].毛泽东研究,2017,(1):39.

[4]陈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路径论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63.endprint

猜你喜欢

论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基于变论域模糊控制的Taylor逼近型内模PID算法
变论域自适应模糊PID控制系统仿真与应用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双论域粗糙集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变论域自适应模糊控制研究
“大健康”论域下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