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路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大纲的编制分析

2017-09-12叶亚虹方宏志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21期

叶亚虹 方宏志

摘 要:详细阐述了公路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大纲的编制内容。通过梳理质量管理体系大纲,明确了项目质量管理的内容,清晰界定了参建各方的质量管理责任,能有效促进项目质量管理取得实效,确保工程质量目标实现。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大纲;质量管理责任;工程质量目标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21.056

1 引言

工程质量的好坏是决定一个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如何保证工程质量符合要求,达到预期目标,需要做大量的工作。目前在建的工程项目中,质量管理通病还普遍存在,工艺水平还有待提高,工程实体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与交通运输提出的“品质工程”创建建设目标,还有一定差距。为强化项目建设过程质量管控水平,需要有一个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来保证。本人结合多年的质量管理工作经验,在此简要分析质量管理体系大纲应包含的具体内容,仅供同行参考。

2 质量管理体系大纲

根据工程建设的进程,质量管理体系大纲主要内容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质量目标

对于工程质量目标的确定,一般应由建设单位在招标文件中予以明确,施工单位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质量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并予以落实,严格过程质量管控,监理单位负责过程监督,以确保最终质量目标得以实现。

2.2 质量组织机构

为了确保项目工程质量实现预期目标,建设各方均应成立相应的质量组织机构,配备满足管理需要的质量管理人员;特别是施工单位应按照国家、行业有关规定配备相应人员,全面负责项目实施过程的质量管控,确保工序质量合格,最终确保项目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2.3 岗位职责

建设单位主要对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过程质量管理工作实行监督,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质量管理履行监督职责,施工单位是项目质量管理的实施主体,应全面落实项目建设过程的质量管理责任,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强制条文等有关规定,强化过程工序质量检验,确保工程质量合格。

2.4 目标责任制

施工单位作为实施主体,公司与项目部,项目部与科室、班组,科室与科员应层层签订质量目标责任书,项目部应实行质量网格化管理,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杜绝管理盲区,确保全覆盖管理。

2.5 质量管理制度

参建各方应建立、健全项目质量管理制度,以督促各项质量管理措施的有效落实。施工单位应按照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本企业、本项目制定的质量管理相关制度,有效落实质量管理举措,规范质量管理行为,落实质量管理责任,确保质量管理工作有效落实。

2.6 质量管理工作流程与职责

2.6.1 开工准备阶段

(1)设计交底、监督交底。

开工伊始,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单位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进行设计交底,使施工单位详细了解设计意图和相关指标,便于施工单位更好的按照施工设计图组织实施;同时根据项目所在地工程质量监督的权限归属,及时接受行业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的交底,及时了解所在地行业主管部门管理要求,确保工程建设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规定。

(2)图纸会审。

项目开工建设之前,施工单位应组织项目部相关技术人员对施工设计图进行详细会审,对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上报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以便尽早与设计单位进行沟通,协调,及时进行变更优化,确保施工设计图符合现场实际施工条件和使用功能的需要。

(3)质量保证体系报审。

质量保证体系方案应及时报监理、建设单位批准,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实施过程中,负责监督施工单位质量管理行为,及时提出意见和优化建议,共同促进质量目标实现。

(4)实施性施工组织方案、专项方案报审。

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详细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对于技术负责或质量、安全风险较大的分项工程,应制定专门的技术方案,必要时应组织专家进行论证,确保方案安全可靠方能执行。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上报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方案具有审核批复权,并监督施工单位的落实工作,有权提出意见和建议。

(5)监理大纲和实施细则审批。

监理单位应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监理大纲和实施细则或监理办法,以规范项目实施过程对施工单位质量的监督管理,确保现场施工质量合格,更好的促进工程质量的提高。

(6)工地试验室。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部分试验检测工作在得到建设单位同意的前提下,可以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试验检测机构承担或有建设单位制定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承担,确保项目实施过程各项试验检测结果的及时性和真实性,更好地服务工程质量管控,确保施工质量合格。

(7)施工單位、监理单位进场人员报审。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为完成工程项目而配备的项目管理人员,其数量、资格条件等信息应上报建设单位批准、备案,确保满足项目管理需要。

(8)总体开工报告审批。

施工单位在项目开工前应组织编写项目开工报告,对完成项目所需的工、料、机等资源配置予以明确,并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细化各分项工程施工技术方案等,并上报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同意后,方能开工。

2.6.2 施工阶段

(1)材料、机械及构配件进场报审。

项目开始建设之前,施工单位应对进场的材料、机械设备及构配件的品牌、供应商、数量、规格、质检报告等相关资料上报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进行备案,确保材料、机械设备供应的信息可追溯,有利于材料、机械设备质量的保证。

(2)分部/分项工程开工报告报审。

各分项工程开工前,应有施工单位组织编写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开工报告,细化各分部分项工程所需的工、料、机资源配置,明确施工工艺流程,便于分项工程的顺利实施。开工报告应及时上报监理单位、建设单位批准后方可开工。endprint

(3)技术交底。

各分项工程实施前,施工单位应组织项目总工对科室,科室对科员、班组,班组对操作工人的三级技术交底,交底内容应根据接受交底的对象不同而有所针对性,确保技术交底到一线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人,确保按照技术规范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4)首件工程管理。

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资源配置条件的变化,项目的每一类分项工程的第一个构建应实行“首件制”,通过对首件进行总结,更加完善优化施工組织,确保同类分项工程大面积施工的工程质量,从而确保整个工程的整体工程质量。

(5)过程质量管理。

施工单位应定期、不定期开展工程质量检查,排查质量隐患,及时落实整改,预防和改进质量通病,确保项目工程质量符合要求。监理单位负责对施工单位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指令施工单位予以整改,必要时上报建设单位,督促施工单位落实好各项质量管理举措,确保工程质量。

(6)科技创新管理/四新技术管理。

项目实施过程中,施工单位应积极推广应用“四新技术”,改进工艺,改良工法,积极开展“五小”、“微创新”等技术创新活动,通过科技创新实现机械换人、自动化换人,消除质量通病,提高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项目工程质量。

2.6.3 验收与缺陷责任期管理

(1)工程交工验收。

项目完工,应由建设单位组织交工验收。建设单位在工程具备交工验收各项条件以后,向行业主管部门质量监督机构提出验收申请,并及时组织验收。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负责配合做好交工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验收顺利完成。

(2)缺陷期质量管理。

缺陷责任期施工单位应建立顾客回访制度,对已经交付投入施工的工程进行质量跟踪,与建设单位、管养单位保持沟通,对于缺陷期发现的质量问题,属于施工单位责任的,应有施工单位及时整改,确保缺陷期满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

(3)竣工验收。

与交工验收类似,待工程缺陷期满,应由建设单位组织竣工验收。由建设单位向行业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及时组织竣工验收。

3 结语

质量管理大纲的明确,对于工程项目实施过程质量的有效管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决定工程最终的质量好坏。因此,工程在建设之初,参建各方一定要梳理制定清晰的质量管理大纲,明确各方职责定位,过程中严格按照管理大纲规定的要求对工程质量进行管理,才能确保工程质量实现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韩继东.公路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5,(12):160162.

[2]杨晓方.公路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2029.

[3]GB/T 19001-2016,质量管理体系要求[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6.

[4]GB/T 50430-2007,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S].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