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省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2017-09-12苏影

商场现代化 2017年16期
关键词:福建省产业结构服务业

摘 要: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尤其在中国近几年的经济发展中,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业对其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对于产业结构和服务经济学,国内外的研究一向颇多,但其中专门针对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研究较少,且缺少运用统计数据进行的总体分析。本文以2000年到2015年福建省服务业发展的数据作为研究基础,描述了福建省服务业发展情况,对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議。本文分为三个部分,首先通过数据和对比的方式概述福建省21世纪以来的服务业发展状况,可以看出服务业份额、服务密度、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均明显偏低,除交通运输业外的其他主要服务行业的产值份额都落后于全国水平,且地域之间发展极不平衡。其次,深入探讨了福建省服务业发展问题,发现以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和较为缺乏的高素质人才储备是导致服务业低迷的主要原因。最后,文章对加速福建省服务业发展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服务业;产业结构;福建省

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世界上较为常用的产业结构分类是三次产业的划分。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也称为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21世纪以来,人们经常谈到的“新经济”和“知识经济”本质上就是知识密集型的服务经济。许多经济学家研究产业结构后发现,随着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服务业产值份额和就业份额的不断上升,服务业的日渐发展会也对国民经济产生结构升级效应、技术进步效应和资源再配置效应。虽然也有许多学者针对福建省的服务业发展进行过理论研究,但总体来看目前针对福建省服务业各方面数据的系统分析文献仍然较为有限,本文将以2000年至2015年福建省服务业发展的数据作为研究基础,针对现存的服务业发展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

一、福建省服务业发展概况

1.服务业总体产值与就业份额偏低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在本国领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包括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以地理上的国境为统计标准。对于地区来说称为地区生产总值(地区GDP),总产值可由三次产业的产值构成。服务业就业人员是为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而从事服务业社会劳动的人员。

《中国统计年鉴》(2015)描述了福建省服务业总体发展情况的变化趋势。2000年到2015年间,福建省服务业高速增长,产值年均增长率达到18.6%,高于全国年均增长率15.4%。但与此同时,福建省的服务业产值份额15年来几乎没有增长,且2015年产值份额(41.6%)已经远低于全国水平(50.2%)。此外,就业人数份额(40.6%)也偏低于全国平均(42.4%)。

与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上海市等沿海省市相比,2015年福建省服务业的产值份额同样处在较低水平。21世纪以来,其余省市的服务业产值份额都有波动上升的趋势,经过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产值占比从2000年的40%上下增长至50%左右。上海市的服务业更是占比达近70%,无疑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但在这期间,福建省的产业结构却没有明显的改变,服务业产值占比仍旧停留在40%。由此可见与其他发达省区相比,福建省在三次产业结构上发展也是较为滞后的。

2.服务密度及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落后

服务密度和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是描述并比较不同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服务密度是指某地区一定时间内服务业增加值与该地区面积之比,即单位面积的服务业增加值,可以反映服务设施和产品在该地区的分布密集程度。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则是指某地区一定时间内服务业增加值与该地区常住人口数量之比,可以反映出该地区服务业增加值的人均水平。

与其他沿海省市相比,2015年福建省的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和服务密度都明显偏低。其中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仅2.81万元/人/年)显著低于广东省(3.40万元/人/年)、江苏省(4.27万元/人/年)和浙江省(4.38万元/人/年),仅约为以服务业为支柱的上海市的39.9%。同时福建省的服务密度也偏低(仅871万元/平方公里/年)。在五个省市中,上海市服务密度达到26850万元/平方公里/年,约为福建省的31倍。

3.服务业内大部分子行业产值份额偏低

国家统计局对三次产业的划分做了专门的规定,其中第三产业又包括14个行业。2015年全国服务业中产值份额最高的几个子行业分别为:批发零售业(9.7%)、金融业(8.4%)、房地产业(6.0%)、交通运输业(4.4%)。由于福建地处中国东南沿海,港口贸易和海上运输十分发达,2015年福建省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566个,其中万吨及以上泊位162个,全年全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5.07亿吨。得利于地理位置的得天独厚,福建省的交通运输业产值占全省GDP的5.96%,高于全国平均占比。

但通过福建省与全国数据相比,除了交通运输业,其他主要行业的占比都大幅低于全国水平20%~35%,如批发零售业、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分别在福建省GDP内仅有7.9%、6.5%、4.2%的份额,可以说福建省服务业的大部分行业产值占比均落后于国内平均。

4.各地级市服务业发展不均

福建省的服务业发展同样显现出在地区上分布不均的情况。

2015年在全省GDP排名靠前的几个地级市中,旅游业较为发达的厦门市服务业产值达到地区GDP的55.7%,同样政治文化中心福州市服务业产值也占地区GDP的48.7%,远高于全省平均40.6%。相比之下,以工业为支柱产业的泉州市和漳州市服务业产值份额分别只有37.1%和38.1%,服务业产值占比全省最低的宁德市甚至仅有31.9%。在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这个指标上,福建省服务业发展也明显不均并向福州和厦门两市倾斜,其中该指标全省最低的宁德市仅有1.66万元/人/年,距离最高的厦门市(5.03万元/人/年)的差距有三倍之多。endprint

二、福建省服务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

1.产业结构——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21世纪以来,福建省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趋势是第一产业占比大幅下降,第二产业占比大幅上升,第三产业占比基本保持不变。第一产业占比下降所释放的空间主要由第二产业吸纳,第二产业对福建省的经济贡献逐步增加,直至居于主导地位。第二产业中,2015年轻工業、重工业增幅分别为8.9%和8.6%,基本实现平衡发展。

与此同时,福建省的产业结构演变呈现逆高度化倾向,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比不断上升,而知识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发展则不尽如人意。在福建省2015年主营业务收入排名前10的公司无一例外都属于第二产业。在排名前50的公司中,以服务业为主的不足10个。福建省的高技术产业普遍低迷,甚至电子信息产业也以加工、组装电子设备及各种电子元件、器件、仪器、仪表为主,技术含量少,附加价值低,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2.人才储备——缺乏高素质人才

(1)全员劳动生产率与人才存量

福建省在服务业就业份额基本与全国水平持平的情况下,产值份额远低于全国水平,由此推断福建省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可能偏低。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根据产品的价值量指标计算的平均每一个从业人员在单位时间内的产品生产量(即服务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服务业产值/服务业就业人数)。它是考核国民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

表 2015年各地区服务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及各类人才存量对比统计表

*高学历人口表示大学专科、大学本科及研究生学历人口

**R&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即研究与试验发展

数据来源:产值及就业人数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5)。劳动生产率及高学历人口占比由作者计算得出。

表中标示出了2015年福建省与其他沿海省市的服务业产值、服务业就业人数,及由此计算出的全员劳动生产率(单位:万元/人)。福建省2015年服务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9.6万元/人,低于全国平均10.5万元/人,且仅为广东省的43.6%。

偏低的劳动生产率是由偏低的生产要素数量及质量所导致的。对比资本要素(固定资产投资)及企业数量(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数)可以发现,劳动力质量是明显降低福建省服务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因素。

服务业本质上是一个知识密集型产业,因此劳动力质量(高素质劳动力数量)是影响服务业发展及其劳动生产率的一个重要要素。此处用高学历人口(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研究生)的比例来表示该地区可获得的服务业就业人口的高素质劳动力储备量。如表,福建省高学历人口只占总人口数的9.8%,是相邻省市中占比最低的,占比最高的上海市(28.7%)则达到最高的全员劳动生产率(19.9%)。说明福建省在人才储备方面有明显劣势,服务业发展面临高学历人才数量的制约。在教育之外,福建省科技方面的数据也总体落后于东南部沿海省份。如福建省2015年的R&D人员全时当量和全年专利申请总数基本与上海市持平,落后于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近70%之多。

(2)造成高素质人才不足的原因

①地理位置上的极化效应

改革开放后,国家的劳动力出现向东南沿海流动的局面。福建地处海峡两岸经济区,是国家政策重点扶持、区域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本应拥有人才吸纳的区位优势,但在这方面却呈现出与地理位置不相匹配的严峻局势。在市场经济劳动力自由流动的情况下,由于邻近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对人才的强吸附能力,福建省受到极化效应的影响,并未成为人才流动趋势中的主要受益方。伴随着劳动力的不足,人才竞争的严峻局面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

②高等院校数量和在校大学生人数偏低

近一半高校学生将在毕业后留在高校所在地区就业和生活,因此在校大学生是一个地区非常重要的高素质人才储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福建省拥有88所高等院校,全国省市中排名第15;在校大学生人数(本科、专科)75万人,排在全国各省市的第14位。而与福建省比邻的长三角、珠三角则拥有更多高校和在校学生,例如广东省和江苏省分别有高校143所和162所,在校大学生186万人和172万人。

③地区文化包容度不高

福建有独特的闽南文化分布在厦门市、泉州市、漳州市等地,但闽南文化中最看重的宗族观念、同乡情感等也在无形中形成了外地人难以轻易融入的屏障,并因其极少出现在全国大众的视野里,间接使外地人对闽南文化产生封闭的印象。在此情况下,福建很难通过文化和地区吸引力来吸纳更多人才。

3.政府政策——宏观调控偏重制造业发展

福建省第三产业发展相对第二产业滞后的一部分制度根源在于政府官员政绩评判条件的单一性——即主要以该地区经济发展增速和增幅作为标准。为了拉动地区经济短期内快速增长,在产业结构上政府政策会向制造业倾斜,着重拉动第二产业投资和发展。除此之外,地方政府还可能为了保护本地利益、防止税源外流而采用宏观调控手段限制合理的地区贸易和要素流动。地方保护主义会带来一定程度的交易成本的上升,最终对服务业的长期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三、加快福建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1.调整宏观政策着力点,加速产业结构转型

服务业目前是福建省产业结构中的短板,要发展服务业,首先应当从政策和体制的着力点入手。福建地区政府应当认识到服务业发展对于经济长期发展的重要作用,摒弃重视制造业而轻视服务业的传统观点,减少为了短期见效而对第二产业的过度投资和依赖。

同时,地区宏观政策应当加速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生产要素和资源的配置,逐渐把经济发展的重心和各类资源从低技术、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高技术、现代化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上来。endprint

2.促进地区分工及合理布局,避免产业行业趋同

陈宇、赖小琼(2013)通过测算发现除泉州、莆田两市在“十二五”期间优先发展重工业外,其他城市的产业结构都逐渐趋于同质化。这个现象导致地区产业设施重复建设,资源无法达到最优配置,产业雷同也造成过度竞争,抑制了服务业的发展。

因此福建省的产业发展应当根据各地区各自特点和比较优势,合理布局各个行业,促进地级市间的优势互补和分工协作,减少资源浪费和过度竞争。

3.优先发展重点服务行业

在对《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分析中可以发现,服务业下14个子行业里占据产值主导地位的是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和住宿餐饮业。这五个行业中,批发零售业基本属于常住人口的刚性需求、无法短时间内迅速提高,房地产业超速发展易给社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其他三个行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和住宿餐饮业)都属于服务业中占比突出、举足轻重的重点产业,应当予以优先发展。

(1)交通运输业(物流业)

由于东南沿海的区位优势,物流业是福建省五个重点服务行业中唯一一个产值份额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行业。各级政府应该继续发挥这一优势,重点建设福州、厦门、泉州等重要沿海物流节点,加强全省物流业的基础设施即公路、航道、港口建设,完善公共运输服务系统,合理分配政府财政投入。

(2)金融业

政府应充分利用对台金融交流和两岸金融协议签订的有利契机,加快完善福建省金融市场机制,培养适应金融行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引导本地金融行业进行服务理念创新。此外,还应该引进两岸投资的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积极推进台湾服务产业和金融机构进入海西经济区发展。

(3)住宿餐饮业(旅游业)

在旅游方面,要整合省内各地区不同的旅游资源,根据自然环境和历史人文背景推出特点鲜明的旅游品牌,加大宣传力度从而吸引中外游客。还要增强旅游景点的管理,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水平,打造完整的旅游产业链。

4.加快引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

福建处于长三角和珠三角之间,对高素质的人才吸引力不足,导致知识密集型的服务经济发展受到制约。政府应当大力实施人才引进计划和人才培养计划,一方面完善社会体制和基础设施,鼓励高校在讀学生及留学生留闽就业,另一方面加快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培养一批适应福建服务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及产业带头人。

四、结语

本文以福建省的服务业为研究对象,对比全国及东南沿海各省市历年统计数据,得到如下结论:(1)服务业是福建省经济发展的短板,其服务业产值占比、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及服务密度均落后于临近的其他省市。(2)福建省服务业发展存在地域极不平衡的问题,且大多数子行业发展普遍滞后。(3)整体产业结构向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倾斜,服务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明显偏低。

综合前面的分析,为了进一步加快福建省服务业的发展,政府需要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和提升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在优化产业结构方面,政府应当摒弃重视制造业而轻视服务业的传统观点,减少为了短期见效而对第二产业的过度投资和依赖,加速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生产要素和资源的配置。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首先应当加大科学技术教育投入力度,扶持更多优秀的服务业科研项目,引进和培养一批高素质人才队伍。其次优先发展重点服务行业,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

产业的优化、技术和效率的提高都能够显著带动服务业产出增长,政府政策和产业整体互相配合,才有望改善福建省服务业目前的发展现状。

参考文献:

[1]陈明森,陈新,肖庆文,邹文杰.“十二五”福建产业升级趋势、任务及政策选择[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5):123-128.

[2]顾乃华,毕斗斗,任旺兵.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文献综述[J].经济学家,2006,(06):35-41

[3]华而诚.论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性地位.经济研究,2001年第12期.

[4]何德旭,姚战琪.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效应、优化升级目标和政策措施[J].中国工业经济,2008,(05):46-56.

[5]魏杰.基于国民生产总值的经济结构调整.学术月刊,2010年第6期.

[6]曼昆.宏观经济学.南昌:中国人民出版社,2011:3.

[7]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5)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8]产值/就业份额表示福建省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就业占福建省生产总值/就业的份额.

[9]李江帆.第三产业的产业性质、评估依据和衡量指标.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3期.

[10]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

[11]福建省交通运输厅.2015年福建省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

[12]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未列出.

[13]李忠斌,郑文智.福建省人才吸纳力评估及其影响因子探析.人口与经济,2009年第2期.

[14]陈宇,赖小琼.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福州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

作者简介:苏影(1996.06-),女,汉,福建泉州人,本科,主要研究方向:经济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福建省产业结构服务业
私募股权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福建省陈建洪名校长工作室掠影
修诚 启智——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简介
2019长三角服务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服务业企业100强
东南风福建省青年油画展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