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脑血管病合并癫痫的临床治疗

2017-09-12刘永刚吴佳欢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25期
关键词:癫痫临床治疗

刘永刚 吴佳欢

【摘要】 目的 探究对急性脑血管合并癫痫的患者进行治疗的措施及效果。方法 选择58例急性脑血管病合并癫痫患者作为观察组, 随机选取同时期未发生癫痫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58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脑血管病的基础治疗, 在此基础上, 观察组患者依据其出现癫痫的严重状况及类型制定癫痫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为5.2%, 对照组患者死亡率为6.9%, 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治疗2周后, 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0.48±4.23)分, 观察组患者为(37.58±5.74)分, 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是导致癫痫发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及时有效的对患者进行抗癫痫的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病情, 同时改善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癫痫;临床治疗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5.031

急性脑血管病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病, 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 而且多是突然发病, 而且多伴随出现局病灶性的神经功能损坏的症状, 其病死率以及致残率均较高。急性脑血管病是导致患者出现癫痫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急性脑血管病在起病以后, 往往最先出现的症状就是癫痫[1]。几年以来, 在我国发生脑血管病几率在逐年升高, 导致并发出现癫痫的患者数量也在逐渐增加。本研究对急性脑血管病并发癫痫的一些临床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并给出了一些治疗方法, 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到本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血管病合并癫痫的患者以及同期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未出现癫痫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各5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急性脑血管病合并癫痫患者作为观察组, 包括男38例, 女20例, 年龄最大75岁, 最小47岁, 平均年龄(55.4±6.6)岁。

急性脑血管病但无癫痫患者作为对照组, 包括男37例, 女21例, 年龄最大73岁, 最小45岁, 平均年龄(56.7±5.6)岁。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臨床表现 经过相关的检查确定两组患者都是急性发病, 观察组患者有轻重程度不一的意识障碍、偏瘫以及语言功能方面的障碍等症状, 而且还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癫痫症状, 30例患者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 17例患者癫痫的发作类型为部分性发作[2], 1例患者为癫痫持续状态。出现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的患者多为蛛网膜下隙出血以及脑出血的患者, 而部分性发作主要是脑梗死患者易发。在所有急性脑血管病中诱发癫痫发作几率较大的是脑叶出血或者脑梗死, 临床中并没有发现小脑或者脑干发生病变的患者诱发癫痫的病例。对照组患者主要症状是头疼、头晕、意识不清、肢体麻木或者出现偏瘫等。

1. 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首先进行常规脑血管病的基础治疗, 包括降颅内压、抗凝以及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而对于出现高血压或者糖尿病等疾病患者要进行对降压、降糖等操作。观察组患者依据其出现癫痫的严重状况以及类型来制定治疗方案。只有8例患者未进行抗癫痫治疗, 剩余50患者都采用抗癫痫药物进行了干预治疗, 药物包括卡马西平、苯巴比妥、奥卡西平、丙戊酸钠、拉莫三嗪等, 部分发生癫痫持续状态的患者要适时采取静脉滴注丙戊酸钠或者地西泮的方式治疗, 待症状得到有效改善后改成口服抗癫痫药治疗。

1. 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记录观察组癫痫发作时间, 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治疗疗效。依据脑卒中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标准, 在治疗2周后对患者评价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具体的评价指标有意识、语言功能、手部功能以及眼部功能、上下肢功能等, 总分<15分为轻度缺损, 15~30分为中度缺损, 31~45分为重度缺损。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癫痫发作时间 58例观察组患者中, 在发生脑血管病1个月内发生癫痫患者20例, 占34.5%;在发生脑血管病2~6个月发生癫痫患者27例, 占46.6%;在发生脑血管病6个月后发生癫痫患者11例, 占19.0%。

2. 2 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中26例脑出血, 21例脑梗死, 11例蛛网膜下隙出血;12例患者在进行原发病的治疗后癫痫得到有效控制, 46例患者给予抗癫痫药物的治疗, 死亡3例,

死亡率为5.2%, 其他患者的症状都有好转。对照组患者中31例

脑出血, 17例脑梗死, 10例蛛网膜下隙出血;在进行治疗后, 死亡4例, 死亡率为6.9%, 其余54例患者在治疗后症状有改善。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3 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在进行治疗2周后, 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0.48±4.23)分, 观察组患者为(37.58± 5.74)分, 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中老年人发生癫痫的一大诱因就是急性脑血管病, 而且脑血管的病情越重, 发生癫痫的风险就越大[3, 4]。也可以说, 脑血管疾病患者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出现癫痫。一般急性脑血管病迟发性癫痫的发生可能和脑血管病发生以后神经细胞出现变性、四周的胶质细胞发生增生等各种机械性刺激有一定关系[5, 6]。endprint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癫痫发作的时间, 在发生脑血管病1个月内发生癫痫患者20例, 占34.5%;在发生脑血管病2~6个月发生癫痫患者27例, 占46.6%;在发生脑血管病6个月后发生癫痫患者11例, 占19.0%。所以在患者发生脑血管病后应该积极的进行癫痫的预防工作, 最大程度的提升患者预后。发生癫痫患者多是因脑出血或者是蛛网膜下隙出血, 占63.8%(37/58), 考虑可能是受到出血及脑水肿的影响使得脑损伤比较广泛有一定关系[5]。而脑梗死的患者多是癫痫部分发作, 究其原因可能和大脑局部位置受到的损伤比较轻有关[7, 8]。

患者癫痫发病的表现以及形式不同说明其发病的机制有差异, 在治疗中要以患者的实际状况为依据设计特异性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最好能够积极的进行预防性干预, 以最大程度的降低患者患病的风险以及严重程度[9, 10]。

综上所述, 对急性脑血管合并癫痫的患者在治疗时要以控制病因为基本原则, 尽可能的对癫痫发作进行控制和预防, 同时要依据患者的实际状况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韩栋, 吴宇飞.脑血管病性癫痫临床特征及诊治分析.现代实用医学, 2015, 27(5):595.

[2] 唐开第.46例急性脑血管病后继发癫痫临床特点分析.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 37(21):2681-2682.

[3] 刘延臻.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癫痫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分析.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15, 1(6):65-66.

[4] 郭力維.120例脑血管病后症状性癫痫的临床治疗体会.当代医学, 2016, 22(20):139-140.

[5] 喻红霞, 徐慧珍, 张丹红. 脑梗死后早发性癫痫的临床特征与动态脑电图分析. 现代实用医学, 2015, 27(10):377-378.

[6] 蓝崧, 江先娣, 方玲. 脑血管病合并癫痫的临床分型、治疗和长期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 中国医学创新, 2011, 8(6):49-50.

[7] 杨新春. 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痫的临床特点分析. 临床医学, 2013, 33(1):52-53.

[8] 王春安. 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癫痫71例临床护理. 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16):36-37.

[9] 常丽. 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痫的临床诊治分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 5(5):107-108.

[10] 申成哲. 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痫的临床诊治分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 5(9):27-28.

[收稿日期:2017-05-04]endprint

猜你喜欢

癫痫临床治疗
癫痫多数可控可治
玩电脑游戏易引发癫痫吗?
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进展述评
癫痫,也可有良好预后
癫痫:消除误解规范治疗
敲打孩子头部会引起癫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