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教育发展再迎新机遇

2017-09-12

广西教育·D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普惠性办园公办

近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决定2017—2020年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以下简称三期行动计划)。《意见》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建成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全國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在园幼儿总数的比例)达到80%左右。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意见》要求实施“增加普惠性资源供给”“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升保育质量”三大重点任务,并提出了多项举措。

强调小区配套建设幼儿园

《意见》指出,要大力发展普惠性幼儿园。逐年安排新建、改扩建一批幼儿园,支持企事业单位和集体办园,扩大公办资源。老旧城区、棚户区改造和新城区、城镇小区建设要按需配建幼儿园。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整治,对未按规定建设或移交、没有办成公办园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要全面整改,2018年底前整改到位。继续办好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充分发挥辐射指导作用,大村独立建园,小村联合办园,优先利用中小学闲置校舍进行改建。加快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乡村幼儿园建设。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标准,逐年确定一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通过购买服务、综合奖补、减免租金、派驻公办教师、培训教师、教研指导等方式,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将提供普惠性学位数量和办园质量作为奖励和支持的依据,对达不到要求的要限期整改。

【简析】发展普惠性幼儿园,是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的重要举措。从学前教育第一期、第二期行动计划的实施经验来看,支持企事业单位和集体办园、利用中小学闲置校舍改建幼儿园等方式均取得了良好成效,因此三期行动计划继续延续这些举措。相比过去的两期行动计划,三期行动计划着眼于市区人口不断增长的现实,强调小区配套建设幼儿园,并就此提出了时间期限,对解决“入园难”“上学远”等问题具有积极意义。

健全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

《意见》提出,各地要按照非义务教育成本分担的要求,建立起与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生均拨款、收费、资助一体化的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保障幼儿园正常运转和稳定发展。根据幼儿园可持续发展需要和当地实际,逐步制定公办园生均拨款标准和普惠性民办园的补助标准。进一步健全资助制度,确保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幼儿优先获得资助。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办园成本和家庭经济承受能力,对公办幼儿园的保教费收费标准进行调整。

【简析】学前教育目前尚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因此如何理顺教育收费和教育惠民之间的关系,大力发展普惠性幼儿园,需要各地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对此,《意见》分别从生均拨款、收费、资助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并强调“确保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幼儿优先获得资助”,是贯彻教育扶贫理念的直接体现。

多举措提升幼教队伍素质

《意见》提出,构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支持体系。根据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要求,确定高等学校、中等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规模和层次,加大本专科层次幼儿园教师的培养力度。支持地方通过多种方式为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培养补充合格的幼儿园教师。采取核定编制、区县统一招考管理等方式及时补充公办幼儿园教师。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当地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式切实解决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工资待遇偏低问题,逐步实现同工同酬。引导和监督民办幼儿园依法配足配齐教职工并保障其工资待遇。幼儿园教职工依法全员纳入社保体系。到2020年,基本实现幼儿园教师全员持证上岗。深化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与教学改革,提高培养质量,强化实践能力。以需求为导向,开展新一轮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不断完善和全面落实符合学前教育实际,有利于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职称评聘标准。

【简析】提升学前教育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对此,三期行动计划提出构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支持体系,分别从学校培养、编制核定、工资待遇、专业化管理、培养培训、职称评聘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实施意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其中,为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培养补充幼儿园教师、解决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工资待遇偏低等问题,是推进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重难点。为此,各地应该研究制定得力举措,逐渐解决农村贫困地区学前教育师资紧缺、幼儿园教师同工不同酬等现实问题。

各类幼儿园全部纳入评估范围

《意见》要求,加强幼儿园质量监管和业务指导。教育部制定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指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完善幼儿园质量评估体系,将各类幼儿园全部纳入评估范围。落实县级政府对幼儿园和培训机构的监管责任,加大监管机构和队伍的建设力度。完善幼儿园动态监管机制,规范办园行为,强化安全管理。加强玩教具配备,为幼儿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深入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导幼儿园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制定教育计划、指导游戏活动、安排一日生活,提高保教质量。发挥乡镇中心幼儿园的辐射作用,加强对农村学前教育的业务指导,探索农村乡镇幼儿园和村幼儿园一体化管理。健全幼儿园内部财务制度,加强幼儿园经费使用和收费行为的监管。

【简析】要全面遏制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加强幼儿园质量监管和业务指导必不可少。三期行动计划将各类幼儿园全部纳入监管和评估范围,体现了国家治理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的决心。此外,《意见》还就监管机构和队伍建设、规范办园行为、强化安全管理、发挥优质园所的辐射作用、健全财务制度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对此各地、各园都应不折不扣地落实。

落实县级人民政府责任

《意见》提出,理顺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园体制。建立健全“国务院领导,省地(市)统筹,以县为主”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省级、地市级政府加强统筹,加大对贫困地区支持力度。落实县级人民政府主体责任,充分发挥乡镇政府的作用。积极推动各地理顺机关、企事业单位、城镇街道办幼儿园办园体制,实行属地化管理,通过地方政府接收、与当地优质公办园合并、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确保其面向社会提供普惠性服务。2017年底前,对符合条件的幼儿园,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企业等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事业单位设立登记办法(试行)》完成事业单位登记。

【简析】实行“国务院领导,省地(市)统筹,以县为主”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是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一贯思路。落实县级人民政府主体责任,有利于提高行动计划的针对性,让资金分配、人员调配、部门联动更为灵活合理,符合当地实际。

(责编 欧金昌)endprint

猜你喜欢

普惠性办园公办
近十年我国普惠性幼儿园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亚运城再添一所公办学校! 广铁一中天峰中学落成启用
规范农村教学点办园行为的实践与探索
把普惠性学前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畴
共享推动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以陇西县巩昌幼儿园实施集团化办园探索为例
普惠性减税政策落实处 小微企业发展添活力
让科技成果更具普惠性
关于公办养老机构深化改革的思考
长沙严禁公办中小学接收择校生
芜湖:社区卫生机构公办民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