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世经典

2017-09-12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17年31期
关键词:江陵礁石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多维解读

1.经典。《三峡》的语言历经上千年的积累、提炼才成为了经典,在中国古典散文史上,罕有超越者。这也给后世写三峡的作家出了难题。以致余秋雨在《三峡》中这样感叹:“过三峡本是寻找不得词汇的。只能老老实实,让嗖嗖阴风吹着,让滔滔江流溅着,让迷乱的眼睛呆着,让一再要狂呼的嗓子哑着。什么也甭想,什么也甭说。”

2.质疑。南朝宋文学家、史学家盛弘之,写有《荆州记》,书中写三峡的段落与课文中的《三峽》相似度极高。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当代研究《水经注》的专家陈桥驿先生曾说过:“在《水经注》四十卷中,从作者亲身实践的角度进行评价,则显然可分两类。以《河水注》为主的记载北方河流的卷篇,多是经过作者实地考察的作品。而以《江水注》为主记载南方河流的卷篇,由于当时国家分裂,作者足迹未到,是其根据当时流行的文献资料加以综合的作品。”那么,课文中的《三峡》可能就是这样被综合加工起来的文章。

3.求真。《三峡》描绘的景观并不以逼真取胜。到过三峡的人都知道,三峡的两岸并不是七百里都是同样高度的悬崖绝壁,高低起伏是山之所以为山的特点,不可能是“略无阙处”。中午才能见到太阳,午夜才能见到月亮,也只是部分航程如此。“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也不是写实的。当年三峡有礁石,尤其瞿塘峡,那里的礁石相当可怕。因此,舟行三峡不但是很慢的,而且是很凶险的。其实,三峡的美的性质是由人的情志决定的,作者的豪情之美、雅趣之美和悲凉之美共同构成了三峡之美的主题的三重变奏。endprint

猜你喜欢

江陵礁石三峡
礁石和浪花儿
江陵东周楚墓出土青铜兵器中的吴越文化因素分析
我们可能读了一个假《三峡》
礁石上的美人鱼
庆夺金
拥抱
礁石爷爷
梁季江陵政治骈文的文学书写
人民三峡人民建,建好三峡_____
从江陵“金堤”的变迁看宋代以降江汉平原人地关系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