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刮起足球风

2017-09-12蒙秀溪庞毅

广西教育·D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足球队社团足球

蒙秀溪+庞毅

近日,在北海市海城区第三小学(以下简称海城区三小)的绿茵场上,该校足球队与台湾台北五人制“U10组”足球队拉开了比赛的架势,双方球队均摆出“1-2-1”阵型。比賽哨声响起,双方队员开始“冲锋陷阵”、带球冲刺,场边的拉拉队员也不甘示弱,加油喝彩声一浪高过一浪……

这是2017“双北杯”(北海市、台北市)青少年校园足球邀请赛的其中一场比赛。这样的比赛,对于海城区三小的学生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联谊赛了。自2012年成为北海市校园足球布点学校以来,该校不断加大投入,研发符合校情、生情的足球课程与活动,确定“以球润德、以球健体、以球启智、以球育美”的发展目标,取得了突出成绩,不仅在各项赛事中表现优异,还荣获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广西足球特色示范学校等荣誉。2016年11月,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新长征”广西站活动也在该校举行。

校园刮起足球风

“现在,同学们可喜欢踢足球了,我们经常在放学后对战一局才回家呢。”海城区三小学生林旭铖说。聊起足球,他似乎有说不完的话:“我们学校现在有足球课,有足球社团,还有各种各样的活动、比赛,可好玩了。平时,我们除了学习,讨论最多的就是足球了。”聊足球、踢足球,如今已成为该校的一种新风尚。

回首发展校园足球的这五年,海城区三小走过了一段艰辛的路程。“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有很好的文化传承和足球氛围,国家足球队退役队员王峰、广西足球队前队长郭雅夫、国奥队退役队员廖均健等体育人才,都是从我校启蒙而走上足球生涯的。但要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足球教学,尤其是在我们特别缺乏专业师资的情况下,这项工作开展起来还是比较难。”该校校长安妮说。

面对诸多困难,海城区三小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经费不足,该校便将足球专项经费纳入学校年度经费预算,并且逐年递增,保证校园足球工作的正常开展。设施设备不足,该校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向社会筹集,近年来通过各种途径投入校园足球发展经费共150多万元,建设了标准化的人工草坪足球场,购买了足球、球门等器材。教师紧缺,该校便外聘足球教练,对体育教师、学生进行培训和辅导,组织体育教师到北京、南宁等地参加足球培训,同时根据教育部开展的“校园足球外籍教师支持项目”,聘请荷兰籍足球教练加里亚·文森特到校进行为期10个月的足球教学工作。

外籍教练加里亚·文森特的到来,成为海城区三小开展校园足球工作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为该校足球事业注入了鲜活的“血液”。“外教不仅教我们很多专业的传球、带球、防守等技巧和攻防战术,还给我们讲一些关于足球的有趣故事,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足球运动,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该校学生罗建军说。

“聘请外教,受益的不仅是学生,我们体育老师也从中获得成长。”海城区三小教师陈荣华说。作为校园足球队教练兼校本足球课程教师,他对此的感受更为直接:“我从文森特老师身上学到的不单是专业的技术,还有很多有趣活泼的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实际,我对文森特老师的方法稍加调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通过一系列举措,海城区三小校园足球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突破,如今,足球已经成为该校师生课余运动的主要项目,有时甚至出现师生同场比赛的情景,全校刮起了一股校园足球风。

课堂重普及 社团育精英

安妮校长认为,构建完善的校园足球课程体系,能够让这项工作开展得更细致、更系统、更高效,如果没有课程作为保障,校园足球工作就很难深入实施。为此,该校将课程体系建设摆在校园足球工作的首位。

“我们每周都有一节校本足球课,主要是教一些足球基本功、战术配合技巧以及射门技巧,而且不同的年级,学习的内容是不一样的。”海城区三小学生曾之瑞告诉记者。该校的校园足球课程注重差异性、梯度性和系统性,根据不同年级段学生的特点,设计了不同的教学内容:一二年级以足球游戏为主,重在激趣;三四年级以个人技术学习为主,重在打基础;五六年级以学习战术配合为主,以培养更专业的校园足球队。

为了确保校园足球课程有序推进,海城区三小专门成立了校园足球教研组,对足球课的授课内容、授课方式、评价方式等进行系统研究,并研发了《海城区三小校本足球教材》。“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可以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出一套适合我校学生的教学经验。现在,我校足球课的设计越来越合理、越来越科学了。”该校足球队主教练林庆文说。

在校园足球课程体系建设上,海城区三小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是通过足球课进行普及化教育,二是通过社团开展精英化教育。该校足球社团于2012年正式成立,起初的门槛较低,报名的学生基本都会录取,而随着足球社团的火热,招新门槛越来越高,学生都以能进入本校的足球社团为荣。足球社团训练一般安排在每周星期一到星期五的下午放学时间,如果碰到比赛,周末也会集训。与足球课的教学目标不同,社团更重视社团成员的实战能力训练,目的是培养更多的足球苗子。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参加足球社团的,除了你要真正喜欢足球,还要看你的技术和学习成绩。开始的时候,我也不符合参加社团的条件。后来经过努力,终于被录取了,爸爸妈妈都很为我感到高兴呢。”海城区三小足球社团队员林柏融自豪地说。他在2014年“王者陶瓷杯”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冠军杯比赛中,荣获“希望之星”和“王者射手”,成为该校的足球“小明星”。

目前,海城区三小组建有班级队、年级队、校级队三个不同梯次的足球队,共有低中高学龄段三梯次队员80多名,基本确保了全校师生都能参与其中。

以活动促教 以比赛育人

2016年10月11—15日这五天,对于当时才读小学二年级的黄忠信来说,是一段特别而美好的记忆。那是他第一次离开父母,随队去到湖南省长沙市参加全国足球比赛。他在日记中写道:“那几天对我来说很特别,既充满期待又有些害怕。期待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又害怕没有爸爸妈妈在身边。但经过这次比赛,我学会了自立,也学会了勇敢面对困难。”endprint

足球是一种竞技性体育项目,参加各种比赛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踢球水平。海城区三小深知实战的重要性,因此将参加各级各类赛事作为推进校园足球工作的重要抓手,以活动促教育、以比赛育人才。自启动校园足球工作以来,该校按照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要求,积极构建校园足球比赛体系,从班级联赛到年级联赛再到独具特色的“校园足球世界杯”比赛,还有校际联谊赛、友谊赛等,从校内延伸到校外,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极大地激发了師生参与的热情。

发展“校园足球”五年来,海城区三小在各项赛事中表现优异:在2014年12月的广西区“谁是球王”五人制足球赛娃娃组总决赛中,该校荣获季军;在2015年10月“我爱足球”中国民间争霸赛广西赛区总决赛中,该校获娃娃组五人制足球比赛亚军;在2016年北海市联赛、海城区精英赛中,该校荣获两项冠军,成为北海市当年的“双冠王”……

在积极参与各种比赛的同时,海城区三小还开展了足球知识竞赛、“我与足球”征文、“我爱足球”摄影展、校园足球文化节等活动,并通过校园电子屏向学生介绍足球明星的事迹,让学生从中增长知识、锻炼技能、开阔眼界,使校园足球工作成为该校打造“卓越教育”的切入点、突破点和助推器。

“这些比赛和活动不仅能迅速提高学生的足球技能,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体会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培养积极奋进、坚毅勇敢等良好品质。”对于学校开展足球教育,海城区三小的学生家长梁建勇抱着“绝对支持”的态度,“我的孩子以前比较胆小害羞,而且做作业总是拖拖拉拉的。参加多次比赛后,他变得越来越自信开朗了,时间观念、自理能力都增强了,这让我们感到非常欣慰。”

探索五年,砥砺五年,海城区三小校园足球工作成效逐步凸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足球已成为该校向社会展示办学成就的一张“名片”。2016年,反映该校足球发展历程的纪录片《校园足球先锋—海城区第三小学篇》在中国教育电视台面向全国播出,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和良好反响。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对该校校园足球工作十分赞赏,并为该校题词:“打好基础,创造辉煌。”

谈及“校园足球”今后的发展,安妮校长信心满满,她表示:“足球不仅能强身健体,更能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这正与我校培养‘博雅、阳光、仁爱、自信的‘卓越学子的目标不谋而合。今后,我们将继续深挖校园足球的文化内涵,谱写校园足球发展新篇章。”

(责编 谢宗军)endprint

猜你喜欢

足球队社团足球
月球机器人足球队捧得“天神杯”
机器人足球队角逐“天神杯”
缤纷社团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让足球动起来
功能性动作筛查在北京女子足球队中的应用
少年快乐足球
K-BOT拼插社团
窃贼骑的是哪辆车
认识足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