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论中国民族声乐的文化定位问题

2017-09-11武静

西部论丛 2017年1期
关键词:民族声乐定位文化

武静

摘 要:鉴于继续深入研究和对前期研究成果进行巩固的需要,对研究中国民族声乐定位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着重从中国民族声乐的形成和发展等方面来总结和思考了其定位,这对于今后更好地理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并把它更好地应用到研究和工作中均具有很大的作用和帮助。

关键词:民族声乐;文化;定位

具有中国特色的声乐艺术-中国民族声乐,是基于我国传统音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时至今日,其发展历程已将近百年,在这将近百年的光辉历程中,这门东方声乐艺术,以其独特的演唱艺术及艺术魅力一直闪耀在音乐世界里,深受国人的爱戴和喜欢,极大地推动着中国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快速发展。

1中国民族声乐文化定位概述

中国民族声乐,属于声乐艺术领域的一个分支,之所以被归纳为民族音乐,主要是因为其源于民族,同民族文化之间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中国民族声乐也可以被看做是伴随中华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文化定位也就顺势成为了保证民族声乐健康发展的标尺。对此,本文认为应当首要明确中国民族声乐的文化定义。

一方面,中国民族声乐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衍生。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具有着较为广泛的覆盖面,民族声乐立足于此,在民间音乐的基础之上应运而生,并凭借着声乐艺术的民族性占据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比例。因此,中国民族声乐根植本土化得以快速成长。而推动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主要力量并非专业界人士,而是中国各民族的群众,民间艺术形式便由此形成。比如中国的戏曲艺术,完全是由民间故事所构成,通过对民间音乐元素的整合,形成戏曲艺术的文人音乐文化内涵,艺术性也由此彰显。另一面,中国民族声乐通过对中国说唱艺术等诸多音乐演唱方法的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润与咬字等技巧,这又充分体现出了中国民族声乐的特色风格韵味。總而言之,中国民族声乐之所以能有今日的成就绝非仅依赖于简单的继承,而是经由时间的洗涤沉淀出的艺术升华,如此的艺术定位,决定了对中国民族声乐演唱技巧要求的提升。另一方面,中国民族声乐是中国多民族音乐文化互融的结果。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的历史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进而生成了民族文化的特色化差异。伴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民族之间的交流广泛展开,中国民族文化由此获得了全新的发展空间,文化领域也因此缤纷斑斓。对此,中国民族声乐顺利地继承了中国民族文化的多元化精髓,逐渐形成了民族声乐的多元化艺术表现形式。与此同时,中国的多民族特性决定了中国不同民族地区之间也存在着鲜明的地域性特点,不同地域之间凭借着不同的文化风格也形成了自成一派的民族声乐体系,通过民族声乐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学习,使得不同地域之间的音乐文化得以取长补短,民族声乐的整体艺术魅力也就因此而被提升。

2中国民族声乐审美文化解析

回顾中国古代声乐文化的渊源始于《诗经》,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中国民族声乐一直在“照顾”着不同时代人们的不同审美感受,成为了主导民族声乐发展的主要力量。因此可以说,中国民族声乐的审美发展始终被中华传统文化所笼罩,因此也在国际当中凸显出了浓厚的东方文化内蕴,其审美文化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2.1关注听众的感受

听众的审美感受或许毋庸赘述,每个人对于民族声乐的审美要求或许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但最为基本的方面包括语言的亲切、声腔的甜美、情感的细腻与技巧的灵活等等。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亦在不断更迭,中国民族声乐一直以来均在根据时代的变换而对自身艺术的美感进行着更新,既保留了民族声乐的艺术性,同时也突出了民族声乐的科学性与时代性。

2.2追求技巧的精准

中国民族声乐的声音韵味可以说构成了人民群众审美的全部需求,这也就强调了声乐演唱技巧精准的重要性,包括咬字、吐字、行腔、润腔以及节奏、情感等等,各种技巧的完整合璧才能实现民族声乐以最基本的艺术价值。同时,以中国民族音乐风格为主的民族声乐特点主要表现在对于民族情感的弘扬,从此角度来看,只有保证民族声乐演唱通过对技巧的把控形成醇厚的民族韵味,才是实现民族声乐审美价值的关键。

2.3重视情感的表达

所有类型的音乐艺术都无法脱离情感内涵而单独以声音的形式存在。民族声乐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一部分重要构成,借声传情突出神韵绝不仅仅是满足群众审美需求的最基本要素,同时更是凸显民族声乐审美文化价值的关键。中国音乐文化历经多年传承,长期以来受到儒道等文化的影响至深,因此秉着内敛之审美感受,为的是能够为听者创设良好的氛围,实现艺术境界的升华。这也是民族声乐审美文化的切实需要。

2.4强调表演的配合

中国民族声乐有别于其他形式声乐的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声音与表演的配合,而非脱离表演而纯粹的追求声音的演绎,因此神韵的体现也构成了中国民族声乐审美文化的重要部分。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中国戏曲,基于“唱、念、做、打”与“以神传情”的舞台表演对于中国民族声乐文化魅力的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3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文化的体现

中国民族声乐的文化定位在以上审美性的作用下凝聚出了极具魅力的艺术性。因此,基于审美内涵的民族声乐艺术文化也体现出了高度的艺术品位,也就构成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文化基础。

3.1高于中国传统声乐的演唱艺术

虽然中国民族声乐的演唱方式是以传统声乐演唱方式作为基础,但却又体现出了与之不同的一面。众所周知,声乐艺术传承的最主要方式就是教学,而结合诸多相关教学研究发现,所有音乐的教学均以音色与技巧等作为基础,在此之上通过情感的培养来形成声乐演唱的审美观。而民族声乐的教学重心更多地在于民族歌唱方法的教育,包括音色、音质、音域和演唱耐力等方面均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从此角度来看,民族声乐艺术性已经打破了中国传统声乐演唱艺术的束缚而更上一个台阶。

3.2对中国音乐文化的不懈追求

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伴随着文化的传承与相关理论的深入,已经将追求目标定位在了中国音乐文化领域,由此强有力地推动着民族声乐艺术高度的不断上升。所有艺术均源于品质,中国民族声乐的艺术品质主要体现在声乐演唱者的基本造诣方面,唯有演唱者具备较高的水准,才能通过情感的渲染来扩大民族声乐艺术的张力。

3.3中国民族声乐教育力度的强化

随着中国民族声乐理论研究的深入与教育普及范围的拓展,民族声乐专业的教学方法与教材等方面的建设均具有着极为广阔的覆盖面,比如包括艺术歌曲、民歌、创作歌曲与歌剧、戏曲等等多种形式,因此民族声乐是一种高于传统声乐的演唱方法而非社会所误解的“民歌”。由此也就推动了中国民族声乐教育的专业化发展。

3.4源于生活却超越生活的艺术魅力

诚然,中国民族声乐起源于民间生活,却通过对民间生活的艺术性概括使得生活得以被另一种形式所呈现,也就是通过艺术概括力将生活艺术化。对此,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立足于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并总结了其中的精华与营养,为中国民族声乐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石。与此同时,在西方音乐文化的影响作用下,中国民族声乐以更具高度的艺术水准提升了对民族生活的艺术化概括高度,形成了源于生活又超越生活的全新艺术魅力,很多民族声乐作品也因此而被加工之后成为了更具艺术品位的声乐名作,比如《孟姜女》、《小白菜》等等,且这类声乐作品当中蕴含着浓厚的情感,在剧情与风格等多重作用下,艺术表现力荡气回肠,为丰富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宝库不断提供着优秀资源。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国民族声乐之所以能够博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其音乐审美观能够切实符合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也正是这种大众审美需求成为了民族声乐发展的导航。从艺术的角度来看,音乐艺术的弘扬,本质上就是一种审美,因此两者之间具有着完全的互动性。同时,通过民族声乐憑借着对人民群众审美需求的迎合实现了艺术领域的升华,进一步体现出了民族声乐的艺术高度与魅力。唯有在明晰中国民族声乐文化定位的基础上认清其审美与艺术文化,才为中国民族声乐的传承与发展开辟全新的领域。

参考文献:

[1]盛馥.论中国民族声乐的文化定位问题[J].才智,2014(30):282.

[2]郭晓芳.中国民族声乐的昨天?今天?明天[D].沈阳师范大学,2011.

[3]樊凤龙.论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J].文艺争鸣,2010(06):145-147.

[4]吴妮妮.文化转型中的中国民族声乐现代性历程[D].华中师范大学,2007.

[5]张雁.民族声乐风格单一化问题刍议[D].山西大学,2006.

[6]刘辉.再论中国民族声乐的文化定位问题[J].中国音乐,2006(01):122-127.

猜你喜欢

民族声乐定位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难与易
巧用“余数定位”,突破周期函数的计算问题
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民族声乐教育
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与方法
探究我国音乐发展的“多元化”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
理想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