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洗净铅华,回归语文本真

2017-09-11胡小燕

西部论丛 2017年1期
关键词:品读回归自主

胡小燕

摘 要:如何让语文课堂回归到最本真的状态,成为我们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案例以《木兰诗》这一教学内容作为例子,试着来探讨怎样以文本为着眼点,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我分析,自我品读,得出自己的学习体验,在朴实的课堂教学中回归语文课堂。

关键词:自主;品读;回归

案例背景:

教材分析:《木兰诗》是乐府民歌中流传较广的名篇之一,主人公花木兰的传奇故事家喻户晓。全诗以“木兰是女郎”为核心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与民间传说和其它艺术作品中所极力塑造的英雄木兰的形象有所不同,所以在这首民歌的解读过程中,我想和学生们通过对文本的解读与探讨来重新树立木兰在人们心目中的新的形象。

教学目标:

1.根据上下文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把握木兰形象。2.通过朗读体味诗歌的语言美、人物美。

教学重点:根据上下文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把握木兰形象。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体味诗歌的语言美、人物美。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第一课时读准字音,读通文意,课前批改学生《木兰诗》预习学案,握学情,对学生疑难重点突破。

教学思路:在课堂导入、检查预习之后,我分“初识木兰——再识木兰——深识木兰”三个层面来设计教学环节,解读文本。

教学手段:朗读教学法、研读点拨法

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我们先来猜一个谜:有这样一个人,她乔装打扮,一身戎装,血战沙场;她出生入死,侠骨柔情,不让须眉。你们知道她是谁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乐府诗集中的《木兰诗》,一起走近木兰,认识木兰。(出示课题)

2预习

1.师:首先我们来看看这首诗歌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字音和字义(出示课件);2.过渡: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这种诗是以诗的形式刻画人物,有着完整的故事情节,请听课文录音,在仔细聆听的过程中思考,它给我们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情节,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木兰呢?(播放录音);3.师:《木兰诗》给我们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一位同学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这首诗的内容。

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3初识木兰——英雄木兰

1.过渡:在古代,一个女子要走出闺房,走上战场,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所以有人评价“木兰的故事是一支英雄的歌。”想一想,木兰作为一个家喻户晓的英雄形象在诗歌中有所体现吗?除了英雄的形象之外,你还能感受到木兰哪些品质特点?请同学们再次自由地朗读诗歌,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说说。(学生小组内自由交流)

预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师: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生:这两句话为我们写出了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的过程,她一路快马加鞭,为的是早日赶到战场好为国杀敌可以让人联想到她的勇敢。

4再识木兰——女儿木兰

过渡:木兰是个英雄,但她和关羽、岳飞等英雄的不同在于木兰还是一个平凡的女子。同学们能从诗中感受到她作为女子的一面吗?也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来说说。

预设:(1)从“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可看出来。(孝顺勤劳)追问:为什么叹息?(为父亲担忧)一声“叹息”万千思绪。一边是年迈的父亲,一边是沉重的征役,该怎么办?几番思索,几番犹豫,木兰决定隐藏自己的身份,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么孝顺的一位女儿。师:此时的木兰是忧愁的,所以我们朗读这几句诗的时候就要读出这种感觉。(请一位同学读)

(2)“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可以看出木兰对家人的思念。(为什么?)师:初次离开家门,又露宿在荒郊旷野中,耳边没有父母呼唤她的声音,流水声和鸟鸣声更加勾起的是她对家人的思念。(此时的木兰,心情是很复杂的,一方面,她渴望奔赴战场,奋勇杀敌,另一方面,她又孤独寂寞,思念亲人。既有柔弱的一面,又有刚健的一面。所以朗读这两句时,我们可以用语速来表现木兰的心理,用急促的语速读出军情的紧急,用缓慢的语速表现木兰的思亲。)(请同学朗读)过渡:此时此刻,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可敬的木兰形象,她孝顺,爱家乡,爱亲人,她的身上还有没有可爱的地方呢?请试着结合诗句来说一说。

5深识木兰——女子木兰

(1)“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我读出了一个爱美的、具有女儿情怀的木兰,因为刚刚从战场上回来的木兰,就迫不及待地脱下厚重的铠甲,换上自己喜欢的女儿装,而且对着镜子进行一番精心的打扮。(这是一个爱美的木兰,因而更是一个真实的木兰。)追问:她在换装打扮过程中心情是怎样的?喜悦、激动、高兴、兴奋……我们怎么把这种喜悦读出来?“开”、“坐”、“脱”、“著”、“理”、“帖”,一连串的动词,读的响亮,这一系列动作展现了木兰对故居的亲切感和对恢复女儿装的天真活泼,是木兰喜悦心情最直接的表达。

(大家一起来带着喜悦的心情齐读这一句,可以读得轻快些。)

(2)“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

通过对同伴的巧妙回答中,我读出了木兰的机智活泼。

师:这句话读出了木兰的机智、可爱、活泼,她为自己能顺利瞒过同伴们感到骄傲、自豪,这就为整个故事带来了一种喜剧的效果。

6课堂小结

通过大家对诗歌的理解,我们走近了木兰,认识了木兰。她是一个女英雄,她是一个奇女子,木兰身上具有了两种气质,既有女子的娇美,又有男子的刚健,在中国文学史上,木兰算是比较独特的一个。

教学反思:《木兰诗》一课有很好的文化内涵,通过这首民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更主要的是它也是一篇很典型的通過语言文字来传情达意、塑造人物的叙事诗,能够很直观地带给学生以明确的理解和把握,不会产生较大的偏差。所以,本课教学内容确定为理清故事情节,并在此基础上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把握木兰“女英雄”形象。笔者在确定这样的教学构思时,也正是本着从语文教学应该遵循的语文学习的特点和规律这一教学理念出发的。但是,本堂课的实践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在分析人物形象的过程中,虽然对人物的解读力求体现出一种层次感,但是以读带品的有机结合的教学理念还有待进一步地实践。

参考文献:

[1]孟祥.英语文课程呼唤本真回归[J].语文教学通讯,2007.

猜你喜欢

品读回归自主
小学英语朗读技能提升训练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实效性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将能力培养植根于语段的阅读活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