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联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探讨

2017-09-11李诗林

西部论丛 2017年1期
关键词:对联杜甫笔者

李诗林

近几年来年,多套高考语文试卷和中考语文试卷中都含有撰写对联的题目。可以说,这是语文试题的亮点之一。对联试题的出现,意味着高考中考在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方面又开拓了一片新的天地,也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语文课堂教育教学中,适时、恰当运用对联艺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探究与欣赏能力。对联艺术的运用,对学生思想品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培养分析能力、概括能力、阅读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1恰当运用对联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家作品

优秀的对联能潜移默化地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使他们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能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审美情趣,使他们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笔者在教学《石壕吏》这一课时,开始不介绍作家,仅对“安史之乱”的史实作必要的交代。学生在诵读过程中,笔者板书对联:“歌吟总带忧民泪,颠沛仍怀爱国心。”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形成悬念:作者因何而忧?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待欣赏完课文后,才回头评价作家。这副对联高度总结评价了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诗人杜甫。笔者在“总”和“仍”字上稍加点拨,学生们便豁然开朗,兴味盎然。他们对“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所留下的空旷、寂寥和茫然的画面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明白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深深的同情。然后,笔者不失时机的板书郭沫若先生在成都浣花溪杜甫草堂撰写的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者;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更进一步让学生弄懂了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的宽广内容和深刻主题,弄懂了杜甫本人的伟大和崇高之处,学生们的灵魂经受了洗礼,情操得到了陶冶。他们也许还不能说出许多大道理,但对作家杜甫,对《石壕吏》等作品已经刻骨铭心了。

2恰当运用对联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讲语文课,笔者经常就用后人评价作者或作品的一些脍炙人口的对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导语,让学生受到熏陶,帮助他们了解作者和作品。这样做,学生兴趣倍增,求知欲陡涨。

笔者给学生講解《狼》一棵,介绍《聊斋志异》时,没有按照教参的提示照本宣科,而是另辟蹊径,将郭沫若先生评价《聊斋志异》的一幅对联先作介绍“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此联虽仅有十六字,但对蒲松龄的创作和《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给予了高度而充分的评价。上联从艺术表现手法方面评价,指出“高人一等”,下联则从主题思想上着手,讽刺揭露统治阶级的贪婪,真是“入骨三分”。此处“入骨三分”化用了成语“入木三分”,相比之下,“入骨”比“入木”讽刺更深刻。再如要让学生了解鲁迅及其代表作《呐喊》、《彷徨》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笔者选用了美国作家斯诺与剧作家姚克合写的一幅悼念鲁迅先生的对联“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板书此联于黑板,进而围绕此联,提出质疑。陨星何意?呐喊、彷徨指什么?等等。抓住关键词语进行评析,让学生了解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民族英雄。《呐喊》、《彷徨》是他的两本小说集,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之作,是中国小说现代化的卓越开端。以此导入新课,别具一格,既使学生了解了作者及文章内容,又激发了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景仰之情。这样有意识有目的的把文学作品与对联联系起来,让学生学得有趣,,气氛活跃,记忆深刻。

3恰当运用对联可以帮助学生感悟博大的家国情怀

我国历史悠久,名胜古迹遍布祖国各地。这些名胜古迹在很多古诗文里曾提到过,在讲古诗文时,笔者感情充沛,精神焕发,并以此感染学生,带领他们跨越时空,追溯历史上下五千年,神游祖国河山千万里。学生心驰神往,情动而意随。一节课,有如作了一次免费旅行。如讲《出师表》一文,自然要论及诸葛亮为报先帝知遇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心。为此,笔者“带领”学生来到古隆中,品读杜甫题书的对联:“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再到河南南阳武侯祠,欣赏清代顾嘉蘅的对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两联一比较,诸葛亮勤勤恳恳,忠心耿耿的形象跃然纸上。

身居一室之内,心游大江南北,短短的对联的引用和讲解,教师这样通过对古迹名胜,人文景观,名人事迹的介绍,像导游一样讲解,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使教学内容有了立体感,使学生从把握文章内容进入到自然审美形式,再由精美的语言形式进入到壮美的人文景观,既净化了心灵,又陶冶了情操,真是一举两得。

4恰当运用对联可以培养学生较强的阅读能力

在教学双边活动中,教师恰当的不失时机的运用对联,会产生高度概括言简意赅的艺术效果。能产生以少胜多,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魅力。对激发学生的艺术想象力,更好地领会作品精髓起到积极的诱导效果。

实践证明,恰当的将对联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内容的理解,提高对作品艺术特点的概括能力。笔者在上《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诗的时候,用“青山含悲声声泪,声声呼总理;碧水长歌字字血,字字哭忠魂”这副对联作开场白,用以介绍背景,营造气氛,一下子就把学生们的思绪拉入到那难忘的一九七六年,取得了一锤定音的效果。又用对联“千秋青史,不忍归去;寸草春晖,难报恩来”作课文的穿插,展现人民对周恩来的着恋爱戴之情。“寸草春晖”让学生油然回忆起唐代诗人孟郊《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的三春晖”的诗句,扩大了作品的容量,让学生理解人民对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是何等的热爱。新世纪的学生终于体会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人民大众的情感。政治抒情诗歌教学终于找到了新的突破口,以情传情,以情感人不再是空话。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把对联艺术有选择的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有趣、实用,深受学生欢迎,同时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大力倡导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强化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把对联艺术引进语文的课堂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语文教学的领域,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猜你喜欢

对联杜甫笔者
登高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巧出对联
贴对联
绝句
解缙二改对联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