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疾病对弗兰纳里·奥康纳文学创作的影响

2017-09-11朱羚瑶

速读·下旬 2017年9期
关键词:奥康纳文学创作疾病

朱羚瑶

摘 要:疾病是影响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疾病的影响下,作家会在心理状态或内在思想上产生变化,从而影响到作家的文学创作。弗兰纳里·奥康纳的一生都笼罩在疾病的阴影下,冥冥中给她的文学创作打上了疾病的烙印。

关键词:疾病;弗兰纳里·奥康纳;文学创作

一、前言

弗兰纳里·奥康纳是20世纪美国南方一位杰出的作家,她遗传了家族的红斑狼疮,16岁时,她的父亲死于红斑狼疮,她短暂的人生一直笼罩着疾病和死亡的阴影。十余年的患病历程与求医问药的经历,在带给奥康纳复杂丰富的生命体验的同时,也对她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潜在的影响。自20世纪80、9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对奥康纳及其作品研究的热度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奥康纳的疾病和创作也一直备受关注,但大多数研究者不是具体地分析疾病或患病体验对创作造成的影响,而是将这种影响泛化或淡化,将其创作主题提升至宗教信仰、哲理神思或终极关怀的层面。国外的研究成果则相对丰富许多,自奥康纳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暴力夺取》发表之后,《纽约时代周刊》披露了这为女作家的疾病,随后,学者们开始从身体因素讨论奥康纳的作品,但当时学界对其作品的解读普遍具有非宗教倾向,认为她并非如自己强调的那样有虔诚的信仰。

“疾病当然不是文学创作的要素,但一些久治不愈的慢性病不仅会造成一个作家活动能力与生活习惯的改变,也会影响到他的个性心理、情感选择、审美倾向等方面,进而影响到他的文学活动与创作风格”。诚然,如学者程桂婷在2015年出版的《疾病对中国现代作家创作的影响研究》中的《自序》里所说,“从疾病到心理状态之间,再从心理状态到创作倾向之间,都不是一个可以实证的过程”。本文试以奥康纳真实的患病经历和疾病体验为出发点,分析疾病对其深层的心理意识和内在的思想活动等方面的影响,并结合合理的论证和想象,避免过多强调外在因素,从人物形象和小说题材的角度探讨受疾病影响的创作心态是如何进一步影响到奥康纳的文学创作的。

二、从疾病体验到心理状态

文学作为个人生命情感体验的一种抒发,当疾病来袭时,人对生命的态度、对情感的体验、对存在的思考、对世界的关照,都会不知不觉打上疾病的烙印,进而影响到作家的创作。奥康纳12岁那年,父亲被查出患了红斑狼疮,整个家庭的关注点瞬间转移这个疾病上来。“从12岁起,我的童年就结束了,”奥康纳在多年后说道。16岁时,她的父亲死于红斑狼疮,奥康纳或许从中已经看到自己的未来。从24岁开始,奥康纳就开始不停地接受手术,从关节疼痛到行动能力丧失,一直到39岁因肾衰竭而去世,在本该最美好的年华里度过的却是人生的暮年,她的沮丧和孤独可想而知。特殊的人生历程特别是遭受红斑狼疮的病痛折磨之后,弗兰纳里·奥康纳自身对于世态更感悲凉,也促成其之后形成消极的人生观,这些痛苦的经历也似乎导致了其小说的主色调更为昏暗。

(一)敏感而幽默的天才作家

奥康纳是个因病魔缠身而足不出户的女人,同时又是一位朋友遍天下的女人。虽然医生预计只能活五年,她设法活了十四年。在与死亡抗争的十四年中,疾病逐渐束缚奥康纳的腿脚,吞噬着她的能量,增加了她对母亲的依赖。由于父亲死于红斑狼疮,奥康纳对自己的前景不抱任何幻想。但是,面对不治之症,奥康纳很少抱怨,也从未表露过绝望情绪,似乎接受了它,最重要的是,泰然處之,甚至幽默以对。她通过不断克服阻力和彰显自己所爱来践行自己的信仰,尽管病魔缠身,仍旧坚持祈祷,讲着笑话,热情地接待来访者,带着她的拐杖外出演讲,源源不断地写了几百封书信,她终身未婚,依靠信件以及和母亲的亲密关系来获得友谊和精神支柱,她总是以幽默谦卑的姿态来面对上帝,面对自己虔诚的灵魂。

奥康纳的幽默风格不仅体现在生活中,还将它运用到小说创作中,纵观其各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在奥康纳小说中对于主人翁或者是其他角色的塑造都充满了极强的“奥氏黑色幽默”。在奥康纳的小说之中多以悲剧为基调,但是在悲剧的主旋律中总是以瑰异的情节以及凄怆情感取胜。奥康纳的小说的魅力或者说她自身的才华就是在于此,她的小说总能够通过滑稽、诙谐的故事来将悲伤的剧情映衬出来。

在她看来,世间任何事物乃至疾病都和宗教有所联系。在奥康纳生命的末段,宗教已经完全成为她的精神寄托,原罪和救赎等一系列的宗教信仰已经成为其面对生命中痛苦遭遇的支撑,宗教也逐步成为其活下去的信念,帮助她更好的面对病痛的折磨。但是,病痛的折磨是致命的,长期的疾病也使得奥康纳内心中充斥着恐惧和无助,这也让奥康纳对于世俗世界中的种种看得更为敏感。正如评论家所说:“她的偏执的宗教热情,她对于人生、理性以致社会现实的怀疑和否定,都在由绝症所造成的痛苦、孤独、恐惧和绝望中大大强化了”。

(二)疾病是上帝的馈赠

1951年,奥康纳同他父亲一样被迫回到了佐治亚的家庭农场,并且不得不最终拿起了拐杖。疾病使她的生活具有了一种矛盾性,一方面显然给她的世界带来了局限性,另一方面这种局限性又意味着她可以更加深入地投入到写作中,更少地浪费时间在一些分心的事情上。对于这个信仰天主教的天才女作家来说,当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她把这个病看作貌似灾祸实际使她得福的事,因为它让她定居在家,强迫她写自己最熟悉的事物,写她周围的地区和人们,“本来只能从远处观望的事,现在可近距离观察”,她抓住这一时机探索她家乡的文化遗产和人物性格。从天主教的角度来说,由于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牺牲,痛苦被赋予了一个更为深刻的含义——可以用幽默和荣光来接受的事情。“我认为那些没有患过病的人失去了上帝的一次恩典”。正如西尔维娅·斯托林斯在《纽约先驱论坛书评》上所指出的:“奥康纳小姐的写作力量来自于她对心智痛苦的理解,而那种痛苦是因受上帝的折磨而造成的”。“若在自己的家乡就能找到别人需要跋涉千里去寻觅的东西,对一个作家来说仍是巨大的福分,也许是最大的祝福”。的确,她在家乡为她的长、短篇小说找到了丰富的源泉,她的作品刻画出笃信或反对宗教的南方人的生活,勾勒出南方社会的阶级冲突,还描绘了她在家乡佐治亚州的乡土特色,使其成为20世纪美国文学最富有韵味的一部分。endprint

三、从心理状态到创作倾向

虽然治疗红斑狼疮的药物令她虚弱,奥康纳仍设法让每天都有一部分时间写作。她的创作高峰主要处在20世纪50到60年代,大部分作品都是在得病之后完成的,这些作品充分展现了奥康纳的宗教观与生死观。

(一)寡居的母亲与畸形人

由于疾病限制了她的活动,她开始搜集各类农村人物形象和他们的闲聊类容,在这些人物中,最熟悉的莫过于她的母亲,她的作品中有各种各样的寡居的女农场主形象,生活的磨难造就了她们性格上的强势。比如在《背井离乡的人》之中的主人翁麦尔金太太以及《格林里夫》中的梅伊太太。她们自身都没有良好的素养和品格;缺乏信仰以及感情;更没有自我思考能力;但是在小说中,她们没有去依附于男人卑躬屈膝的活着,反而为了生活更加努力。虽然没有传统观念中女人的美,甚至可以说她们是令人“厌恶”的,但她们缺摆脱了传统社会中女人从属的地位,力争与男人平起平坐。

红斑狼疮虽然被奥康纳视为来自上帝的礼物,但跛足常常使她既气愤又窘迫。她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我拄着两根拐杖,样子肯定很可怜”,并向其讲述一次乘坐电梯被老太太投来怜悯目光的经历。短篇小说《跛者先入》的题名便源于此,写的是一个长着畸形足的少年犯。不言而喻,这则小说与她日益加剧的跛足有着紧密的关联。

在奥康纳文学作品中其描绘了众多的体格欠缺的残疾人亦或面目可憎的人物,这些人物实际上是出现的是过于频繁而且有悖常理的,这些人物的构成也塑造了奥康纳文学作品千奇百怪的特点。例如在《救人如救己》中的独臂流浪汉谢夫莱特,再或者是《残暴者得逞》中的聋子雷伯,亦或者《慧血》中染疾的雷菲尔德等等。在奥康纳的笔下鲜有姣好外貌的主人翁,常常是天生亦或者后天遭遇所致成为残疾人,并且这些人物有着有别于常人的行为,但是这些人物的描述并非是由于奥康纳自身疾病造成她刻意描绘,反倒是基于对现实更为敏感的了解所做出的诠释,通过描绘畸形特异的人物来向读者更好的表述遭遇生命中难以抵御的疾病或者遭遇所面临的痛苦。

(二)贯穿小说创作的“罪与赎”主题

身患疾病的奥康纳虽然身处局限的空间,但其小说的主题绝不狭隘。她是一位社会责任感极强的女作家,上天赋予了她敏锐的洞察力及感悟能力,她便独具匠心地将自己的宗教意识和社会意识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并通过出人意料而恐怖的结局给读者带来的巨大的冲击力和震惊感来揭示深刻的主题寓意,既表现了作者对宗教气息浓郁的南方生活的深切关注,又使短篇小说折射出了现代社会中的种种弊端,揭示了文明社会中存在的信仰危机和价值危机,从而客观上起到了警醒世人的作用。

年幼时的奥康纳,透过父亲的病逝对人生有了更深层的感悟,疾病成为了她救赎不幸的必经之路,为她免除原罪起到了净化洗礼的作用。奥康纳在《玛丽安·回忆录》序中写道:“我们多数人己学会对恶无动于衷,我們紧盯着恶的面貌,却常在上面发现我们自己咧嘴笑的反影,因而并不与其争论。”她的小说通常以暴力和死亡结尾,《好人难寻》中老祖母在遭遇暴力袭击和死亡威胁时认清自己的罪人身份、抛弃了虚无思想,阪依了上帝。《善良的乡下人》中波因特残忍的、杀人不见血的暴力行为令赫尔伽在瞧见基督行走于海面的幻景中阪依了上帝,灵魂得到了救赎。《启示》中的特平太太在遭受丑姑娘的暴力袭击后,看见了一群鬼魂排着队登天的幻景,而自己这样的人排在队伍的末尾,对自己的罪恶的认同也使她获得救赎。

在奥康纳最后的岁月里,在病情不断恶化的情况下,出于对“上帝”的笃信,她依然笔耕不辍。在患难中,奥康纳盼望着神的荣耀,她相信:“什么事物都要走向真实的终结或与其背离,一切都终将被拯救或丧失。”她认为生命的苦痛不会随着人类科学的进步而消失。因此,奥康纳通过展现黑暗提示我们光明的价值,提醒我们直到失去了才知道珍惜生命中美好的事物,只有通过看见一个没有基督的世界的丑陋,才能洞见有了基督的世界的美丽。

四、结语

奥康纳终其一生都在舔尝疾病所带来的痛苦,行动上的限制和生理上的苦痛促进了她向人性和内心深处挖掘的可能性,她通过写作试图修复或者玩味它,又或者,只有用荒诞离奇、残忍暴力、冷漠疏离的方式将它完整的呈现出来,才能在情感上承认它是真实的。正如托马斯·曼所说:“没有疾病,没有精神错乱,没有精神方面的罪孽,就不可能获得灵魂和理智方面的某些成就;这些有病的伟人都是受苦受难者,他们为人类及其进步,为丰富人类的情感和认识——总之,他们为了人类能更加健康做出了巨大牺牲。”当然,奥康纳的创作也存在些许缺陷,比如她的创作领域狭窄,经常重复自己,忽视人类经验的广泛性和深刻性等,这些缺陷与她的疾病有着密切的关联。倘若没有红斑狼疮这匹束缚着她的“狼”,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精彩纷呈的作品。

参考文献:

[1]苏珊·巴莱.弗兰纳里·奥康纳——南方文学的先知[M].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

[2]维拉·波兰特,方维贵译.文学与疾病——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方面[J].文艺研究,1986(01).

[3]杨优美.论疾病对贾平凹文学创作的影响[D].东华理工大学,2015.

[4]杨纪平.走向和谐:弗兰纳里·奥康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9.

[5]黄宇洁.解构与救赎——基督教启示主义视角下的奥康纳作品人物分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

[6]李晓乒.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从人物形象论弗兰纳里·奥康纳的自我书写[D].南京师范大学,2015.

[7]吴俊.鲁迅的病史与暮年心理——鲁迅个性心理研究之一[J].中国文学研究,1992,01.

[8]杰夫里·梅耶斯,顾闻译.疾病与艺术[J].文艺理论研究,1995,06.

[9]田喜娥,贺本才.疾病隐喻与文学[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07.

[10]谭敏.从孔雀之羽到天使之翼——评《弗兰纳里·奥康纳传》[J].外国文学动态,2009,06.

[11]王淑婕.事实与虚构的统一:《奥康纳传》中奥康纳的宗教观[D].长春理工大学,2014.

[12]黄宇洁.“邪恶”与悲悯:奥康纳的人性观[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4,02.endprint

猜你喜欢

奥康纳文学创作疾病
梅卓文学创作论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感觉再也不会跟以前一样了”:奥康纳《异乡客》中的“危机瞬间”
大法官奥康纳:做出决定,就绝不回头
论文学创作中的虚构
弗兰纳里·奥康纳文学作品的多重审美空间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