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班幼儿区域活动常规的培养

2017-09-11朱敏姬

速读·下旬 2017年9期
关键词:区域活动常规幼儿

朱敏姬

摘 要:小班幼儿刚入园,对区域活动比较陌生。到区域里可能就是随意摆弄一下玩具,无目的、无常规。难以达到老师投放材料的预设效果。本文探讨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区域活动常规,让幼儿有目的、有规则操作材料,体验区域活动的乐趣。从以下几点入手:①熟悉区域及材料,引导科学选区;②共同约定区域规则,有序活动图示说话;③音乐指挥收放自如;④区域常规动态变化,根据情况及时调整。

关键词:幼儿;区域活动;常规

《指南》中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因此教师创设区域活动,应以幼儿本,尊重幼儿的意见,立足于幼儿审美及需要,以多元化材料促进幼儿发展。

区域活动虽说由幼儿自主选择,但无目的操作、随意玩玩,幼儿会养成各种不好的坏习惯,这对教师指导和区域活动的常规形成都十分不利。那么如何才能让小班幼儿在自主、宽松的活动氛围中,有效、有序地开展区域活动?我做出以下尝试。

一、熟悉区域及材料,引导科学选区

1.引导幼儿熟悉区域活动材料

小班幼儿刚入园,不知道什么是区域活动更别说是常规。直接拿着喜欢的玩具到处乱窜处,知其然,才知其所以然。在小班区域活动开展的初期老师应先遵循让幼儿熟悉了解区域材料的原则。如:开展“好玩的区域活动”介绍会,老师通过谈话的形式介绍区域材料。可分区域介绍,一次不宜介绍太多材料,帮助加深幼儿对区域材料的了解。

2.图示制约科学选区

虽说允许幼儿根据自己兴趣进行选区,但区域里人太多将影响活动的效果,所以一定的入区规则有助活动顺利开展。如:根据小班的年龄特点使用“今天去哪里?”区域分流指示牌老师用该区域的实地照片来表示该区域,看到照片幼儿直观地回忆起这个区帮助幼儿选择区域。每个区域有限制入区人数,为保证活动资料一般3-4个幼儿一个区,宁可设计多几个区域分流。幼儿手持自己入区卡,挂到分流牌相应的区域的挂钩上。还有空挂钩表示该区域人数未满还能进入活动,没有空钩表示该区人数已满。刚开始是不能如愿选取的孩子可能会有小情绪,老师要应灵活引导幼儿解决问题。鼓励幼儿之间协商、讨论解决问题,还能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提升,也可以在每次开区前说说选区常规。

二、共同约定区域规则,有序活动图示说话

1.师幼互动协商讨论,为每个区域“量身”定制相应的入区规则

在制定区域活动规则时我们需要尊重幼儿的是活动的主体,和幼儿商量制定,而非老师提前制定强迫幼儿接受。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一些情景实例协商、讨论等互动方法制定,使幼儿正真理解并乐意遵守规则。然后,区域开放时教师可用拍下幼儿第一次活动的视频、照片等,活动后做一个分享。针对一些未能遵守活动规则的情况作讨论。最后,和孩子一次整理规则,用简单的图示、符号、数字、颜色等,记录下规则。如:入区人数用相应数量的小人表示,安静用手指放在嘴巴前面作“嘘”,轻拿轻放用双手捧物表示等。规则出来老师要提醒幼儿共同遵守,幼儿之间相互监督。

2.图示会说话,引导幼儿有目的参与活动

根据区域活动的目标,区域配上操作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在此可以做些什么,怎么做。这样,就算幼儿是初次进入该区域,也不至于束手无策。区域活动中幼儿会使用各种不同工具,每种工具都有不同的使用方法也提议通过图示来指导幼儿。同样制作过程也可以通过图示指导,小幼儿按步骤一步一步完成。如:美工区泥塑小蜗牛的制作过程,按步骤一步一步呈现出来。有助小班幼儿逻辑思维发展,了解认识制作过程的先后顺序。

3.图示对应,暗示收区整理

区域活动结束后,收区整理环节一直是教师头疼的问题。针对小班的年龄特点,在分区柜上贴上相应照片或图示,方便幼儿一一对应把材料摆回原位。既训幼儿的分类逻辑思维,还能使收区环节更事半工倍,使幼儿能轻松地找到对应位置放好。这一常规就会在幼儿参与、理解的基础上制定出来。所以要根据小班年龄段的认知特点,图示多数采用操作材料实物图、颜色、现状、水果、动物等。

三、音乐指挥收放自如

區域活动开始和结束时,孩子们出现争先恐后选区或收拾操作材料的情况。这些环节一般需要老师口头指挥:“小朋友排队选区”,“小朋友收拾材料”。教师每次重复这些“命令”幼儿觉得厌烦,被动执行。不是幼儿自觉自主的行为,不利于区域常规的培养甚至适得其反。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我们巧妙运用音乐为信号结合美妙简练的语言进行提示,制作成声带。当老师播放声带时,幼儿在欢快的背景音乐自觉执行指令:“欢迎你参加“一班一家一乐园区域活动!”“欢乐的一班一家一乐园区域活动结束了,请收拾好活动材料。和老师小朋友分享你入区的乐趣吧!”每当孩子停到相应的音乐提示声带就会做相应的动作。

四、区域常规动态变化,根据情况及时调整

区域活动规则制定后并非一成不变,教师因根据幼儿做情况、材料的投放及操作目标的不同进行适当调整。用视频、照片记录下,收区后组织幼儿交流、分享、讨论区域活动中的操作经验,让幼儿回忆自己做了什么,看看、听别人做了什么。简单的语言尝试评价自己或别人的行为,这样做好不好。教师可根据情况,商量是否需要修改区域规则,怎么改更加好。让幼儿清晰理解,并自觉遵守。所以开展有效的收区分享活动,有利区域常规的巩固和宣传。

总而言之,区域活动常规是区域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它的目的不是限制和控制幼儿的自由,而是确保在区域活动中自由、自主发展。教师要了解幼儿自由活动的内在需求、是幼儿不断发展的内在需要,不应变成空洞的、一成不变的,要根据情况作动态调整。

参考文献:

[1]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M].2012,9.

[2]何艳萍.区域活动的组织与指导[J].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与探索,2010,10.

[3]梁素梅.有效培养小班幼儿区域常规的几点做法[J].中国上杭教师研修网,2015,01,26.endprint

猜你喜欢

区域活动常规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简谈幼儿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
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与幼儿的主动发展研究
别受限于常规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