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在智慧农村建设中的应用探析

2017-09-11陈丽丽

科技视界 2017年12期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农民

陈丽丽

【摘 要】“互联网+”这一概念的提出,旨在呼吁各行各业与其相融合,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推动经济的发展。因此,“互联网+”与智慧农村的融合,也将不断地推进智慧农村的建设,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从“互联网+”和智慧农村的基本内涵入手,阐述一下“互联网+”在智慧农村建设中应用面临的困难,重点提出如何推进“互联网+”在智慧农村建设中的应用。

【关键词】互联网+;智慧农村;农民;建设

当前,在智慧农村建设中应用“互联网+”,使农村利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高新技术来增强农民的舒适感、安全感和幸福感,来不断推动智慧农村的发展。

1 “互联网+”与智慧农村的相关内涵

1.1 “互联网+”的内涵

“互联网+”主要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如云计算、社会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各行各业(如金融、商贸、旅游、交通、民生等传统行业)进行不断地结合起来,从而创造新的发展生态,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

“互联网+”具有鲜明的特征,具体包括:创新性、跨界性、开放性、连接性、可塑性等等。

1.2 智慧农村的内涵

智慧农村可以说是智慧城市的延伸,主要是针对中国农村普遍不发达的现状,依托现代化先进技术,以实现农村生活现代化、科技化、智能化为目标,从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建立农村自有的智能生活价值体系,来推动现代化新农村的建设。

智慧农村根据农村自身的特点来规划建设的主要内容,具体包括在政务服务、农业、交通、家居等方面。

2 “互联网+”在智慧农村建设中应用面临的困难

2.1 对智慧农村建设应用“互联网+”认识还存在偏差

在如何看待智慧农村建设及“互联网+”的应用上,大多数农民群众和农村基层干部都存在认识偏差的现象。由于农村文化落后、经济落后、信息化程度落后,许多农民认为建设智慧农村是政府的事情,与自身没有关系;智慧农村的建设应用“互联网+”,只是对互联网设施的建设完成即可;有的农民对互联网及网络信息这种新生事物还持怀疑和不信任态度;由于网络的公开性、及时性等特点,有的农村基层干部甚至认为“互联网+”会给自身的工作带来不便。

2.2 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比较薄弱

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薄弱已经成为智慧农村建设应用“互联网+”的重要瓶颈。虽然我国一部分农村已经安装固定电话,大多数农民都使用了智能手机,但是网络配套设施还比较薄弱,互联网覆盖率还是很低。由于一些农村缺少资金支持,无法布置相应的网络配套设施;还有一些农村地处偏远,虽然已通网络,但网络信号差、速度慢,难以满足智慧农村发展的需求;还有一些农村存在监管困难的现象,导致不能保障好已安装的网络配套设施;有的农村计算机拥有量和连接上网的数量很少,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率十分低。

2.3 农村人才匮乏

农村地区人才短缺、农民信息素养低是目前智慧农村建设应用“互联网+”的最大障碍,我国的大部分农村都出现空巢现象,青壮年纷纷外出谋生,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多,而这些留守人员就局限会使用手机,会使用電脑的人都寥寥无几。留在农村中的人口多以务农为主,他们的文化层次不高,再加上农村生活条件有限,很难吸引和留住人才,这样,农村对互联网知识,如云计算、传感器网络、高速通讯网络、物联网的了解和掌握的人更是少之甚少,特别是在技术维护方面更是缺少人才。

3 如何推进“互联网+”在智慧农村建设中的应用

3.1 加强对“互联网+”及智慧农村建设的宣传

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对农村农民进行“互联网+”及智慧农村建设相关信息的宣传,提高农民对互联网相关知识的了解和对智慧农村建设的重要性的认识,让农民认识到在智慧农村建设中应用“互联网+”的必要性。重点加强转变农民的传统观念,要使农民摒弃对智慧农村、“互联网+”的盲从、当心、顾虑等不良的信息心理,改变和提高农民的信息意识、网络意识、树立数字化观念。

3.2 加强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网络基础设施是推进“互联网+”在智慧农村建设中应用的前提条件,因此必须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一是政府保证资金投入,要大力支持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二是推进移动通信、宽带、电脑、智能手机等信息化基础设施在农村的普及,实现光纤到农户全覆盖,保障信号畅通,进一步降低信息资费标准,让广大农民愿意用、用得起、用出效益。三是建立农村安全和环保网络监控,如通过部署村务安装、管理摄像头,不仅在村务安防方面起到作用,同时规范了农民随处便溺、乱扔垃圾等行为,为智慧农村应用“互联网+”创造了一个更安全、更文明的社会环境。四是要推进“互联网+”技术的推广。如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技术在农村生活、生产经营领域等方面进行推广,让技术与配套设施有效地结合起来。

3.3 加强农村“互联网+”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智慧农村的建设需要人才,“互联网+”的应用需要人才,所以,农村只有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人才,才能在智慧农村建设中更好地应用“互联网+”。一是要加强对农民群体的培训。面向村领导、村信息员、村民、镇村企业、农合组织等不同的农村地区受众,加强多样化、创新化、贴心化的“互联网+”技能(特别是对云计算、传感器网络、高速通讯网络、物联网技术等)培训。其次是加强人才的引进。如对回乡复转军人、高校毕业学生、专家学者等特殊人群,通过政府补贴、鼓励、待遇落实政策等形式,加大引进力度,使之参与到智慧农村的建设中,为打造智慧农村建设建立“互联网+”专业人才梯队及培养机制,保障可持续发展。

3.4 根据农村特色应用“互联网+”

智慧农村建设不能盲目地应用“互联网+”,政府应根据每个村的自身特点,自身需求进行指导。智慧农村建设一定要深入挖掘自身特色,包括特色的产业结构、特色的生活环境、特色的文化氛围等,做好顶层设计,让“智慧”与“特色”融合,让“建设”与“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思路,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和物流体系的发展。例如,这个村如果农产品很好,那么就应注重发展“互联网+农业”;如果生态环境比较好,适合旅游,那么就应注重发展“互联网+旅游”;如果文化底蕴比较特殊,那么就注重发展“互联网+文化”等等,可以由本村自己实施,也可以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来吸引有实力的电商企业来到农村来进行电子商务和物流体系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武付军.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村”浅析[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5(20).

[2]刘金婷.“互联网+”的内涵浅议[J].《中国科技术语》,2015(6).

[3]黄之珏.发展“互联网+农业” 推动智慧农业、智慧农村建设[J].《经济论坛》,2016(1).

[责任编辑:田吉捷]endprint

猜你喜欢

互联网+互联网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