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实现高校贫困生全面精准资助的思考

2017-09-11范鹏珍蔡盛兰

科技视界 2017年12期
关键词:资助体系大数据

范鹏珍 蔡盛兰

【摘 要】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精准资助”既是“教育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高校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资助体系,但仍然存在“认定不精确,帮扶不全面、管理不科学”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全面精准资助的实现。未来,可通过改良资助体系和利用大数据的优势两方面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全面精准资助。

【关键词】教育精准扶贫;全面精准资助;资助体系;大数据

Views on Realizing the Goal of Comprehensive Precise Funding for Needy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AN Peng-zhen CAI Sheng-lan

(College of Performing Arts and Media,Hun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Changde Hunan 415000,China)

【Abstract】Precise funding for the needy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not only a crucial part of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project in education,but also an effective way to promote education fairness.So far we already have a fairly completed funding system for needy students in our country.However,some problems still exist, such as inaccurate identification, incomplete assistance and unscientific management,which severely affect the comprehensive and precise funding project.In future,by improving the funding system as well as taking advantage of big data,there is a great chance that we successfully attain the goal of completing the comprehensive and precise funding project.

【Key words】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project in education;Comprehensive precise funding;Funding system;Big data

黨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首位[1]。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环。扶贫必先扶智,对家庭经济困难的高校学生进行“精准资助”,是隔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方式[2],也是“精准扶贫”在高等教育领域的现实要求。

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与人才强国战略、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有效手段。2007年,中央与地方设立了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开始招收部属师范类院校的免费师范生[3]。迄今为止,我国高校已基本形成了包括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和“绿色通道”等资助方式在内的融“奖、助、贷、勤、补、缓”为一体的资助体系[4] 。湖南省从2015年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实现“精准资助”[5]。从中央到地方再到各高校的各种“精准资助”措施已经惠及众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子。但是,在精准资助过程中依然存在“认定不精确、帮扶不全面、管理不科学”等诸多问题。要实现全面精准资助的目标,仍然任重而道远。未来,可以通过改良资助体系和利用大数据的优势两方面相结合的方式,以实现全面精准资助。

1 影响高校精准资助的因素

1.1 贫困生认定不够精确

首先,贫困生认定的材料真实性难以确认。学生提交经济困难申请表内容多是由其本人填写,可能存在夸大或虚假的成分;提交的贫困证明材料由其家乡所在地的村委会或社区居委会填写、生源地乡镇民政部门盖章,“乡里乡亲”可能帮助提供一些不实的材料。

其次,认定方式不科学。由于信息不对称、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等主客观原因,学院或班级评议小组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评议,难免产生“主观化”和“感情化”的倾向,导致评议结果不甚准确;更有甚者,采取让申请者本人在班级同学面前公开“诉苦”、“哭穷”来赢得同学“选票”的不恰当的方式,严重伤害申请者的自尊心,真正贫困的学生可能由于自尊心过于强、碍于面子等放弃申请。

再次,认定程序存在舞弊空间,给不诚信的人以可乘之机。相较于奖学金、勤工助学岗位、助学贷款等需要现阶段付出智力和体力成本或将来需要偿还的几种资助方式,助学金是一种“不劳而获”的资助方式,有的人可能会怀着“不要白不要,白要谁不要”的不良思想弄虚作假或夸大贫困程度,从而使“精准资助”难以实现。

1.2 贫困生帮扶不够全面

第一,只重视“扶贫”而不重视“扶志”。目前的资助体系聚焦于学生家庭经济是否困难,而受助学生学业和品质的优劣并未受到足够重视。特别是一些助学金的发放与学生的学业表现并无紧密关联, 难以对学生产生约束和激励作用。有的同学拿到助学金后随意开支,恶劳好逸,丧失了勤俭节约的习惯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这就背离了助学金发放的初衷。endprint

第二,只重视经济的“资”而忽略人文关怀、心理帮助与精神帮扶的“助”。高校贫困生由于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例如自卑感强、道德与情感缺失等。如果只“资”不“助”,就很难使其自身真正强大起来,打铁还需自身硬,内因是决定事物发展的根本要素,受助学生内心不够强大,就很难实现让其彻底脱贫的最终目标。

1.3 贫困生管理不够科学

首先,贫困生管理缺乏动态长效机制。贫困生认定工作一般在新生入学、学年或学期之初进行,首次认定对后续工作影响极大,往往出现一次认定多次有效的现象。有时甚至发生家庭经济条件明显好转、已稳定脱贫却继续享受资助的“只进不出”的不良现象。

其次,家庭突发变故的学生往往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资助。现实生活中,难免有学生出现家庭变故,比如天灾人祸、重大疾病等突发状况,使原本殷实的家庭因灾、因病突陷贫困,学生家庭变故的突发性与资助工作的周期性造成的偏差,往往致使学生错过重要年度性和政策性资助,造成严重的心理和学业负担[6]。

再次,缺乏对受助贫困生引导、监督和约束机制。现在资助工作往往是一经认定、审核通过后,受助学生就会按时获得资助。而得到资助以后,其学习、生活和思想各方面的状态、受助经费的使用情况等信息无法得到及时反馈,受助学生处于缺乏监督、放任自流的状态,难免会有一些自制力差的学生挥霍浪费,甚至出现“问题行为”。

2 实现高校精准资助的努力方向

2.1 改良资助体系

我国高校已基本形成了包括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 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和“绿色通道”等在内的融“奖、助、贷、勤、补、缓”为一体的资助体系,以后应逐渐降低助学金的比重,逐步过渡到以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两种资助方式为主,以奖学金、 助学金和 “绿色通道”等资助方式为辅的资助体系。

改良后的资助体系,以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两种方式代替大部分助学金,有以下优点:首先,助学贷款这种资助方式适应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学生人数增加、贫困生人数较多的情况下既可以节约教育成本、减轻财政负担,又能够有效促进教育公平、有利于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其次,由于助学贷款需要偿还,学生只有更加努力,才能实现自己在高等教育投资里面的利益最大化。再次,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都需要学生付出更多,这样就可以“自发产生”约束和激励作用,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积极进取、自立自强的品格和心怀感恩、乐于奉献、勇于担当的精神[4]。

2.2 利用大数据

所谓大数据,是指具有容量大、类型多、存取速度快、应用价值高等特征的数据的集合。目前,大数据正快速发展成为对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关联分析,并从中进一步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提升新能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服务业态[6]。

当前,我国的资助体系涉及到教育、财政、民政、银行等部门,还有共青团、妇联、工会、基金会等群团组织和社会捐助的民间团体,各资助主管部门与高校大都开发有各自的资助系统和平台,但这些资助系统和平台之间标准不一致、兼容性差,导致无法实现有效的数据共享。甚至在一所高校内部,由于各部门之间协同不够,不能及时进行数据共享,导致精准资助工作事倍功半。所以,在国家层面上加强统筹规划、实现大数据平台共建共享,将有助于实现全面精准资助。

3 实现全面精准资助的具体措施

借助大数据和改良的资助体系来实现全面精准资助,要做到贫困生精准认定、个性化精准帮扶、动态化精准管理。

3.1 贫困生精准认定

第一,尽可能全面搜集学生家庭状况信息。未来大数据平台的发展与融合,可以通过搜集生源地的财政、民政、社会保障部门的相關数据来了解当地的工资与消费水平,作为认定学生经济困难程度最基本的参考,同时与学生自己填报的信息对比,看是否有很大差距,作为判断申请者是否诚信的第一关。

第二,尽可能全面搜集和整合学生的个人消费信息。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均已实现“一卡通”,学生持卡可以满足校园内就餐、购物、借阅、圈存、手机充值等多方面的需要。除刚入学的新生外,其他年级的学生都已在校内持卡产生了大量的消费记录,通过搜集和分析这些数据,可以进行贫困生的认定或建立贫困生识别的机制,比如,一个学生每月花费极少,而生活费在所有花费中占比重很高,该生很大程度上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3.2 个性化精准帮扶

第一,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给予不同的资助方式。首先,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因此可以参考学习成绩和科研成果的数据资料,对特别优秀的经济困难学生应当以各类奖学金为主要资助方式;其次,对于学习成绩一般、但能够踏实做事的经济困难学生应当以勤工助学为主要的资助方式;再次,对于成绩一般又不太能能认真做事的经济困难学生,建议采用助学贷款的资助方式,给予其一定的压力,促使其奋发向上,有所作为;最后,对于因病、因灾等突发状况致贫的学生,应以各类助学金为主要资助方式。例如,笔者所在的学校就制定了《湖南文理学院学生临时困难补助实施办法》,对学生本人或供养人因病、因灾导致经济来源发生困难或非本人原因致使个人财物遭受重大损失而影响基本生活的,给予临时困难补助。

第二,将育人的理念贯穿于精准帮扶的过程之中。首先,要“扶贫”更要“扶志”,就是要培养受助学生讲究诚信、懂得感恩、乐于奉献、敢于担当的精神,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经济困难学生获得资助形式的不同开展相关实践活动,加强引导和教育。比如:可将勤工助学与自强教育相结合,助学贷款与诚信教育相结合,奖学金与科研学术及创新教育相结合等。其次,关注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动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帮扶。要引导其树立正确的贫困观,克服自卑,增强自信,培养健全人格,实现自我价值[7]。

3.3 动态化精准管理endprint

首先,构建高校网络资助信息平台,将每个贫困生的详细资料,包括学生申请材料中自述的信息和学校老师摸底调查(电话家访或实地家访)的信息等及时录入系统;其次,做好帮扶记录,包括学生何时获得资助、获得资助后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对受资助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以及学生的反应等信息适时录入系统;再次,定期搜集并分析受资助学生“一卡通”消费记录,追踪并监督学生消费情况和受助资金去向,对存在“不正当”消费行为的学生要进行谈心谈话,严重的要进行批评教育并录入系统;最后,根据前面精准管理各个环节的信息,实现贫困生名额“能进能出、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机制,使家庭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并稳定脱贫的学生及时退出,使因病因灾或其他突发事故致贫的学生被及时纳入资助对象的范围,从而实现资助资源的有效配置,真正做到精准管理、促进教育公平。

综上所述,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准资助是一项精细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资助工作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贯彻教育扶贫战略,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改良现有的资助体系并借力大数据的优势,做到贫困生的精准认定、个性化的精准帮扶和动态化的精准管理,才能实现全面精准资助。

【參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2016,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53.

[2]张翔.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机制探究[J].教育导刊,2016(6):23-26.

[3]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EB/OL].[2007-05-13].http://www.moe.edu.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tnull_27695.html.

[4]李绍玉,夏侯建兵.关于我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思考[J]. 高校辅导员,2011(1):30-32.

[5]伍冬云.大学生精准资助问题研究[J].管理观察,2016(6):133-134.

[6]刘玉霞.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精准资助路径探析[J].未来与发展,2016(9):69-73.

[7]谢浩然.辅导员在高校“精准资助”中的角色定位及角色扮演[J].法制与社会, 2016(22):237-238.

[责任编辑:田吉捷]endprint

猜你喜欢

资助体系大数据
基于人力资本证券化视角的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后续教育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