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于情境,追求美感

2017-09-11李丹

速读·下旬 2017年9期
关键词:诗歌语言语文

李丹

摘 要:《庄子·养生主》这么描绘庖丁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就解牛这一领域而言,庖丁当然是专家了,因为在他眼里,解牛不仅仅是职业,更是一场艺术盛宴。连解牛都可以音乐化舞蹈化,教学不可以吗?梁实秋在回忆自己的老师梁启超上课时,说老师上课时“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我们的课堂如何走出刻板,摆脱说教,怎样寓教于乐,怎样给人魅力四射之感?值得每一位初入讲坛的青年教师思考。

关键词:语文;诗歌;学生;语言

一、音美以感耳——读出古典诗歌的抑扬顿挫

怎样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何以尽显诗歌语言的魅力?如何使学生徜徉于诗歌跌宕起伏的情感世界中?不妨让音乐走进课堂,配乐吟诵。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艺术是最贴近生命本质的声音,音乐给人无限的愉悦和鼓舞,使我们活泼的生命力、想象力、创造力得以伸展,从而开启心智之门。音乐走进课堂,有助于唤醒学生的审美细胞,发挥想象力,用心灵感知诗词中的景、情、理。

品读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文时,不妨播放古筝曲目“春江花月夜”,让学生配乐吟诵。诗歌自古就是词与乐的统一体。《礼记·乐记》记载:“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早期,诗、歌与乐、舞是不分家的。诗就是歌词,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现在诗与歌统称诗歌。虽说诗歌的原有曲调目前大部分已经遗失,但我们可以通过诗歌的韵脚与平仄把握其基本韵律节奏。讲授《春江花月夜》一文时,先在诵读中感知节奏: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光/无月明。读准节奏之后,还得把握诗歌语言抒情性与音乐性的特点。所以说吟诵诗歌不能满足于读准字音的机械重复,而是要读准节奏,读出韵律,伴随着意境相似的音乐,进而置身诗境体悟情感。

在诗歌教学中大胆运用音乐,不是舍本逐末,而是用音乐美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进而化为画面美与情感美。《诗·大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诵读能让人体味到作者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二、文美以动魂——感悟文辞中的动人形象

语文教材被誉为语言的图画、生活的教科书,是真与善相结合的美的世界。文学不仅美在语言上的韵律,还在于内容上架构的动人形象。因此课堂上应注意感悟文辞背后的形象。

杜牧在《阿房宫赋》里为我们描摹了一个繁华迷离的宫女生活图景:“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除了赏析语言的整齐和谐之外,我让学生试着用散文化的笔法还原宫女生活,有学生这么写:“宫女繁多,生活奢华,他们早晨起来梳装打扮,铜镜明亮闪耀,乌发如云,脂水横流,他们焚烧香草,到处烟雾缭绕。”这样设计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感悟文字呈现出的富丽奢华的宫女群像。

文学中的形象繁杂纷呈,有个性不一的人物形象,也有四时不同的自然物象,《荷塘月色》里有这么一段:“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如何体悟月下荷塘的自然美、朦胧美、动态美与音乐美?我让学生微微闭上眼睛仔细聆听感知,自己伴着音乐深情范读,月光之美在于静中有动,荷塘之美在于动中有静。感悟大自然的静谧与和谐,首先需要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沉浸内心,这样方可融入自然感知体悟。

语文教材里并不缺乏动人的文学形象,而学生的人生阅历有限,如何调动学生有限的智力情感因素去感悟庞杂的人物形象抑或山川美景?需要语文教师的深入思考与精心设计。

三、情美以悦心——探讨文字背后的个人情怀

文学即人学,情动而辞发。每篇作品的背后都有一个鲜明的时代抑或一位独具个性与气质的文人。从《春水》与《繁星》里可见一个冰清玉洁、童心未泯的冰心先生。从《我们仨》里可见一个哀而不伤、彷徨孤苦的杨绛老人。从《醉花阴》与《声声慢》里窥出李清照婚前的婉约甜蜜与亡国亡夫后的伤感悲戚。语文课堂上,师生共读文本,同醉于诗中的文辞与情感。蔡元培说:“美育滋于情感”。那么,感悟文学之美还得探究文字背后的个人情感。

徐志摩在《再别康桥》里留恋的不只是剑桥的学习生活,更有对林徽因的刻骨记忆。沈从文在《边城》里呈现了唯美的爱情纠葛与淳朴的风土人情,源于他进入北京后对湘西乡土与民风深深的眷恋。每一部作品背后都有一份独特的情怀,需要师生共同去采掘体悟。

我们的语文课堂不得不面对高考,但绝不能成为高考的俘虏。化语文课堂為品读文学的艺术盛宴,文学给人的首先是美的熏陶。“美”可以超越利害,融合人我,从而完善人格、升华境界。蔡元培曾说:“我们提倡美育,使人类能在音乐、雕刻、图画、文学里又找见他们遗失的情感。我们每每在听了一支歌,看了一张画、一件雕刻,或是读了一首诗、一篇文章以后,常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四周的空气会变得更温柔,眼前的对象会变得更甜蜜,似乎觉得自身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伟大的使命。”文学既然是“美育”的一种手段,我们的语文课堂难道不该追求美感吗?endprint

猜你喜欢

诗歌语言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诗歌岛·八面来风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