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潜心会文,倾听文本的声音

2017-09-11孙玉珍

速读·下旬 2017年9期
关键词:瑟夫于勒菲利普

孙玉珍

为了让学生去领略这无限的丰富多彩,我也在思索着如何引导学生去倾听作者用笔说的话,倾听文中人物和作者的心声。课标曾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学生只有走进了文本,才能倾听“文本”的声音,触摸“作者”的心灵,体验文中的感情,接纳文本的意义,逐步丰富和完善自身的人文素养和认识结构。因此,课前备课时我认真研读文本,揣摩语言,调动全身心的能量,领会言语的意义,透过文字符号倾听文本中人物及文本作者的声音。学习本文,笔者打算以以下三种方式去引导学生潜心会文,领悟其精髓之所在。

一、斟字酌词,倾听人物行为之声

刘勰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而入情”。可见,语文的课堂阅读教学,其实主要就是语言的品味。所谓品味语言,就是指引导学生走进语言的深处细心揣摩、辨析,通过对一些字、词、句进行艺术的“咬”文“嚼”字,让学生在领悟语言文字所创造的意境中,揣摩语言的情韵,培养学生感知语言、品读文章的能力。本课中对于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极为传神,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察言观色”,知其行之所以为,因而我打算通过抓取人物的典型细节,在反复品读关键词的过程中,去体察人物的内心世界。

首先,对于文章中的线索性人物“于勒”来说,文中似乎着墨不多。但解开于勒之谜,对文本理解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因为菲利普夫妇与若瑟夫对待于勒的不同态度正是本文的焦点之所在,也是揭示本文主题的一把金钥匙。解开于勒之谜,突破口有两个——于勒的来信、菲利普与船长的谈话。于勒的第二封信中尽管有些破绽,但透过“亲爱的菲利普,我给你写这封信,免得你担心我的健康”及“我发了财就回哈佛尔的。我希望为期不远,那时我们就可以一起过快乐的日子了”我们看到于勒的善良,他变得心疼家人,怕家人担心,所以说谎,谎言的背后我们看到了于勒自我意识的觉醒。透过菲利普与船长的对话,一句“不过他不愿回到他们身边”中的“不愿”二字,我们得知之所以于勒不愿意回到哥哥嫂嫂跟前,一方面因还不上钱内心自卑,自卑的后边其实也有自尊,因无法兑现让家人过上好日子的诺言,他也不愿意回家,这更是他责任心的体现。因此,当初那个糟蹋钱的坏蛋与无赖,现在变了,变得善良而勤劳了。体会到这一点,让我们更加钦佩若瑟夫对于勒叔叔的同情是了不起的举动,生活在这个社会,他没有被金钱所异化,他坚守住了自己做人的本性。

其次,对于文中的焦点人物“菲利普夫妇”来说,其变脸技术表现得淋漓尽致。首先我将引导学生去品析菲利普夫妇怎样变脸的,随着于勒身世的变化(金钱的变化),他们对于勒的称呼及态度随之而变,菲利普夫妇自私、虚伪、虚荣的品质跃然纸上。

二、诵读体验,倾听人物的内心独白

文章要诵读,在诵读中才能感受语言。学生通过对精彩文段的反复诵读,可以感受语言的丰富性,领会语言表达的规律性,从而增强对语言的规范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学生完成了诵读和赏析后,沉浸在一种情绪体验之中,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和理解化而为自己的东西了,这是一种最可贵的境界。课堂以朗读开场,又是在朗读中收束,其中都是在反复着那句话:“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此句话有“我”对叔叔的同情,更有我对父母亲六亲不认的困惑、苦闷及不满,因此应重读“亲”字,同样上面所提到的重点品析的语句更是诵读的重点,正确把握每句话朗读的语速、语调、语气及重音,将诵读与品析融为一体,让学生真正地深入文本。

三、深度探究,倾听作者心底之呐喊

很多情况下,我们在学习小说时,好像是在看着一个个与自己、与今天毫不相干的人和事。小说来自生活,或者说它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小说里的人物,虽然有着各自的经历、情感、性格和命运,但他们并不是跟今天的我们和今天的生活毫无关系。之所以很多小说具有穿越时空的恒久魅力,就是因为他对人性的深刻揭示提醒我们应该怎样生活,使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人性的光明与黑暗、刚强与孱弱。学习本文,它告诉我们:面对金钱与人情对心灵的拷问,我们该如何取舍。

先前的教学中,对于本文主题的理解我总是理解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反映当时社会主义制度下小人物生活的辛酸。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点解读是完全合理的。当今天我们再去读此文时,它所带给我们的似乎不仅仅只有这些,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一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在学生的心灵上留下绝望,教师应该用积极的态度温暖学生,好的课堂一如好的文学作品,它不会只是展示现实的冷酷,也不会只是粉饰现实;好的课堂总是在展示穿透浮华的真实时,也会给你送上一丝暖意,就像在大雪纷飞的夜晚喝的一杯冷酒,冰冷过后给你的是面对这个世界的温暖。本节课中,我要在菲利普夫妇与若瑟夫对待于勒的不同态度中让学生受到精神的洗礼。所以,课堂上当我们再引出原文的开头与结尾时,我们不难发现,这似乎增强了若瑟夫人物形象的“丰满度”,再者更增加了小说的“反思度”,使读者能从一个儿童的角度来看待并反思成人世界的丑事,更重要的是,小说所展现出的若瑟夫对待于勒们的心理和感情,是从小到大一以贯之的,这就与文中菲利普夫妇的表现拉开了距离,形成了鲜明对比,使小说具有了更深的意蕴。如果说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转变是因为受金钱关系的影响,那么为什么小若瑟夫直至长大成人,对待亲人和穷人的态度却与父母截然相反呢?莫泊桑是一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但他更是一个人道主义作家。在他的作品中有对社会和金钱的批判,但更有对人性和人情的揭示,后者更能表现出一个作家的伟大之所在。这是小说的亮色所在,乃是说明作者对人性、人情的期待和信心。金钱关系并没有,也不能腐蚀一切,若瑟夫就是一个例证。在他身上,美好的人性战胜了金钱对人的异化。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人在现实面前权衡利害关系,往往会事先考虑到个人的利益,但当这种考虑与感情发生冲突时,那便是对心灵的拷问。

高爾基说:“文学的目的在于帮助人正确认识自己。”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能引导学生在徜徉文本的过程中,倾听到人物及作者的心声,并能使学生在小说中找到自己,刺激自己去思考人生,思考生活,思考命运,这或许就是一堂课给学生一生的财富!endprint

猜你喜欢

瑟夫于勒菲利普
优雅的秘密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先来后到
自己的歌
库丘瑟夫:公益不只是捐钱
活跳板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想
出版名家
——贝内特·瑟夫
大笨熊巴纳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