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西州五年制师范毕业生入职适应性研究

2017-09-11袁文艳向瑛田方燕陈杨胡可俐

科技视界 2017年12期
关键词:五年制

袁文艳 向瑛 田方燕 陈杨 胡可俐

【摘 要】自编“教师入职适应性调查问卷”,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对湘西州 200 名五年制师范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师范毕业生总体适应性良好,但职业认同感偏低,职业能力适应性较弱,且在性别和任教科目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与教龄在 3 年以上的老教师相比,其适应性水平明显要低。提高师范毕业生的入职适应性水平,需要师范院校、任职学校和师范生自身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湘西州;五年制;师范毕业生;入职适应性

人类文明、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离不开教育,教育离不开教师,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初中起点的五年制小学教育大专师范生(以下简称五年制师范生)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湘西州)尤其是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后备力量,他们入职适应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着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发展,影响着农村教育质量的高低。[1]因此,我们在湘西州部分学校进行了调查研究,以期了解五年制师范毕业生的入职适应性状况,为民族地区中小学校的教育决策和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完善提供必要的参考。

1 研究方法

1.1被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在湘西州 6 个县市(吉首市、保靖县、凤凰县、古丈县、泸溪县、永顺县)的 16 所小学发放问卷。调查对象主要是从事教师工作的教龄未满 3 年的五年制师范毕业生,共收回有效问卷 200 份。由于对比分析的需要,我们还给教龄在 3 年以上的老教师发放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 176 份。

1.2 调查问卷

自编“教师入职适应性调查问卷”,问卷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被调查对象的个人基本信息,包括性别、民族、任教学校类型、任教科目、教龄等;二是问卷的主体,共 20 道题,包括职业认同感、职业能力、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适应等四个维度。

1.3 调查与统计

问卷调查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我们自己利用小学见习或实习的机会发放问卷,当场回收;二是请在小学实习的其他同学帮忙发放问卷,当场回收。然后用 EXCEL 对所有有效问卷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湘西州五年制师范毕业生总体适应性状况我们从职业认同感、职业能力、人际关系、工作环境和总体适应性等方面对 200 名湘西州五年制师范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见表 1。

表 1 显示,在所调查的 200 名湘西州五年制师范毕业生中,教师职业认同感高的仅占16%,认同感低的占 52%,这说明了,湘西州五年制师范毕业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感偏低;在职业能力方面,能力强的比例占 25%,能力弱的占 45%,说明湘西州五年制师范毕业生职业能力适应性较弱;在人际关系方面,关系好的比例占 50%,差的比例仅占 5%,说明湘西州五年制师范毕业生人际关系适应良好;在工作环境方面,适应性强的比例占 60%,弱的比例仅占10%,说明湘西州五年制师范毕业生环境适应良好;在总体适应性方面,高和一般的比例占72%,低的比例占 28%,说明湘西州五年制师范毕业生的入职适应性总体状况较好。

2.2 湘西州五年制师范毕业生适应性状况的比较分析

2.2.1 性别差异比较

在200 份五年制师范毕业生适应性调查问卷中,有 91 名男性和 109 名女性,对他们的入职适应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见表 2。

从表 2 可以看出,被调查的五年制师范毕业生入职适应性存在着一定的性别差异。在职业认同感方面,认同感高的比例中男性仅占 5%,女性占 27%,认同感低的比例中男性高达75%,女性占 29%,说明湘西州五年制师范毕业生中,男性的职业认同感普遍低于女性,男性比女性更加不认同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二者在职业能力、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适应等方面不存在明显的差异;在总体适应性方面,女性(高 40%、低 21%)略高于男性(高 33%、低30%)。

2.2.2 任教科目差异比较

被调查的五年制师范毕业生任教的学科包括小学所开设的所有科目,我们把除语文、数学、英语以外的科目统称为其他科目,包括计算机、音乐、体育、美术、社会、思品等,比较分析结果如表 3 所示。

表 3 显示,任教不同学科的五年制师范毕业生在职业认同感、人际关系、工作环境适应和总体适应性等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但在职业能力适应方面,任教其他学科的五年制师范毕业生比任教语数外科目的明显要高。

2.2.3 教龄差异比较

在调查中,我们给教龄在 3 年以上的教师随机发放了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 176 份。对不同教龄教师的入职适应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见表 4。

表 4 显示,教龄在 3 年以内的五年制师范毕业生职业认同感高的比例为 22%,职业认同感低的比例为 38%,而教龄在 3 年以上的老教师职业认同感高的比例仅为 10%,职业认同感低的比例高达 66%,这说明教龄在 3 年以内的五年制师范毕业生比教龄在 3 年以上的老教师更加认同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在职业能力和人际关系方面,教龄在 3 年以上的老教师比教龄在 3 年以内的五年制师范毕业生明显要好;而在工作环境和总体适應性方面,教龄在 3 年以上的老教师也略强于教龄在 3 年以内的五年制师范毕业生。由此说明,师范生从学生向教师角色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入职适应性水平是逐渐提高的,尤其体现在职业能力和人际关系两个方面。[1]

湘西州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在被调查的 200 名五年制师范毕业生中有 126 名少数民族,其中包括土家族、苗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另外,被调查的师范毕业生中有 98 名是农村教师, 102 名是城镇教师。此次调查对他们的入职适应性进行了对比分析,未发现明显的民族差异和城乡差异。

3 结论与建议endprint

通过调查和以上分析,我们发现湘西州五年制师范毕业生在从事教师职业后,其入职适应性总体上良好,但职业认同感偏低,职业能力适应性较弱;与教龄在 3 年以上的老教师相比,五年制师范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人际关系、工作环境适应和总体适应性水平均要低。比较分析还显示,男性的职业认同感和总体适应性都低于女性,任教其他学科的在职业能力适应方面比任教语数外科目的明显要高,但五年制师范毕业生适应性水平不存在明显的民族差异和城乡差异。据此,为了提高湘西州五年制师范毕业生的入职适应能力,尽快完成教师角色转换,我们尝试从师范院校、任职学校和师范生自身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3.1 师范院校

3.1.1 着力培养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

教师职业认同是指教师或师范生对教师职业及其价值的认可、赞同,并乐意从事教师职业的心理状态。[2]它是影响师范生教师职业适应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职业认同是师范生从教的心理基础和精神支柱,师范院校可以通过举办一些以“职业选择”或“教师职业认识”为主题的专家讲座帮助师范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和择业观,并通过教育实践活动使师范生获得从教的幸福体验和满足感,从而帮助师范生认识教师职业的本质及其社会价值,以进一步培养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感。

3.1.2 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

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对提高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有重大的影响。教育课程不应只是教育学、心理学和各科教学教法这“老三科”,而要科学设置师范教育类专业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学科理论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教育实践课程(如说课与微课)不少于一个学期。

3.1.3 大力加强教育实践环节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有 3 年以上教学经历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能力、工作环境适应、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等方面明显强于 3 年以下教育教学经历的新教师。这就说明教育教学经验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师范生的入职适应性。因此,师范院校要合理增加教育见习与实习时间,以丰富师范生直接或间接的教育教学经验。

3.2 任职学校 3.2.1 加强教师职后培训

如果说职前教育是师范生入职适应性提高的重要基础,那么职后培训则是进一步提高师范生入职适应性的重要保证。所以,要提高师范生的教师职业适应性,职后的培训非常关键。这里所说的职后培训,是相对于职前的师范教育而言的,既包括师范毕业生从教前的入职培训,也包括从教后的定期或不定期的专业培训。为了使培训更具有针对性,校本培训值得提倡。校本培训是指在中小学内对教师进行的在职培训,它强调在教学现场和教室中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培训的主要基地是“本校”。

3.2.2 落实“以老带新”制度

“以老带新”就是我们常说的“师徒制”,即学校为每个新任教师配备教育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3]调查表明,教龄在 3 年以上的老教师的职业适应性水平之所以明显高于五年制师范毕业生,就是因为老教师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在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新上岗的师范毕业生肯定能较快完成教师角色转换。而要使“以老带新”发挥最大的成效,学校必须满足严格选拨“师傅”、合理搭配“师徒”以及实行帮教奖励机制等条件。

3.2.3 适当减压,定期开展业余活动

初为人师的师范毕业生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落差以及环境、角色变化带来的孤寂。工作任务上的减压可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提高自我修养,活动的开展可以使他们尽快地融入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中去,从而不断提高入职适应性。

3.3 师范生自身

3.3.1 坚定职业信念,提高职业认同感

初为人师的师范毕业生要想提高自己的职业适应能力,首先应该解决精神上和观念上的问题。师范生无论是在职前教育阶段还是在入职适应期,都应该勤于学习,广泛涉猎各类文化知识,特别是对哲学的学习。对于师范生而言,学习可以使之深入认识教师职业的意义和价值,并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和教师职业境界。

3.3.2 积极融入教育教学实践,加强教学反思

理论一定要联系实际,理论的学习和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才能为师范毕业生的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提供可能。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对自己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主动、反复、深入的思考,以查漏补缺或总结经验,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过程。因此,师范毕业生要珍惜每一次教育實践的机会,并及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科学而合理的反思。

【参考文献】

[1]杨翠娥.从师范生向教师转变的适应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曲敏静.新课程实施中小学教师适应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3]施红娟.初中新教师入职适应性问题与对策研究[D].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责任编辑:朱丽娜]endprint

猜你喜欢

五年制
五年制高职英语学困生的主观成因分析
五年制师范生的教育管理创新途径研究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五年制高职企业实习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在五年制生物化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CBS教学模式在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尘肺病教学中的应用
五年制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隐性课程建设
五年制高职学生学风状况调查与研究
刚柔并济——五年制高职学生管理的新思路
江苏:调整五年制高职顶岗实习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