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佗五禽戏动漫化传承传播方案初探

2017-09-11张成徐雅婷马缘

科技视界 2017年12期
关键词:动漫

张成 徐雅婷 马缘

【摘 要】华佗五禽戏是由华佗首创的中医导引术,其将仿生学与传统道家养生思想相结合,并运用中医经络学说,以“动行”来养生,是集养生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于一体的全人类的宝贵财富。要想让五禽戏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就必须创新其传承传播的方式,本文就华佗五禽戏动漫化传承传播新方式提出合理的设计方案。

【关键词】华佗五禽戏;动漫;传承传播

华佗五禽戏是由东汉时期著名医家华佗基于中医学养生理论,在继承古人导引术的基础上,不断观察自然,反复研习的实践产物。其包含虎、鹿、熊、猿、鸟五种仿生招式,与五脏相对应,充分体现了中医所倡导的五脏一体、动静结合、形神合一的养生思想,从古至今,五禽戏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改进,时至今日,已有国家体育总局规范和简化的健身气功五禽戏。鉴于五禽戏对中国人民养生保健的重要影响,瑞典的体育专家博盖茨曾经这样评价五禽戏:“世界上应用动作作为医疗保健最早的国家是中国,这是中国医学对世界人民的重大贡献。”[1]

虽说简化版的五禽戏更易掌握,但由于中医理论在倡导科学的当代仍然存在争议,所以五禽戏的传承传播目前集中于“形”上的习练,针对其中医文化内涵的传承传播的专业研究虽有很多,但其传承的思维方式仍然不够创新,传播的广度和深度还远远不够。最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就是面向年轻人尤其是学生群体的传承传播,所以要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他们对五禽戏产生习练的兴趣,进而了解其养生思想和文化内涵。五禽戏的动作频率是偏缓的,这对于青春阳光,活泼好动的学生来说是不具备吸引力的。而动画技术是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的融合,使用动画技术来表现五禽戏的招式以及理论思想具有自身特有的优势,其一,动画表现力丰富,通俗易懂;其二,动画表现形式多样,包含卡通形象、写实表现、三维虚拟等不同的形式;其三,年龄界限模糊,受众人群广泛,动漫产品的巨大潜力使其在被青少年儿童喜爱之余也成了成人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动漫受众的界限已经变得模糊不清,融为一体;其四,传播渠道广泛,动漫可在互联网、电视、医院大屏幕等各类渠道广泛传播。[2]

1 华佗五禽戏动画的表现技术

目前主流的动画技术主要有两种:二维动画技术和三维动画技术,二维动画设计由脚本和矢量图构成,用Flash技术进行加工,对技术要求低,且能满足绝大多数的动画表达需求。而三维动画设计则需要模拟真实物体,因此必须进行建模和渲染,常用的技术是3DSMax、AutoCAD、Maya,场景更加真实有感染力,目前应用已经十分广泛,尤其是在動画电影中的应用让画面更加生动,观众身临其境,享受着视听盛宴,而在教学方面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更好地掌握了原本枯燥乏味的专业知识。

的确三维动画设计需要更高的技术投资,但是其每个工作环节分工明确,是人力高度集中的非常线性的单向流动的过程,且建模等环节所需要的设备是可以重复利用的,这就是三维动画的另一个巨大优势—重复性利用的资源,做得越多、规模越大、周期越长,成本节省越明显。[3]此外华佗五禽戏与3D动画电影《功夫熊猫》有很多相似之处,角色上都是可爱的拟人化动物形象,动作设计多样,都蕴涵传统中医文化,场景风格为中国风。基于二者之间的共通联系,我们在进行华佗五禽戏的动画设计时可借鉴功夫熊猫的表现形式和相关技术。

基于以上分析,从长远发展来看,我们选择视听效果更好、更能适应产业化运作、与现实场景紧密融合的三维动画来进行设计。

2 华佗五禽戏动漫化设计思路

华佗五禽戏的传承传播目的和面向对象不同,其设计思路也有区别,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仅具体阐述面向相关专业院校学生的传承与儿童青少年的传播设计思路。

2.1 教学科普并重

华佗五禽戏并不是简单的体育层面的健身功法,它更包含着中医的养生智慧,是珍贵的健康与文化财富,因此对于华佗五禽戏的传承除了规范化动作的传习,最主要的仍是其中医文化内涵的传承,而传承是为了更好更全面地传播,因此为了保证传承的正统性避免后期迷信的气功宣传,必须注重面向专业中医学生的传承教学,目前此项工作进展缓慢,集中于亳州地区,且并不是针对中医学生。其他中医院校虽也有开展相关活动,但仍没有探索出一条让学生能够自发学习,主动传承的路径。而动漫在年轻尤其是90后学生中具有受欢迎程度广、传播速度快、话题性强的独特优势,因此通过引入3D动画教学能够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中医基础课程学习阶段,结合中医基础理论,配上通俗易懂的字幕,五种招式的动画分别配上相对应的五音之乐,这又从细节设计上遵循中医阴阳五行的核心理论大法。为了鼓励学生主动进一步了解五禽戏的养生思想和文化内涵,学校相关社团还可以举办中医功法文化展,在文化展中通过易拉宝或者手绘展板进行知识的动漫化科普,同时派发宣传小册子,此法同样适用于面向群众的宣传科普。以及举办一系列相关比赛如:五禽戏知识竞赛、五禽戏图文科普大赛、五禽戏周边产品设计大赛、五禽戏相关征文比赛等。在习练方面,中医院校可成立中医功法社团,或在中医专业性社团中成立功法晨练团,先以小群体的形式在校园内坚持每天进行五禽戏功法的习练,然后带动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分小组进行,并定期交流习练心得,邀请亳州名师讲解理论与指点要领,暑假之时还可以和亳州五禽戏传承工作站开展带徒习练的培养项目。这样能在校园内营造一种良好的传承氛围,做到术理同承。

在培养出一批批合格的传承人之后,五禽戏以及中医其他功法的传播科普工作都会容易许多。常用的线下中医科普路径是面向中老年的传播,通过组织义诊活动,于各大社区开展五禽戏健康讲堂与教学,,但笔者想通过此文阐述的是如何向在校大学生进行动漫化传播的思路,同样包含理论科普与教学两方面,理论科普要注意讲解者形象、动画展示、内容讲解、互动环节上的风格统一。首先讲解者的形象要可爱、青春阳光,着装方面要有专门设计的五禽的可爱图案,动画展示方面要将五禽戏的动作分别制作成五个简短生动的2D动画视频,讲解内容要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对于中医理论中有争议不易理解的部分可略过不过多阐述。在互动环节开展我问你答的游戏环节,奖品为五禽戏周边产品。教学方面可创新教学方式,由“五禽”亲自教大家习练,即设计五禽的套服或仅头套,这样能激发大家的习练兴趣。endprint

传承的种子需要从下埋下,因此还可以通过制作五禽戏的漫画书以及在教材中加入漫画讲解,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孩子对五禽戏的兴趣,打下传承传播的良好基础。

2.2 线上线下结合

自“互联网+”理念提出以来,中医互联网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最明显的就是中医科普微信公众平台与主打中医移动在线诊疗的兴起。在中医药立法正式实施的良好契机下,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OAO(Online and Offline )商业模式同样适用于五禽戏的动漫化传承传播。目前微信阅读已成为一种社会性习惯,无论是哪个专业领域的科普工作都离不开微信公众平台的搭建,因此五禽戏的传承传播在线上需要依托有广大用户基础的微信公众平台,分别搭建面向中医院校学生传承与面向大众科普的平台,传承与科普在内容展示上有专业性之别,这决定了公众号所输出的动画视频在内容展示上和讲解上各有特色,前者视频偏专业讲解时长可稍长,表现形式上可采用真人形象动漫化讲解,这样既可以避免讲课的枯燥,又避免了纯动画演示讲解的局限性。而面向大众的科普视频则要迎合时下流行的短视频制作模式,制作时长为2-3分钟,制作完成的动画短视频还可以同时投放到多个视频平台,以拓宽传播途径,提升传播速度。

2.3 构建完善的动漫产业链

将华佗五禽戏进行动漫化设计不仅仅是借助动漫化的形式使其趣味化、形象化,更重要的是借助动漫这一具有大众普适性的媒介,使华佗五禽戏成为一种具备文化和商业双重属性的品牌,而商业性是为了传承与传播具有可持续性,所以不能仅仅是动画内容的输出,还要集周边产品、各种形式的动漫化表演于一体,从教学、科普、产品研发等方面构建完善的动漫化产业链,将五禽戏打造成一个如印度瑜伽一样的时尚流行品牌。

3 结语

华佗五禽戏是中医功法中最具有时尚可塑性性,且最易进行动漫化设计的功法,通过动漫这个艺术媒介达到推广普及、传承保护、创新发展的三重目标,让更多的人去了解五禽戏,进而主动地去习练,能大大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以华佗五禽戏动漫化设计为突破,从中探索出一条可复制的新途径,这对于其他中医功法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可持续发展都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从国家层面上说一旦这一创新途径探索出来并经过实践的不断成功檢验,有利于抵御外来文化侵略,以保障传统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所以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以及不断地尝试和探索。

【参考文献】

[1]任向阳,蒋祥龙,杨晓芳.华佗五禽戏养生思想内涵及其现代发展[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4,28(4):103-107.

[2]江锐,黄道军.动漫在科普传播中的优势及制作技巧研究[J].科普研究,2012,7(38):42.

[3]张海红.三维动漫制作与虚拟现实结合技术的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2(8):249-250.

[责任编辑:田吉捷]endprint

猜你喜欢

动漫
动漫节
动漫show
动漫梗
漫迷们快来为你们喜欢的动漫疯狂打call吧!
锋绘动漫
锋绘动漫
锋绘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