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加快农机产业脱贫的调查与思考

2017-09-11祁阳县农机局唐文达

时代农机 2017年6期
关键词:大户补贴农机

■ 祁阳县农机局 唐文达

关于加快农机产业脱贫的调查与思考

■ 祁阳县农机局 唐文达

习总书记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这个重要论述,充分肯定了产业脱贫的重要作用。如何发挥农机产业的优势,实现机械脱贫、技术脱贫,项目脱贫、就业脱贫是农机部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胜利之本。

1 农机产业扶贫的进展

祁阳县是个农业大县,也是一个农机大县,全县19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560个村(社区),总面积2538km2,人口108万人,拥有稻田4.03万hm2(60.4万亩),农业机械总动力86万kW。近年来,在党的强农惠农政策指引下,农机化事业亮点纷呈,农机产业扶贫也有了长足的进展。一是项目资金扶贫,惠及5000多农户。近3年来,全面贯彻“自主购机、定额补贴、县级结算、直补到卡”的新政,采取有效措施,用好用活补贴资金,最大限度地拉动农民的投入,共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230多万元,拉动农民投入6850多万元,农民购置补贴机具5123台套,进一步优化了农机装备结构。二是作业补贴扶贫,带动900多农机手。2016年,全县下拨专项资金120万元,用于年度安全技术检验合格的耕作机械、插秧机、烘干机和联合收割机作业补贴。按照补贴范围、原则、标准和作业补贴办理流程,补贴资金一次性打卡发放到907个农户。3、免费监理扶贫,帮助2000多农机户节资。近年来,进一步完善便民服务措施,深入镇村开展机具检验、补牌、驾驶证审验换证、办理保险等一条龙的免费服务,为农民机手解决实际困难。免费为农机大户、合作组织和农机手上牌469台,年检审各类农业机械2750多台,为农民节约开支100多万元。四是农机就业扶贫,安排1000多人上岗。切实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和扶持农机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全县有农机专业合作社39家,其中纳入省农机专业合作社补助项目扶持的20家,承包耕地30亩、100亩、300亩以上种粮大户分别达 2336户、557户、168户,大户种粮面积占全县粮食总播面48%,有农机生产、维修和供应网点56家,共安排农村就业人员1250多人上岗。

2 农机产业脱贫的难点

祁阳县农机扶贫工作从2008年开始,确定专人深入结对扶贫的村组,驻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先后进驻了下马渡镇的石塘冲、羊角塘镇的牛坪坳、潘市镇的盘古等5个村,使238个贫困户先后脱贫。但农机产业扶贫工作比较艰难,主要表现有三大难点。一是资金投入困难,有机械无钱买。2013年,进驻下马渡镇石塘冲村扶贫,该村5个小组 578人,有稻田面积17.07hm2(256亩),旱土8.33hm2(125亩),是一个典型的贫困农业村,农民种田沿袭传统的耕作方式,耕、种、收、运等农田作业80%以上的用人工,不但劳动强度大,而且效率低。靠外出务工和在家种田为生的老百姓看着周边种粮大户用上了插秧机、收割机和烘干机,心里很想购置和使用,但苦于资金不足,农民望机深叹。二是技术水平缺乏,有人员无技术。2011年进驻羊角塘镇牛坪坳村扶贫,该村 16个小组,1083人,35.6hm2(534亩)稻田,587个男女劳力,当年在家种田的劳力80%是65岁以上的老人和50岁以上的妇女。全村仅有9台小型耕整机都是老人和妇女操作,有的农民想用高速插秧机和收割机来代替人工作业,但觉得自己年纪大、文化水平低,技术难学,操作困难,只好用人工作业或者请有技术有机械的大户代劳,农民望技止渴。三是产业链条脱节,有产品无机械。2016年进驻潘市镇盘古村扶贫,全村11个组,174户,15.87hm2(238亩)稻田,260.2hm2(3903亩)山林,一条3.5m的水泥路蜿蜒穿过山谷,村院建在山谷两边,一半在山脚,一半在山上。该村的主要经济来源:一是外出务工,二是种植田土,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落后。2014年被定为省级扶贫村,2015年被定为县精准扶贫布点村。在该村260hm2(3900多亩)山林中,杉竹苍翠,有大片大片的楠竹、杉木等山林资源,但没有产业链条,大多数都是廉价出售给木材经销商,有的竹木倒在高山峻岭上没人要,因为没有加工机械,所以不能实现农产品加工增值,农民望林却步。

3 农机产业脱贫的思考

打铁还需本身硬。农机产业脱贫必须在农机产业上做文章,在精准脱贫上下功夫,只有大力发展农机产业,才能打好打实打赢农机产业脱贫这一仗。

(1)做大做强农机产业。一是补齐农机短板。要根据本地实际,在农机产业发展上调结构补短板,从水稻生产机械化向农产品加工、农机服务业调,从农业机械向林业、畜牧业、水产业调。在调优结构的基础上,以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为突破口,补齐机插、机收、机防、机烘的短板。要加快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进规模化机械化生产,补齐高成本低产出的短板。要切实加强农村维修网点建设和农机修理三包及售后服务,补齐农机维修难的短板。要切实加强农机具场地建设,补齐农机具场、库棚的短板。同时,要不断提高农机产业的经济效益,以优质的农产品打开市场,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促进农机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二是加强体系建设。为适应农机产业脱贫攻坚的需要,要切实加强农机推广体系建设,建立政府、农民、社会多元化的农机投入机制,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抓好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示范推广,最大程度实现农机科研成果向脱贫致富生产力转化。切实加强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扶持和发展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和种粮大户,不断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高服务能力,拓展服务空间。切实加强安全体系建设,坚持抓责任、抓根本、抓源头、抓防范,科学把握农机安全生产的规律和特点,排除安全隐患,加强安全监控,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切实加强维修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农机维修市场管理,提高农机维修质量和完好率,解决农民修机难,推进农机维修上水平,上档次。切实加强培训体系建设,围绕现代农业和脱贫攻坚工作的重点,不断拓宽培训领域,创新培训方式,注重培训质量,普及农机化知识,提高农机操作手的技术素质。三是延伸服务链条。围绕关键农时、主要作物和重点环节,积极开展农机跨区跨镇作业、物资供应、科技下乡、项目实施、技术咨询等农机社会化服务。不断延伸农机服务链条,由水稻生产向旱作农业、经济作物延伸,由产前、产中服务向产后服务延伸,由购农机、用农机向修农机延伸,由合作组织、种粮大户向偏僻村组、用机农户延伸,不断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提高农业机械使用效率和作业水平。

(2)实施项目脱贫策略。一是设立农机脱贫项目。脱贫攻坚事关民生福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事,是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因此,农机部门要闻风而动,顺势而为,在人、才,物、事上要向脱贫攻坚倾斜,要尽快建立农机脱贫项目,精准设立项目内容,层层精准组织实施,做到专项专设,专人专管,专户专存,专款专用。如果在财政上暂时有困难,建议从农机购置补贴项目资金中切块,设立农机脱贫项目,让农机产业脱贫项目落地实施,开花结果。同时,进一步完善农机作业补贴项目,建立农机作业补贴长效机制,让贫困户开机作业脱贫。二是利用项目资金“输血”。脱贫攻坚是当前第一民生工程,各级农机部门都有硬性任务。如何使贫困户尽快摘下脱贫帽,在精准识贫的基础上,利用项目资金为贫困户精准“输血”,使贫困户加速血液循环,焕发精神和活力,找准脱贫致富的路子,调动贫困农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尽快走上产业脱贫之路。三是着力项目成果“造血”。要认真总结实施农机化项目脱贫的经验,充分发挥农机项目成果的辐射作用,为贫困农民脱贫“造血”,使其强身健体。同时,让贫困农民在实施农机脱贫项目中,看到农机产业脱贫的优势,得到项目成果带来的经济实惠,分享农机脱贫项目的成果。从而,带动和引领贫困农民兴产业、干实事,快脱贫。

(3)发挥农机产业优势。一是发展农机合作组织。要加大农机合作组织的发展力度,用其机械、技术和规模优势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为农村“缺机缺劳缺技”户开展机械化作业,使之节本增效。要让合作组织和大户成为农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成为农机服务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的重要载体,成为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生力军,把贫困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从事其他产业,提高经济收入。二是拓展农机就业门路。扶贫的重点是解决就业,而解决就业的关键是发展产业,没有就业就没有收入,生活就不稳定,更难以脱贫。因此,要切实加强农机产业建设,想方设法扩大农机就业门路,利用农机企业、厂家、公司、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等产业链的平台,吸纳农村贫困农民上岗就业,增加固定收入,解决生活困难,使之逐步走上脱贫致富之路。三是开展农机技术脱贫。要充分利用农机部门的技术优势,加强对“缺技术”贫困户的农机实用技术培训。要创新培训形式,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农机工程师、技术员和农机大户现身说法,为缺技术的农民面对面地讲,手把手地教,做到边学习、边实践、边提问、边解答,资料、电教片、机械、场地一条龙,使之一听就懂,一学就会。要拓展培训内容,根据贫困农民的实际需要,精准选择培训课题,做到因村选材,因家传技,因人施教,积极开展农机化新技术培训,让贫困农民学习新技术、操作新机械,开拓新视野,不断掌握和熟练操作技巧,用技术摆脱贫困,用技术上岗就业,用技术创造新生活,早日跨入脱贫致富行列,过上幸福美好的小康生活。

猜你喜欢

大户补贴农机
沃得农机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不一样的农机展
“三清一改”农民能得到哪些补贴?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船祸
晏平要补贴有多难
技术营销要抓住种植大户的“痛点”